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2月22日電(錢晨菲)2月21日晚,在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下稱“浙大二院”)行政樓9樓會議室,一場連接杭州與武漢兩地的遠程多學科會診在相互問候中開啟。前方,是抗疫的火線戰場——武漢協和腫瘤中心,醫務人員正在重癥監護室(下稱“ICU”)里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2月14日,由171名醫療人員組成的浙大二院醫療隊,飛赴武漢,整建制接管了武漢協和腫瘤中心的ICU。位于該院3樓的ICU,原是普通的骨科病房。抵達武漢后,浙大二院醫療隊對其進行快速的病房改造、設備安裝、人員調配、流程優化,并開科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
在這個離生死最近的地方,醫務人員努力守好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目前共收治39名新冠肺炎重癥及危重癥患者。經過一周的精心治療和護理,已有9名患者由重癥轉為輕癥,轉移到普通病房進行后續治療。
而21日這場夜幕中的會診,關乎一位47歲新冠肺炎女患者的生命。
前方ICU里,外科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羅汝斌通過視頻連線,介紹了患者的基本情況:“其曾于20天前去菜市場買菜,后來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于是到協和醫院就診,CT顯示兩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但是由于醫院缺少床位,她未能被及時收治,于是在家中隔離服藥治療。后來,她咳嗽加重,還出現胸悶不適。浙江醫療隊進駐武漢協和腫瘤中心于2月15日開科后,第二天她就被收住進ICU病房。”
據悉,因該患者有支氣管哮喘的基礎疾病,入院后一直高流量吸氧,但病情仍逐漸加重,就算在平靜狀態下,氧飽和度也只能維持在90%,最低時只有75%。2月19日下午,經過前線專家的疑難病例討論,第一醫療組組長張斌副主任醫師和團隊為其進行了支氣管鏡引導下的經鼻氣管插管,并連接呼吸機治療。
兩日以來,他們評估發現,該女患者的氧合指數出現下降,二氧化碳有潴留,結合臨床表現及胸部CT,病情呈進行性加重,于是考慮是否早期干預、進行ECMO治療。
在具體詢問了患者的各項檢查指標、反復閱片后,后方的專家進行了及時討論。浙大二院放射科主任張敏鳴說:“從三次CT檢查的圖像分析,患者的肺部病變從大片彌漫性磨玻璃樣病變,發展成到網狀、鋪路石樣甚至纖維化病變,這是比較典型的新冠肺炎發展過程。目前該患者肺部病變部位占全肺的70%左右,結合臨床表現來看屬于重癥患者。肺部的這種纖維化傾向并非不可逆,不少新冠肺炎患者的影像學檢查顯示,在后期恢復階段,這類破壞、塌陷的肺泡造成的纖維化樣病變可逆轉。所以對這位患者我們還是有信心的。”
浙大二院呼吸內科主任沈華浩仔細詢問了患者的激素用藥情況,表示:“無論是現在的新冠肺炎患者,還是2003年感染SARS的患者,部分人的肺纖維化是可逆轉的。”
該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張茂、綜合ICU主任黃曼分別詢問了該患者的感染、心肺功能等相關指標,關心病人有無并發癥的情況發生。腦重癥醫學科主任胡穎紅則聚焦患者鎮靜藥物使用情況。
前方,李立斌、徐善祥、羅汝斌三位在ICU、穿著厚厚防護服的醫生一一將患者情況詳細匯報。后方,在該院院長王建安的主持下,專家們進行了專業、認真、細致的分析和討論,并分別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沈華浩總結提出,鑒于患者目前心、肝、腎等主要器官功能暫時未受明顯影響,主要問題仍集中在肺部,建議在繼續使用呼吸機治療的基礎上,調整激素用藥劑量,嚴格控制液體進出量,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發展,盡量保護其他臟器功能。張茂補充說:“目前現有呼吸機能夠維持呼吸功能,暫時不上ECMO治療。”
“這個階段的新冠肺炎患者,需要的是綜合治療。除了有效的治療外,還有護理、營養支持以及感染、血栓的預防,要不疏忽每一個步驟,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后方也會調用全院最優質的醫療資源,為前線做好充分的技術支撐和物資保障。相信在前后方的共同努力下,這名患者一定能轉危為安。”王建安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