新浪娛樂訊 旅居英國倫敦的電影人陳繪彌(Aephie)近日在臺北對話新浪娛樂,她作為策展人于2019年在英國、冰島舉辦首屆臺灣影展,更與英國泰德美術館、寇松影院、冰島唯一獨立電影院Bio Paradis合作,放映《家在蘭若寺》、《你的臉》、《大佛普拉斯》等十五部臺灣電影作品,售票場次創造滿座率85%的亮眼成績,她笑著形容:“我們是冰島第一個亞洲影展,很像一個登入月球的動作。”
登入月球很難,就如同要讓遠在英國、冰島的觀眾進入臺灣電影一樣困難,對于歐洲地區的影迷來說,對于臺灣電影的印象應該還停留在楊德昌、侯孝賢、蔡明亮、李安的國際知名大導演的作品,隨著臺灣電影多元發展,越來越多新銳導演嶄露頭角。于是,陳繪彌去年邀請蔡明亮赴英國放映作品,當然也邀請對當地人來說是“新面孔”的魏德圣、黃信堯、黃惠偵、陳芯宜、楊力州、阿洛·卡力亭·巴奇辣等導演與簡士耕編劇。
身為一個創作者,陳繪彌明白影展不能只是一次性就消逝,她臺灣影展規劃五年藍圖,除了英國之外將在北歐國家巡回,去年的冰島、今年的挪威,往后將赴丹麥、瑞典、瑞士等國家,她的目標最終希望成立創投平臺,擔任橋梁促成雙邊交流,她表示:“一定要去瑞士,除了它是非歐元區之外,也是最有錢的國家。”
陳繪彌從2018年接下這個案子,而他的團隊不超過十個人,從無到有過程艱辛,邀約影人時需要先做足功課后極力說服,也遇過片商冷漠以對。走過第一屆,今年第二屆英國臺灣影展于三月舉行、第一屆挪威臺灣影展于九月登場,盼能讓更多人看到臺灣電影的能量與潛質。
新浪娛樂:接下臺灣影展策展人的契機?
陳繪彌:2018年二月我接下這個案子,五月我回臺灣參加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大家都不知道我在干嘛,我很認真把所有該看的、該參加的活動參加完,也參加臺北電影節,遇到高雄電影節的尾巴以及金馬影展。我當時也在想到底有沒有必要做臺灣影展?也拜訪導演們,我想要做臺灣影展的最大目的是,希望還在掙扎和創作的人出去之后,面對到不同的觀眾群時能心生信心。去年第一屆我們放映陳芯宜導演的《流浪神狗人》是很好的例子,甚至有英國觀眾跟我說,他每年都有去柏林影展,為什么他不知道這部片子?我們甚至也出現《行者》買票的排隊人潮,整件事情讓我們完全誤會臺灣電影的能量,臺灣電影的能量是“人”。
新浪娛樂:當初如何策劃第一屆冰島/英國臺灣影展?
陳繪彌:我策劃一個五年計劃,第一屆主題就是“Allergens/特異體質”,我們是華語世界里面能承受不管是同性議題、原住民土地議題、認同議題等,我們有這樣的空間,在這三十幾年出現一個高峰。我們是冰島第一個亞洲影展,后來在跟長輩聊天的時候,很像一個“登入月球”的動作,因為現在去很多地方,我們不會是第一個。我希望不要是一次性的,我自己是做創作的,一次性的東西是消耗不會是加乘,我們未來會在英國以及巡回北歐等非歐元區國家,最終希望成立創投平臺,讓英國、北歐的資源看到及投資臺灣電影或是臺灣投資他們的電影,是雙向的。
新浪娛樂:分享今年舉辦第二屆英國臺灣影展與第一屆挪威臺灣影展。
陳繪彌:第二年我希望回到臺灣電影新浪潮,主題為“Wounded /被受傷”,電影人從故事的方向做時代紀錄和療愈,我邀請剪接大師廖慶松,會推出剪接師專題,會分享他如何和楊德昌、侯孝賢、萬仁導演工作。另外我也邀請錄象藝術家陳界仁,他一直都以藝術家的身份關心社會動態,開幕片是陳界仁專題、閉幕片是柯金源導演的《海》,當然我們也會持續VR(虛擬實境)單元,內容從人類、歷史、社會、族群帶到環境。
新浪娛樂:策展過程最卡關、最困難的地方?
陳繪彌:我很像一個斷層面,我們要處理不只是單純做影展,我們要處理的是兩個對彼此這么不熟悉的文化必須要找到共通性,我那時一直和冰島的電影院的策展團隊說“其實臺灣跟你很像”,我們兩個地方是歐亞板塊對角線兩邊的火山島,希望可以有一些浪漫的連接。另外,我并不是可以讓臺灣電影可以競賽的影展,若在其他影展先放映了,才不會讓電影的歐洲首映權消失在我的身上,其實我的難處很多,因為我自己也是做電影創作,我知道要讓電影有價值,是必須要去到某些地方。有些片商對我也是蠻殘忍的,覺得我要來搶片,我只是想關心與被更新(be updated)新導演們的其他影展計劃而已。
新浪娛樂:去年你邀請魏德圣導演赴冰島參與臺灣影展,邀約大導演的困難?
陳繪彌:魏德圣問我為什么想要把他帶到冰島?我跟他說,因為我看了很多臺灣電影,能把后殖民的故事講完并做出商業電影感的只有你了吧!我想要把這個故事帶給他們,而魏德圣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在荷蘭轉機,因為他要去跟荷蘭的船討論事情,我們就配合他。第一屆是因為大家無法想像臺灣影展會是什么樣子,大家也對冰島和英國不熟悉,我很難說服他們、我也不能跟他們保證票房,所以我要跟對方團隊溝通,為什么臺灣要被連接到還沒有去過的場域,而魏德圣開始有點好奇要怎樣去面對冰島的觀眾。
新浪娛樂:而邀約蔡明亮導演赴英國參與臺灣影展的過程?
陳繪彌:我先把他全部的東西都看完了,也去到其他有舉辦他的活動的地方,我以一種“沈浸式”的方式出現在他們周圍。那時候最大關鍵點是《家在蘭若寺》,因為沒有人可以做到他想要的規模,我那時就對他承諾一件事情,如果我要做他的單元,我會做他想要被看到的這部VR片。蔡明亮就說,他對影展沒興趣但對美術館很有興趣,2018年我第一次見到他是五月,后來我去了沙丘也做了他的其他研究,后來我透過他的制片聯系希望能和蔡導見面,我當時已經先花了很長時間把美術館談到,我帶著美術館的agreement(協議書)跟他說,這個東西真的可以做,我們共同策展讓他選他要播放的片子,《不散》一定要放之外,其他的是他可以讓現在的人知道他在做什么,我覺得可能這句話有打動他,因為很多人都想做他的回顧展,我不是要做他的回顧展,臺灣影展最大目標是希望往未來走。我也跟他說,他在英國一定有很多隱藏的粉絲,而且他十三年沒去英國,要不要去一下?我也跟他保證泰德美術館一定是他的TA(目標受眾)。
新浪娛樂:去年第一屆舉辦,英國、冰島觀眾有給什么特別印象深刻的回饋?
陳繪彌:我們辦完冰島影展后,我們的社群平臺就收到很多信息詢問,接下來想去臺灣玩有什么推薦行程!我們接下來七月、八月會把一個冰島導演帶來臺灣,會在臺北、臺中、臺南、高雄、花蓮每個城市停留三個晚上,會選五部片,導演就會做映后和體驗,這些都能在地化。我也會請人側拍一些東西,也會請電視臺做一集臺灣旅游專輯,九月去挪威的時候,挪威人就可以看視頻,他們就知道我不會做完就走,明年他們可以來玩。
關于陳繪彌
2015年獲得倫敦電影學院碩士學位,師事英國知名導演Richard Kwietniowski。長期于英國、臺灣、冰島三地與各類影人及創作者合作拍制視頻,參與過的計劃包含Us Among the Stone(英國)、Europa(英、法及盧安達合拍)和親愛的卵男日記(英國、臺灣合拍)。
2016年擔任溫布敦藝術學院(Wimbledon College of Arts)客座講師(visiting lecturer)。2016-2017年入選英國電影協會(BFI)與圖像藝術協會(The Screen Arts Institute)的新秀培訓計劃,成為首位獲選的東亞編導。2019年創辦英國及北歐臺灣影展,成功將多部電影及影人帶入英國主流戲院以及核心的當代藝術機構。
(新浪娛樂臺灣站林怡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