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更迭,潮漲潮落,事實上每一兩年都會有一個在那段時期備受大眾追捧的鞋型出現。它也許不是指具體某一款鞋,而是一幅輪廓,一個概念,一種風格,亦或是一次經典的回潮。從“襪套鞋”,到“老爹鞋”,今年的主題是回到70年代。
70年代球鞋回歸的跡象從去年就開始顯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Nike 力推的 Daybreak。這雙于1979年誕生的跑鞋意外獲得了陳冠希的超高評價,他不僅和舒培頻繁搭配情侶鞋,還在采訪中表示,這是自己在厭倦了聯名鞋之后的年度最佳之選。
恰逢 Daybreak 誕生40周年,Nike 于去年對眾多 OG 配色進行了復刻。雖然整體腳感和如今的科技跑鞋相去甚遠,但憑借著簡潔流暢的線條以及復古清新的色彩,還是受到了大眾消費者的熱捧。
不過,真正要把這款鞋型推上“神壇”還得靠聯名。UNDERCOVER 和 sacai 對 Daybreak 的改造不僅是換換配色,加個 logo 那樣流俗,而是從兩個品牌自身的設計理念出發,輔以點睛之筆,就賦予了它新的生命。UNDERCOVER x Nike Daybreak 后跟翹起的鋸齒 TPU 結構在加強穩定性的同時讓整雙鞋的線條更具“攻擊性”。sacai x Nike LDWaffle 在阿部千登勢(Chitose Abe)的雙重解構理念下,將 Daybreak 和它的前一代作品 LDV 完美融合,成為去年眾多球鞋愛好者心中的“年度鞋王”。
聊到這里,我們也拋出一個問題:你能分清楚 Daybreak 和 LDV 這兩個鞋型嗎?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否定的,進而也會產生疑惑:為何70年代的 Nike 球鞋都長得如此相像?
作為一家以跑步為根基的運動產品公司,1972年正式發布的 Nike Cortez 對跑鞋進行了全新的定義。除了皮質版本外,Cortez 還有鞋面采用尼龍和麂皮材質的版本,讓這雙鞋比當時市面上其它跑鞋都要輕盈和透氣。而在此后的十年內,Nike 推出的眾多跑鞋大多沿用了“尼龍+麂皮”的配置。
當然,70年代的 Nike 球鞋都如此相似的另一重要原因還在于它們的外底,或者換個更響亮的名字——華夫底。Nike 創始人之一,傳奇田徑教練 Bill Bowerman 受妻子做的早餐啟發,發明華夫底的故事我們就不再贅述。從1973年第一雙使用華夫底的量產跑鞋 Nike Oregon Waffle 開始,到此后的 Waffle Trainer(1974)、LD-1000(1976)、Waffle Racer(1977)、LDV(1978)和 Daybreak(1979),以及穿插在十多年中數不清的相關衍生鞋款,這個從鞋頭包裹到后跟的凸起外底設計,一方面證明了“無釘田徑運動鞋”卓越的抓地力,另一方面也演變成專屬于那個時代的跑鞋設計語言。
值得一提的是,阿部千登勢的同門師兄渡邊淳彌(Junya Watanab)早在2007年就與 Nike 推出過 “Vintage Project” 企劃,復刻了包括 Cortez、Oregon Waffle、Waffle Racer、LD-1000 和 Daybreak 在內眾多70年代球鞋,并讓模特穿著他們登上秀場。這也證明了,即使70年代球鞋脫離了原本的運動屬性,它們也能在時尚領域發光發熱。
同樣在70年代,Nike 的競爭對手也沒閑著。1976年,New Balance 發布了品牌歷史上第一雙以數字代號命名的跑鞋 New Balance 320。雖然沒有華夫底的設計,但320的整體輪廓和同時期的 Nike 跑鞋非常神似,尤其在尼龍搭配麂皮的鞋面,以及從鞋頭延伸至后跟的外底部分。
而在320的衍生鞋款中,我們也能看到類似“華夫底”的設計慢慢顯現,用現在流行語形容,有內味兒了。
Puma Rider 系列也是同一時期 Nike 和 New Balance 的強力競爭者。依舊是眼熟的鞋面和外形設計,就連品牌模仿汽車懸架創新開發出的 Federbein 鞋底技術也與“華夫底”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更加能佐證70年代球鞋回潮的依據是,上述兩個品牌都于近期推出了 320 和 Fast Rider 的全新升級鞋款。New Balance 327 還未正式發布,已經與新晉設計師品牌 Casablanca 以及余文樂主理的 MADNESS 進行聯名。
而根據余文樂的社交媒體透露,因為此前種種事由,MADNESS x New Balance 327 也會是他與品牌的最后一次合作。此番言論更是為這一鞋型增添了巨大的話題性。
全新的 Puma Rider 則是 Fast Rider 在這個時代的全新演繹。70年代球鞋的外形,配合更為高調吸睛的配色方案,以及多種材質拼接工藝,充分展現充滿運動街頭感的潮流風格。
除了我們熟悉運動品牌外,70年代球鞋也在慢慢滲透奢侈品和高街領域。法國時裝品牌 Lanvin 近來推出的全新鞋型 Bumper Sneaker 簡直是對70年代球鞋赤裸裸的致敬。從鞋面材質,到中底的輪廓,再到華夫底設計,就連配色方案也充滿了濃濃的70年代氣息。如果不是后跟的穩定塊上印刻的 “Lanvin” 字樣和鞋舌上的刺繡圖案,還真以為 sacai x Nike 推出了新作。
Off-White 最新推出的 Everyday Sneaker 從命名上就印證了70年代球鞋在如今的實穿性。顯然,這雙鞋也是 Virgil Abloh 運用自己的“3%理論” 設計而成,除了鞋身側面的標志性箭頭和鞋帶孔上的防盜扣,剩余的97%都來自70年代球鞋。
除了自己主理的品牌外,Virgil Abloh 對70年代球鞋的喜愛還體現在他和 Nike 的聯名中。此前那雙以 Waffle Racer 為藍本推出的聯名鞋款,雖然在二級市場的價格和其它聯名相比略顯低迷,但也突顯了 Virgil 獨到的品味。
對于 visvim 以各大品牌的經典鞋型進行改造的操作我們已經屢見不鮮。所以,盡管這雙 visvim Attica Trainer 以英產、意產的皮革,以及 Vibram? 大底覆蓋,我們還是能透過它們嗅到來自70年代的氣息。
可以見得,即使沒有運動品牌來自70年代的原生 DNA,在其它品牌的助推下,70年代球鞋在今年的大熱也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之一。歸根結底,這類球鞋的舒適性、實穿性和搭配難度的綜合屬性是所有鞋類產品中的翹楚。
你的鞋柜里還沒有一雙來自70年代的球鞋嗎?
▲L7 視頻 | 五分鐘,讓你了解“鞋皇”的前世今生
▲我所見過最奇怪的鞋,也就這樣了 [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