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高管”被“真董秘”當場揭穿!華創證券電話會議上演現場“翻車”鬧劇
原創 馬云飛
一場看似再正常不過的券商調研會,徹底將華創證券推至風口浪尖,目前事件仍在繼續發酵。
2月20日早晨,《國際金融報》記者從一位投資者處獲悉,華創證券傳媒團隊在前一日(2月19日)晚間召開的一場電話會議中,自稱邀請到目前“網紅”概念股星期六旗下杭州遙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遙望網絡”)高管“陳總”,不料在該電話會議的提問環節,這位“陳總”卻被遙望網絡董秘馬超當場“打假”并“怒懟”。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國際金融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系遙望網絡、其母公司星期六以及華創證券方面,與華創證券相關人士回應的“公司正在核實中,請持續關注”相似,星期六方面也稱,目前公司正在對此事進行核實,具體情況核實之后將作出進一步回應。而截至發稿前,遙望網絡尚未對此有進一步回應。
同日下午,華創證券發布緊急聲明回應稱,會議中邀請的“遙望網絡專家”由第三方公司推薦,實為遙望網絡公司已離職員工,目前已經責令研究員停職并啟動問責機制。同時,遙望網絡董秘馬超在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證實了上述“專家”因試用期沒轉正早已離職。
值得一提的是,受此影響,遙望網絡的母公司星期六2月20日早盤低開,盤中暴跌逾6%,截至收盤,星期六跌幅3.5%,報收27元。
電話會議現場“翻車”
華創證券傳媒團隊的這場“鬧劇”,需從2月19日晚間8點召開的那場電話會議講起。
根據記者獲得的上述會議通知,華創證券方面對于“參會嘉賓”的介紹是:某龍頭MCN公司運營總監陳總,并備注其“主要負責MCN和公眾號CPS雙業務運營,具備一線實操經驗”。此外,該通知還披露了會議時間、接入電話、參會密碼以及聯系人,并稱龍頭MCN公司即為星期六旗下公司遙望網絡。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10年11月的遙望網絡,主要從事互聯網營銷業務,是A股市場上MCN板塊和網紅經濟板塊的熱點公司。2018年8月,“女鞋第一股”星期六宣布以17.88億元的價格收購遙望網絡89.3979%股權,6個月后,兩者實現業績并表,后者成為前者控股子公司。根據2019年10月星期六在三季報中的表述,預計公司全年業績將增長15倍以上,而遙望網絡是業績增長的主要功臣。而從資本市場來看,星期六也因此成為了網紅經濟板塊的焦點。
“2019年公司微信粉絲達到4億,微信利潤在1.5億左右,游戲廣告代理是有三四千萬,這一塊一直比較穩定,從2015年到現在都是三四千萬;帶貨這塊,總的有四五千萬;GAV的話,2019年10月份是1000萬,11月是4000萬,12月就達到了1.3億的水平。今年我們內部KPI定的是月均做到2億,如果月均2億的話,那么全年就是24億至25億的目標。”記者在這份總時長為16分8秒的電話會議錄音里聽到,在前8分29秒,華創證券傳媒團隊邀請的遙望網絡“陳總”在會議中不僅詳實地介紹了遙望網絡2019年的業績表現,也回應了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所受疫情的影響及全年的營業收入規劃。
9分40秒之前,上述電話會議還是按部就班的進行,直到進入提問階段。
“我是遙望(網絡)的馬超,我想請問一下華創的潘總,這是遙望的哪個陳總?”第一名提問者并未提問與公司有關的情況,而是直接憤怒地向華創證券發問,“到底是哪里出來的陳總?遙望(網絡)中層以上就沒有姓陳的。”記者注意到,根據遙望網絡官網的披露,自2016年5月至今,馬超任職遙望網絡董事會秘書,是該公司管理團隊8名成員之一。
在沉默了長達20秒后,這位華創證券潘姓分析師連說兩次抱歉,馬超繼續追問并表示自己已對這場電話會的內容進行了錄音。而潘姓分析師也終于承認這位專家并非從遙望網絡直接邀請,而是通過第三方機構平臺的專家庫邀請到的,并坦言華創證券此次在專家的核實層面存在疏漏。
最終,上述電話會議以馬超的“從今天開始,華創證券傳媒所有關于遙望的信息,我希望大家都不要相信”、“行了,你等律師函吧”等話語而尷尬收場。
禍起“第三方服務公司”
錄音中這位未經核實身份的神秘嘉賓究竟是誰,一時間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解鈴還須系鈴人。2月20早間,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華創證券傳媒行業團隊中,只有一人姓潘,名為潘文韜。證券業協會官網信息顯示,潘文韜2018年7月取得執業資格,曾任職于國金證券,2017年加入華創證券研究所。2月20日上午,《國際金融報》記者多次撥打華創證券相關工作人員提供的潘文韜本人的座機及手機號碼,但電話響起即被掛斷。
同日中午,華創證券在公開聲明中揭曉了這一“專家”的真實身份。“2月19日晚20:00,華創證券研究所傳媒研究小組舉辦面向機構投資者的行業交流電話會,主題是MCN行業概況和業務模式等。邀請參會介紹情況的是經第三方專家公司推薦、曾擔任遙望網絡‘微小盟’平臺產品經理的顧晨某,但我方相關責任人員并未掌握和核實其已從遙望網絡離職的情況,主持會議的傳媒研究員潘文韜對其以‘遙望網絡專家’身份進行了介紹,會中遙望網絡董事會秘書馬超對此人身份提出了質疑。現經與遙望網絡進行溝通核實,確認顧晨某已從該公司離職。”
上述說法也得到遙望網絡的證實。2月20日,馬超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稱,上述電話會議的“陳總”曾是公司一個產品經理,2018年3月底到2018年9月上旬在任職公司工作,因試用期沒轉正而離職。
據馬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的表述,早在華創證券對外發布此次會議邀請時,其就從朋友處得知,研究員在群里私下通知會議的嘉賓來自遙望網絡,“我是中途接進電話會議的,接進去之后,電話會議里的‘陳總’正在談遙望的業務和業績。我們內部的確有經營性目標,比如2020年平均月流水之類的,基本沒向市場公開透露過,而且電話會議里這個‘陳總’講的經營性目標,和公司實際的經營目標也是不符的,可能也是瞎講。”
“券商邀請上市公司高管級別嘉賓參加電話會議,一般都是經過一番調研,自己先與擬受邀方聊過很多次之后,在符合要求的情況下再邀約。但目前行業里也有通過第三方公司所搭建的專家庫中尋找的情況,當遇到非常不負責任的第三方,這就很考驗分析師的底線與職業操守了。”2月20日下午,天風證券相關分析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稱。
顯然,華創證券也充分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職。其在聲明中表示,已經責令相關研究員停職并啟動問責機制,整頓作風紀律,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嚴格盡職調查、會議交流、會議紀要和研究報告的合規審核,強化內控管理。對此次事件造成的不良影響特以致歉。
已有先例
實際上,此類由于第三方服務公司造成的“烏龍”,華創證券并非孤例。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此前國泰君安也上演過此類“鬧劇”。根據此前相關媒體報道,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官方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當天國泰君安研究團隊委托第三方服務公司邀請出席電話會議的行業專家,并于次日一早就此事項召開內部客戶電話交流會議。
第二天上午8:30,國泰君安相關團隊邀請了“滴滴副總裁張總”出席電話會議,由“張總”對滴滴出行收購優步事件進行解讀。在上述會議上,這位“張總”不僅熱情洋溢地進行了事件解讀,并透露未來將減少給乘客的補貼。
最先表態的是時任滴滴出行副總裁陶然,其通過朋友圈宣布,“張姓VP在國泰君安電話會議上透露將減少乘客補貼一事不實,有人‘冒名頂替,糊弄投資人’”。
隨后,滴滴官方發布《關于國泰君安冒用我司名義的嚴正聲明》。滴滴方面稱,國泰君安證券在未經核實的前提下竟然發生有人冒充滴滴出行副總裁并以此名義參與電話會議,導致媒體引用相關言論進行報道,對其造成負面影響,表示已經向公安機關報案。
2016年8月3日,國泰君安就上述事件作出回應,稱已與滴滴出行公司進行充分溝通,就此事給張貝本人及滴滴出行帶來的負面影響深表歉意,并將嚴肅追究第三方服務公司的相關責任。
“有些第三方機構只為收取此類服務費,而并不會對專家庫里所謂的專家進行嚴格的身份審核,所以就讓類似公司離職員工以及無關人士有了可趁之機。”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