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軟軟的,
一如輕絲般的飛雪;
死神親吻著孤獨的人心;
它的觸摸冷如冰霜,
但總比無盡的憂傷好;
它的長夜一片漆黑,
但總比不絕的悲痛強;
……
在1932年寒冷的初冬,年輕的格雷厄姆倒閉了。悲慟之中他寫下了這首小詩。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被譽為?“現代證券分析之父”、價值投資之父、基本面分析之父、證券分析之父。價值投資理論奠基人,其在投資界的地位,相當于物理學界的愛因斯坦,生物學界的達爾文。
作者:巴菲特讀書會
01
格雷厄姆的成長經歷
格雷厄姆1894年出生于英國,次年隨父母移居美國,他的父親在那里開了一家進口公司。但是生意失敗了。當格雷厄姆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
1907年,突如其來的一場經濟危機又使他母親所剩無幾的積蓄化為烏有。
學生時代的格雷厄姆表現出色,后來考入哥倫比亞大學,并在20歲時以班級優秀生的身份畢業。哥倫比亞大學向他提供了一份教授數學、英語、希臘語和拉丁語哲學的工作,但他拒絕了,他轉而走向了華爾街,以尋求屬于自己的財富。1914年,他開始為紐伯格一亨德森一勞伯證券公司工作,并在公司迅速晉升。他被提升到一個只有兩個人的債券部當助手。他開始潛心研究債券,寫了關于密蘇里太平洋鐵路公司債券的研究報告,結果大受客戶和老板賞識。不久,格雷厄姆就又被提升為證券分析師。
當時,人們主要關注債券,很少關注股票,對公司基本面的分析尚停留在十分原始、粗糙的階段。格雷厄姆通過對那些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系統研究,發掘到一些具有巨額隱蔽資產的公司,使他所在的投資公司大賺。1920年,格雷厄姆又榮升為紐伯格-亨德森-勞伯公司的合伙人。
1923年格雷厄姆離開了這家公司,成立了基金,相當于現在的私募基金,資金規模就50萬美元。在1914~1929年美國股票市場投資狂潮中,整個美國也都為股票市場所激動著。美國到處是一片經濟繁榮的景象,股市經歷10多年之久的大牛市后,居民們熱衷于談論和參與股票交易活動,人們沉浸在一片樂觀的投資氛圍中。
通用汽車公司總裁激動地說:“人人都會富裕,我們每個人都是股東。”
財政部長向美國人民保證:“這一繁榮的景象還將繼續下去。”
美國總統胡佛壯志豪情地說:“我們正在取得對貧困戰爭決定性勝利的前夜,貧民窟即將從美國消失!”
所謂時勢造英雄,股市瘋狂的年代成就了格雷厄姆。以格雷厄姆管理的格蘭赫基金為例,運作了一年半時間,基金投資回報率高達100%以上!而同期股市平均股價也至少上漲了高達79%。雖然由于股東與格雷厄姆在分紅方案上的意見分歧,1925年格蘭赫基金最終不得不以解散而告終。但是這依舊為格雷厄姆累積了不小的一桶金。
02
百萬富翁的沒落
1926年1月1日,32歲的格雷厄姆成立了一個新的小投資公司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Joint Account)繼續進行投資管理。1926~1928年間,格雷厄姆管理資金的年平均投資收益率為20.2%,遠遠高于同期道瓊斯工業指數的上漲速度。由于格雷厄姆的業績非常好,他的公司的資金規模也越來越大。3年以后,到了1929年年初,公司資金規模已從最初的40萬美元上升到250萬美元,上漲了6倍多,大部分資金規模增長都是投資收益,而不是客戶額外投入的資金。
于是35歲的格雷厄姆成了百萬富翁,當時的美元可比現在值錢得多,那時的百萬富翁相當于現在的半個億萬富翁。再看當時的美國股票市場,已經完全達到了瘋狂的地步。在股票市場火熱的時候:
“一個發瘋的乘客憤怒地指責沒有在每節地鐵車廂里都裝上電傳打字行情機……”
“在波士頓的一家工廠里,在所有的車間都安放了大黑板,一名職員每隔一小時就用粉筆寫上交易所的最新行情。”
“在德克薩斯州的一個大牧場上,牧牛仔們通過接通電臺的高音喇叭,一分鐘一分鐘地了解行情。高音喇叭裝在牧場上和牲口棚里。”
有意思的是人人都知道繁榮之后必定是蕭條,但是人人都無比樂觀。當時,躊躇滿志的格雷厄姆也在準備著把公司做得更大,賺更多的錢。
令他沒想到的是,1929年9月起股市持續大跌。1929年10月22日,最負盛名的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歐文·費雪在?《紐約時報》頭條保證:“我認為股票價格還很低。”……兩天后世紀大股災降臨美國。
1929年10月24日,人類歷史上迄今最慘烈的股災來了,史稱“黑色星期四”。紐約證券交易所的1000多名會員全都到場,這是平時從來沒有過的。上午11:00,股市陷入了瘋狂下跌的境地,人們競相拋盤。到了11:30,股市已經狂跌不止。
僅僅五天之后,10月29日,星期二,道瓊斯指數單日跌幅達11.5%。又被稱為紐約交易所112年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天”,華爾街股市徹底崩潰。道瓊斯指數于1921年從75點開始上升,1929年達到牛市最高峰381點,隨后在“黑色星期二”之后的幾周之內就跌到了200點以下,并于1932年達到了最低點——41點。從1929年9月到1932年大蕭條的谷底,道瓊斯工業指數大約縮水了90%!
在這次股災中眾多美國富裕家庭一夜之間變成赤貧,跳樓的人數以千計!平時對股市指點江山的經濟學家等社會名流也沒有幸免。歐文·費雪是當時全世界最牛的數量經濟學家、耶魯大學教授。1929年他持有的股票最多時高達1000萬美元!這1000萬美元里還有老婆、妹妹、親戚的儲蓄。在1929年股災中費雪全軍覆沒,還欠下了不少債務。
再看格雷厄姆,在1929年1月,格雷厄姆的投資公司自豪地擁有250萬美元的資金規模,但在1929~1932年間(經濟復蘇之前),公司損失了70%。到了1932年年末只剩55萬美元了,公司瀕臨破產。
股災之前,格雷厄姆是百萬富翁。股災之后,格雷厄姆成了窮光蛋。
1928年的大牛市,格雷厄姆稅前收入超過60萬美元,絕對是一個百萬富翁。格雷厄姆過著有錢人的奢華生活,開著豪華的汽車,住著豪華的洋房。1929年年初的大牛市頂峰,格雷厄姆在81街和中央公園西邊一幢金碧輝煌的30層公寓大廈里,租了18層和19層兩層復式的公寓套房,外加陽臺。這兩套房子共有10個房間,他自己都弄不清到底有幾個浴室,靠近頂層的地方還有幾個女仆的房間。房租每年高達1.1萬美元,租期長達10年。
開始,他雇了好幾個傭人,其中一個是男管家,兼做他的個人男仆。男仆的職責之一是每天給他按摩一次。但股災之后,幾乎破產的格雷厄姆只好削減龐大的家庭開支,退掉了豪華公寓,辭退了所有的仆人。他自己也變得特別摳門。原來他開著豪華汽車上班,股災后他只坐公交車,有時甚至為了省幾個小錢,寧愿多走兩站路。
在大牛市他大賺、大富大貴時,格雷厄姆還給母親買了輛豪華汽車,專門雇了一名司機來開車。股災大虧之后,格雷厄姆不得不賣掉了給母親買的汽車,辭退了給母親雇的司機。他告訴母親:沒有汽車和司機,也能活下去。
不少人都覺得至少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富人和窮人是個相對的概念,紐約的窮光蛋可能是非洲的富翁。但是對幾乎所有人而言,當他失去4/5的財富后,不管他還剩下多少錢,他都會認為這是一場災難。格雷厄姆說:這么多的親戚好友把他們的財富托付給我,現在他們都和我一樣痛苦不堪。你們可以理解我當時那種沮喪和近乎絕望的感覺,這種感覺差點讓我走上了絕路。
其實這中間還有個小插曲。1930年初,虧損還不多的格雷厄姆到佛羅里達州去會見一位商人。老人已經93歲了,做了一輩子生意,老人告訴格雷厄姆說,別在這里空耗時光了,你應該趕緊坐火車回紐約去把股票都賣了,清償掉債務,然后做你該做的事情。可惜格雷厄姆非常自信,錯過了最后的逃命機會。
03
大師終究栽在了抄底上
1930年損失了20%以后,格雷厄姆以為股票市場沒事了,急于翻本的他加了杠桿抄底股市。然后的事情,用格雷厄姆的話就是“所謂的底部一再被跌破,那次大危機的唯一特點是一個噩耗接著一個噩耗,糟的越來越糟”,1932年聯合賬戶跌掉了70%之多,格雷厄姆實質上已經破產了。
據其回憶錄中說:
1930年共同賬戶最糟糕的財務年度,虧損50%。
持續5年沒有從共同賬戶上得到收益,靠教書、寫作和審計維生。
與海茲爾的婚姻出現問題。
1931年共同賬戶又虧損16%。
1932年共同賬戶再虧損3%(250萬美元已經損失70%)。
格雷厄姆無疑是投資大師,但馬也有失蹄的時候,在證券投資人人平等,每一位投資者都必須如履薄冰。格雷厄姆的這一次重大失敗不單單是由股災造成的,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抄底,還是帶杠桿的抄底。
宇宙疫情的沖擊之下,股市暴跌,在下跌的過程中,“抄底”之聲源源不斷。有網友總結了理想和現實抄底的對比圖,理想終歸是理想。
通過上面的歷史,我們其實可以發現:
格雷厄姆的這段早期的不幸緣由貸款到期無法追加保證金的問題、對“熱門”股票過于樂觀的投資以及大蕭條本身造成的。
真正導致格雷厄姆投資失敗的不是抄底,而是他用了全部家當去抄底,并且為了翻身,再加了杠桿抄底。
今天我們回顧這段歷史,目的不是說不可以抄底。抄底是為了買得更便宜,但不能閉著眼睛瞎買,不能“一夜翻身”的賭徒心理,更不能將風險暴露在時刻都在動蕩的市場:
1.抄底的資金一定不是維持生活必須的流動資金;
2.抄底一定不要加杠桿。記得董寶珍在茅臺暴跌時杠桿抄底加倉,最終成就了董寶珍的傳奇。董寶珍的運氣在于:一是當時不是股災,數月橫盤;二是茅臺公司的品質優秀、成長猶在。即使如此,我們還是不建議加杠桿抄底。
做到以上兩點,可以保證你不會死在黎明之前,至于能否暴富就看個人能力和造化。
結合巴菲特的經驗,要做到抄底不慌張,不倒閉,我們還要做到:
1.在牛市的行情中(美股已經牛了10年)一定要保留現金倉位,市場越牛,現金倉位越重。否則加倉抄底哪里來的子彈。
2.不要搶下落的刀子。等到行情穩定下來補倉也不晚,加倉也要保持節奏,不要一次全倉買入。
3.牛市中的自信是失敗的根源。理性的投資者應避免在牛市中建立重倉,負責任的基金經理應避免在牛市中發行基金。
4.堅持低價買入優秀的公司。市場的鐘擺總會擺會來,前提是你買的是三好公司,而不是爛公司或者價格很貴。即使買貴了,長期來看公司的成長也會讓你重新站起來。在最新版《聰明的投資者》中,格雷厄姆解釋道,“為優質股票支付過高的價格并不是普通證券購買者面臨的主要風險……投資者的主要損失來自于(在有利的商業環境下)購買的證券質量太差。”
04
后記
正是格雷厄姆早期的這段錯誤帶來的經驗教訓,塑造了格雷厄姆后來的投資哲學。
1929年的崩盤期間市場的極度波動,以及隨后的復蘇和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的牛市,這段市場的歷練和自身家庭的切身經歷,讓格雷厄姆開始認識到——市場價格往往是非理性的,財富波動會對心理帶來的影響。
也正是這段悲慘的歷史——財富幾近破滅、生意幾乎破產,格雷厄姆才真正開始梳理他的投資哲學、建立他精深的證券分析系統。這段經歷也形成了他的“市場先生”理論,他把股票市場描述為一個雙相的商業伙伴,這個家伙每天都來找你報價,他會從你這里購買或向你出售股份,如果你拒絕他的報價,他下次一定會泰然自若地回來。他經常告誡投資者:“投資者的主要問題——甚至是——他最大的敵人——很可能是他自己。”。
從此格雷厄姆也摒棄了把價格當作價值判斷的指標,并致力于研究一種邏輯更嚴謹、更嚴格的評估投資的方法。
他的主要觀點用他自己的話概括為:最重要的投資原則是“安全邊際”。他強調,無論你的信息和分析的質量和廣度如何,任何股票的未來都是不確定的。因此,投資者必須始終在評估價值有較大折扣的基礎上進行投資,以對沖預測和評估中不可避免的錯誤。即,以較評估價值低得多的價格進行一項投資。格雷厄姆指出,如果買的便宜(付出的較少),你就不太可能虧錢;你無法控制一項投資的未來,但你可以控制所付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