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年銷量下滑29%,吉利遭遇分水嶺? 來源:雪球綜合
文丨千紅一窟
吉利汽車,請別跌入被時代拋棄的分水嶺
“2020年要做好下滑的準備,在去年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下滑”,深耕汽車玻璃行業并且做到全球第一,曹德旺對汽車行業有出色洞察力和權威發言權,他的這番話具備較高參考性。
果不其然,2020年1月中汽協數據出爐后,我國車市銷量為194.1萬輛,同比下滑了18%。而經歷快速發展的國產頭部汽車品牌吉利,1月銷量下滑29%,遠超行業整體降幅。
成功沒有一蹴而就,失敗則是溫水青蛙,一向勢頭猛勁的吉利汽車似乎高光不在,資本市場和消費市場雙雙失利。
當然,吉利不是唯一一家銷量下滑的汽車品牌,但其過于重視擴大盤面,所以現階段面對的外部復雜性更高,大廈之傾,永遠比風卷茅草屋頂更難以挽回。
資本市場上,與奇瑞“賣賣賣”截然相反,吉利則通過不斷“買買買”來擴充版圖,面對車企下滑期,吉利的資本運作似乎并不如意。
去年下半年,吉利汽車市值曾腰斬千億港元,董事長李書福個人財富從180億元縮水至130億美元,資本市場永遠不乏嗅覺敏銳的逐利者,知名投資銀行摩根士利丹將吉利汽車評級從中性調為減持。
資本市場吉利開始失意,而消費端市場,吉利也不斷縮水。
繼2019全年銷量同比下滑9.2%之后,吉利開年不利,2020年1月份銷量暴跌29%。作為頭部國產汽車品牌,吉利本應具有更強的市場抗風險能力,如此不景氣的銷量表現,問題出在哪?
產品矩陣抗風險較弱,品牌承壓能力待提高
吉利汽車市場遇冷程度和其產品矩陣有莫大關系,車市整體下滑,其中低端市場影響最大,反映在以低端產品為主的吉利身上也就最明顯。
眾所周知,吉利汽車走量的車型售價在5-12萬元,此類產品的競爭力在于售價,我們清晰的感受到合資品牌正在步步緊逼,大眾捷達、現代、雪佛蘭等品牌均不斷降低入門產品售價,甚至下探至6-8萬元,已經和吉利主銷產品形成直面競爭。
吉利汽車的低價優勢反而成此次風波的劣勢,2018年帝豪家族銷量相較上年減少14.9萬臺已經觸目驚心。
產品矩陣錯綜復雜,品牌和產品雖多,但低端產品占比過大,這也導致吉利品牌很難拔高,久而久之在消費端形成廉價標簽,沒有品牌溢價能力的吉利,很難在復雜的競爭中保持局面穩定。
SUV產品方面,得益于此類車型的紅利期,吉利SUV曾有不錯的增幅表現,但紅利已過,SUV車型也真正從增量進入了存量,在此背景下,產品硬實力才是銷量保鮮的要義。
以吉利當家SUV博越為例,銷量曾長期處于國產緊湊SUV亞軍,但1月份卻被長安CS75反超。通過兩車對比看到,長安CS75的設計更新領先于博越,且機械素質更為可靠,例如博越全系自動擋為7DCT,而長安CS75搭載了更穩定的6AT。
行業越動蕩,產品越應該加速迭代更新,雖然吉利掌握了部分沃爾沃的技術,但并不能有效吸入吉利品牌,且低端主力產品不具備消化的能力,這導致主力產品技術輸入相對乏力,產品性能在市場中并不突出。
技術方向有待考證,三缸備受質疑
未來三缸發動機的發展方向并不明朗,且更不適合現階段的自主品牌,吉利在尚需沉淀品牌的時期,冒然大范圍納入三缸發動機,不合時宜。
三缸機的體驗遠不如四缸機,且沒有明顯的售價優勢,消費者普遍對于嗤之以鼻,吉利卻反其道而行將走量車型繽越、帝豪GL/GS、博越等增設三缸機。消費者普遍認為,現階段汽車產品單純以三缸機作為動力源,駕乘體驗感相對較差,很難進入購車目錄。
全球汽車產業重構,吉利出路在何方?
從2018年中國汽車銷量快速增長戛然而止后,波動和緩慢增長將成為常態,優勝劣汰加速,推動市場向“高價值”發展,因此吉利汽車必須調整產品體系,提煉優質資源,抬高品牌價值,在品牌、體系、思維競爭中尋找機遇。
其次,在不斷擴展版圖的同時,更應該重視新技術的開發、積累、沉淀;重視產品售前與售后服務體系的完善。
吉利汽車,千萬不要在時局考驗中國自主品牌時,跌入被時代拋棄的分水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