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戲骨杜雨露辭世,光影中從此少了股金鐵之聲
睡前刷手機,蹦出了“著名表演藝術家杜雨露因肺癌病逝,享年79歲”的新聞,不禁讓人氣滯。雖然知道這位老戲骨也屆耄耋之年,但是每次看到他劍眉星目、中氣十足的形象,都覺得他身子骨硬朗著呢,還有好多好角色等著他去創造,等著觀眾去品評呢。不曾想,他卻在這樣一個陰霾的春天里遽然離世,正如有人評價“如同聽見一件價值連城的老瓷落在地上,轟然破碎的聲音……” 著名演員杜雨露去世,留言“宇宙這么大,我們還會相遇”
杜雨露是那種大器晚成的演員,科班出身的他畢業后分配到哈爾濱話劇院,事業剛剛嶄露頭角的時候,趕上了“文化大革命”,一度困頓到扛麻袋度日。蹉跎多年后,他終于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接續了演藝事業,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參演了《雍正王朝》以后,以知天命之年迎來了演藝生涯的春天。爾后二十年間,杜雨露人生猶如開掛一般,塑造了大量的鮮活角色。
《雍正王朝》中的張廷玉。
杜雨露出身話劇舞臺,表演、臺詞功底都爐火純青,演藝生涯中也以電視劇見長。梳理杜雨露演出的角色,首推的是主旋律劇,如《突出重圍》中的軍區副司令員方英達、《紅日》《東方紅1949》中的蔣介石、《省委書記》中的貢開宸以及目前在央視播出的《奮進的旋律》中的李政;其次是最廣為人知的清朝戲,如成名作《雍正王朝》中的張廷玉、《神醫喜來樂》中的王太醫、《大宅門》中的老東家白萌堂、《白銀谷》中的康老太爺、《天下糧倉》中的大貪官米汝成、《康熙秘史》中的鰲拜等,《大宅門》《白銀谷》還兼具商戰劇屬性;再有就是零零散散的都市生活劇、年代劇等。
這些角色有虛有實,在杜雨露的演繹下,無論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讓人感受到錚錚的金鐵之聲,迎面感受到一股強烈的浩然之氣。共性之上,每一個角色都有其深入紋理的差異,即便同一段位的角色,也能將其塑造得涇渭分明。
就拿康老爺子和白萌堂兩個角色來說,都是封建大家族的家長,族權和父權的化身,但是康老爺子陰鷙深沉,凡事不留余地,對自己的親骨肉也毫不手軟;白老爺子則是光明磊落剛直不阿,卻又剛愎自用。在杜雨露的詮釋下,一個是讓人感受到傳統文化對人的異化和壓迫,面對康老爺子的眼神,常常是不寒而栗夾雜著一絲遺憾;一個則是讓人對皇權社會憤恨,對白萌堂人格魅力的趨同,是一種打抱不平與英雄氣短摻和在一起的復雜情愫。
《大宅門》中的白老爺。
張廷玉和鰲拜兩個角色,都是人生和影響力橫跨康雍乾三朝的“權臣”,都是權傾一時卻晚年凄涼,在死后重新獲得位極人臣的殊榮。《清史稿》評價張廷玉“周敏勤慎……器量純全,抒誠供職”,鰲拜雖然“結黨專擅,勿思悛改”,一個公忠體國、一個飛揚跋扈,拿捏不好的話,很容易表演分裂。在杜雨露的表演中,張廷玉是一位堅持原則并審時度勢的良臣,忠于的是內心的追求。鰲拜跳脫臉譜化,成了最與眾不同的鰲拜,他思慮再三的是如何將意氣用事的少年帝王導引到勤于政事的正途上,不惜用自己作為代價。杜雨露塑造了清宮戲中爭議最大、人設最豐富的鰲拜形象,雖然與一般認知大相徑庭,卻與史書記載吻合,出演這類形象是需要頗大的勇氣的。
米汝成、王天和是他塑造的不多的負面形象,一個是貌似清正實則巨貪的朝廷大員,一個是為人耿介卻不擇手段維護既得利益的太醫,看著王慶祥、杜雨露、李保田幾位在戲中你來我往,任誰也得感嘆這是熒屏盛宴啊。
如今,斯人已逝,一切都定格在了記憶里。據說,杜雨露在生活中是一個寡淡的人,再有意思的事情經他描述也會讓人覺得乏味,但是他又能將任何一個劇本中平淡無奇的角色演得非常有意思。看得出,這是一位以戲為命的老藝術家。早年的飽經滄桑,讓他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所以搜遍全網,也難見一條八卦,正如錢鐘書戲言“假如你吃個雞蛋覺得味道不錯,又何必認識那個下蛋的母雞呢?”
《突出重圍》中的方英達。
對于杜雨露這樣的藝術家,我們最好的紀念方式,可能就是在倦了累了或者在浮夸的娛樂煩了的時候,靜靜地打開一部經典電視劇,讓劇中人為我們展開一個虛無卻又充盈的空間,“于禁忌之處見風骨,于高天之外看春秋”,說不定在某一個隱秘的精神角落,就會看到一群飽經滄桑的人在朝我們默默微笑,畢竟“宇宙這么大,我們還會遇見”。
□何殊我(評論人)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