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資私募巨頭加碼布局A股,瑞銀資產節后一口氣備案4只私募產品
來源:每經牛眼
對于鼠年A股首個交易日跌出的“黃金坑”,除了內資私募基金不斷自購產品外,連外資私募也出手自購以顯示對當前股市的信心。而對于外資私募產品備案,外資私募巨頭也在加快步伐,其中外資私募巨頭瑞銀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2020年初合計備案了4只產品,在2月5日備案了1只產品外,之后在2月12日、2月13日兩天之內連續備案了3只私募產品。實際上距首家外資私募完成在華登記備案至今已三年有余,其中2019年是外資私募產品發行大年,不過從2020年的情況來看,外資私募發行產品大有加碼之勢。
瑞銀資產節后一口氣備案4只私募產品
對于鼠年A股首個交易日跌出的“黃金坑”,除了內資私募基金不斷自購產品外,連外資私募也出手自購以顯示對當前股市的信心。而對于外資私募產品備案,外資私募巨頭也在加快步伐布局,其中知名外資私募巨頭瑞銀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2020年初合計備案了4只產品,值得注意的是,瑞銀資產在2019年合計備案了6只私募產品,在2018備案了2只私募產品。
據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外資私募巨頭瑞銀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今年合計備案了4只產品,在2月5日,瑞銀資產備案了瑞銀中國瑞享債券策略六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該產品成立于1月22日。在2月12日、2月13日兩天之內連續備案了3只私募產品,其中在2月12日備案的瑞銀中國股票精選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七號,該私募產品成立于2020年1月22日;另外在2月13日一天備案了兩只私募產品,包括瑞銀中國股票精選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二號、瑞銀中國股票精選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三號,上述兩只私募產品均成立于2020年1月22日。
實際上距首家外資私募完成在華登記備案至今已三年有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三年多來,合計已有23家外資獨資私募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完成登記,合計發行私募產品超過65只。其中2019年是外資私募產品發行大年,全年累計備案產品40只,相比2018年增長一倍。在2019年11月12日元勝投資推出了第7只產品“元盛中國多策略一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惠理投資推出了第8只產品“惠理中國豐泰2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不過從2020年的情況來看,外資私募發行產品大有加碼的跡象。
(圖片來源:攝圖網)
對此有私募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在去年9月底外資私募整體管理規模已經超過了60億元,大多數外資私募管理規模均不足10億元,目前外資私募仍處于蓄勢待發期。
居家辦公影響私募基金的募資發新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春節后的工作安排,全國多數企業延期開工,私募行業幾乎都開啟了線上辦公模式。而居家辦公對于多數私募的交易和運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例如遠距離的信息溝通會有時滯和理解偏差,交易方面也沒有在現場辦公順暢,投研方面的交流沒有面對面的效率高,電話調研更是無法難取代實地調研。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居家辦公對私募影響最大的還是募集資金方面。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2月11日,今年來共計發行私募基金產品837只,但是與2019年12月的發行數量(1106只)相比,降幅明顯,可見新冠肺炎疫情對私募產品發行帶來了比較大影響。
廣東某私募指出,渠道發行明顯受到了很大影響,因為大部分銀行無法完全通過線上實現銷售,尤其是一些雙錄這樣的流程。同時有的客戶需要開資產證明,有的機構也是要求線下辦理,這些都是線上解決不了的問題。疫情對新客戶影響比較大,因為新客戶確定的初次認購都需要面對面溝通,合同也要求面簽,但在疫情嚴控的背景下,短期沒辦法和客戶面對面溝通,募集效率明顯受到影響。而從近期私募機構備案的情況來看,多數備案的產品均是成立于節前。
不過從近期的備案情況來看,內資私募也開始加快了產品備案的步伐,比如2月10日成立并于當日完成備案的景林豐收3號基金直銷私募證券投資子基金A2號。此外在2月13日,重陽投資旗下的重陽宏觀策略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也完成了登記備案。2月7日,靈均投資旗下的靈均恒久1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完成登記備案;2月7日,盤京投資旗下的盤京金選盛信3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完成備案。據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從今年2月3日以來截至2月14日,合計557只私募產品在基金業協會登記備案。
(圖片來源:攝圖網)
另外,基金業協會發布了多項鼓勵私募基金管理人發行產品的措施,其中私募基金產品備案“分道制+抽查制”試點于2020年2月7日正式上線,加快了私募基金發行產品的時間。另外為適應特殊時期私募基金行業募資現狀,緩解新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展業壓力,新登記及已登記但尚未備案首只產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首只私募基金產品備案時限由原來的6個月延長至12個月;為鼓勵更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募集設立更多的私募基金參與疫情阻擊戰,協會針對參與抗擊疫情所需的醫藥衛生類的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備案申請,提供辦理私募基金產品備案的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