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近一個月來,截至2月17日上午,確診的331例患者中已有161人出院(包括4名兒童)。治愈出院率近50%,上海是如何實現的?在確診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上海有沒有特別的診療方案?
上海市派駐市公衛中心高級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朱蕾表示,上海現在確實有一些經驗,也慢慢地通過各種渠道有所反映,但是系統、完整的經驗或診療方案,目前還在做這項工作,近期應該會有一個共識。
“目前來看,新冠肺炎的治療還沒有特效藥,盡管有些藥可能有作用,但還沒有證明哪種藥有確切作用。”朱蕾強調,上海診療的核心,是綜合治療。“如何讓輕癥患者的免疫功能更好地恢復,讓重癥患者的病情避免加重,并通過綜合治療盡快好轉。”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醫務部主任、感染與免疫科主任醫師沈銀忠在接受澎湃新聞(thepaper)記者采訪時表示,上海集合了重癥醫學科、感染科、呼吸科、心內科、營養科、心理科專家等人員的綜合力量,真正運用了多學科診療的模式,為每個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診療服務,再加上運用臨床與科研相互結合的方法,在治療過程中不斷優化治療方案。
前瞻性思維
沈銀忠指出,面對傳染性疾病,前瞻性的思維非常重要,這就意味著在疫情出現前,要做好相應的培訓及準備工作,找到如何應對的辦法。
早在1月15日,上海還未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時,為了切實做好防控工作,沈銀忠就在醫院舉辦了防治培訓,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概念、流行特征、臨床特點、診治以及醫院感染預防等進行了系統介紹,強調了早期識別和科學防控的重要性。
而當1月20日上海報告首例確診病例時,醫院已經具備了一套完善的救治隔離體系,醫護人員對這一疾病的防護和診療工作已有了深入的了解。
沈銀忠還表示,上海針對新冠肺炎患者采取集中救治的方式,將上海公衛中心和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作為兩家定點醫療機構,分別救治成人和兒童患者,這兩家醫院都為三甲醫院,具有先進的醫療技術水平以及強大的專家技術力量,有完善的硬件條件,如負壓病房以及ECOM設備等。
“一人一策”個體化治療
沈銀忠說,同時,上海真正運用了多學科診療的模式,集合了上海重癥醫學科、感染科、呼吸科、心內科、營養科、心理科專家以及后勤管理人員的綜合力量,踐行“一站式”綜合服務理念,為每個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診療服務,這在其他地方可能是很難做到的。
“由于新冠肺炎是一種新出現的傳染病,其診療方法都是未知的,我們采取了臨床與科研相互結合的方法,在治療過程中不斷優化治療方案。”沈銀忠表示,帶著科研的思維做臨床工作非常重要,而針對患者采取“一人一策”這種個體化治療模式也很重要,“我們在臨床上會觀察一些藥物的療效,針對一些優化診療方案的新技術、新療法,我們會按照相關要求讓其盡快進入倫理審批程序,從而在臨床上盡快開展。”
他舉例說,例如針對激素使用問題,現在也在臨床不斷摸索研究,用事實說話,每天調整診療方案,嚴密觀察和動態監測患者病情變化,客觀評估激素在治療新冠肺炎的療效和安全性,根據研究結果再來不斷優化治療方案。
引進新的技術手段
沈銀忠表示,在此次確診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始終以患者需求為導向,引進了一些新的技術手段,如二代測序技術,“有些患者出現合并感染癥狀,但我們不知道屬于哪種感染,而通過這種基因檢測技術,我們就能對患者的病情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可以針對性地開展治療”。
另外,他提到,還有一種血藥濃度檢測技術,也于2月16日正式開展。
“人體對藥物的代謝反應是不同的,相同劑量的同一種藥物,在不同患者體內的濃度也是不同的,通過這種檢測技術,我們可以知道某些抗感染藥物如萬古霉素,在患者體內的代謝快慢、濃度等等,根據血藥濃度,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調整劑量,使得治療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此外,沈銀忠強調說,傳染性疾病防控的國際化交流與討論必不可少,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是WHO合作中心,以往就一直開展國際化合作與交流。而前不久,他也作為中國唯一一名臨床專家參加WHO舉辦的“科研路線圖: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每周至少一次他會與韓國、美國等來自世界各國的專家,開展電話或視頻會議,共同商討診療方案,就在2月14日,他還在與WHO視頻會議討論重癥患者的診療。
“針對新的傳染病的出現,我們會在不斷地調整診療方案,世界衛生組織的方案一直在更新,而國內的診療方案也更新到了第五版,隨著我們對這一疾病的認識加深,隨著臨床觀察與探索,我相信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有效的診療辦法,也會盡最大努力去保障好每一位患者的治療。”沈銀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