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安家》中的樓山關:千帆競過,山關依舊 2020-03-19 22:27閱讀: 文/文朔朔
昨晚#小樓被開除了#上了熱搜,《安家》中的樓山關替師父打抱不平,反把工作丟了。
總是陽光積極的他喪了起來,總是給自己加油的那個颯哥竟也百轉回腸。一個失意的小人物躍然熒屏之上,隨之而來,樓山關的扮演者也引起觀眾注意。
“總記不清你叫啥,總叫成角色名,不是《紅薔薇》里的陳得道就是Peter。”“《大江大河》里的史紅偉是不是他演的?”“小樓在《新閨蜜時代》中演的李理非常棒啊!”……
這些形容都指向樓山關的扮演者——演員田雷。
演什么像什么,角色比本人火,從業17年,田雷塑造了很多生動的配角。山關,自有巋然不動的定力,樓山關這個名字亦體現著演員田雷的堅守。
在田雷看來,沒有小角色,他努力把握好每一次塑造角色的機會。
“軸到極致,就是樓山關”
初看《安家》,樓山關這個角色并不討喜。
相較于立場堅定地和房似錦對著干的同事們,樓山關是最早“倒戈”的,偷偷拜師,并不敞亮。再加上后來的“拋翔門”,直接斃掉師父的一大單,更是要多扣一分。開單日進8萬塊,卻依舊捧盆干吃白米飯。好心加菜的朱閃閃,反被吼了一通,氣得朱閃閃不肯勻肉給他。
被“摳門”加持的樓山關,總是處在安家天下的邊緣地帶。
“他也想大方,只不過家里條件不允許。”初讀人物小傳,田雷就進入了這個角色。塑造角色之前,先將人物欲望合理化,而后才有真實演繹的可能。這是田雷每次拍戲前都會做的必備工作。
樓山關像是男版房似錦,有房似錦這個理想榜樣在前,小樓肯定私底下偷偷打雞血,要不工作勁頭怎么“加量不加價”?可他沒修煉到師父“高冷范兒”的高階段位。初生牛犢不怕虎,用一個字形容就是“軸”。
只要是樓山關認準的人,拼了命也要對他好,只要是樓山關認準的事兒,不做成誓不休。
人物的“軸”可以和周圍環境碰撞,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一則以喜,“軸到極致的人,會產生一種幽默。”相比于頭腦靈活的同事,小樓用的是蠻力,軟磨硬泡要姚太太看門面房,煩到對方要投訴,話語交鋒的一來一回,逗笑了觀眾,也為小樓贏得了一次寶貴的機會。
和工于算計的社會人不同,真誠是樓山關的必殺技,而小樓的第一單就這么成了。
一則以悲,人物橫沖直撞被社會打磨的過程,著實讓人心疼。
他求王子健給自己起個英文名,當他反復念叨著“樓彼”暢想著未來時,戳中了多少漂泊人的心;當他一次次鼓著勇氣給客戶打電話時,多少人看見了努力打拼的自己;當他被客戶繞得團團轉時,誰又不曾聯想到相似的經歷。
當觀眾理解了樓山關的苦衷,一個最初并不討喜的角色,迎來了口碑的低開高走。
“不知不覺,小劇場的技能長在我身上”
日常生活中身邊總有樓山關這樣的人。因為靠近現實,要把這個人物塑造得既真實又有典型性,其實并不容易。相較于房似錦的“收”,樓山關更要“放”。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田雷還將自己的口頭禪——“颯”,賦予人物。類似的擬聲詞是他的拿手好戲,在參加《中韓夢之隊》時祭出鼓舞士氣的“fofo”,在《新閨蜜時代》中則是“火一個”,看似是沒有實際意義的細節,卻讓很多觀眾記憶深刻。
他可以在瓢潑大雨中嚎啕大哭,自問“為什么所有人都欺負我?”只脆弱片刻。但誰要欺負房似錦,他一定第一個站出來,“誰敢欺負我師父!”
被開除后的樓山關坐在路邊,給同事們發微信,一一致謝。異鄉人其實早已把安家天下當成了家。劇中的家和實體的家,在某種意義上達成了一致。
田雷在微博上寫下這樣的文字,“離開安家天下的小樓就像離開了家,不過他不后悔替師傅打抱不平,相信小樓會重新颯起來!”
樓山關身上的那股勁兒,田雷特別懂。
從哈爾濱來到北京,想要在大城市立住腳的那種心情,是相通的。
2008年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后,田雷沒有進入一些演藝團體。“不是不想,而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當時我沒有資格。”想要進軍影視行業,更是難,一位年長的前輩曾告訴田雷,“你要熬,熬到30歲才可能拓寬戲路。”
表演是田雷喜歡的事業,和專業“死磕”是他選擇的方式。為了生存,他跟著師哥演話劇。開源節流,和大多數人的北漂生活一樣,要跟同學一起合租房子。
也正是在這個房子里,田雷看著同學來來往往,“慢慢就會有一些同學走了,有的是混得好的就走了,但更多是混不好想回家的。那段時間我也挺失落的。”但即便再失落,他也從沒想過要改行。
越是在困境中,越是有積極樂觀的態度。“較真兒”是很多喜劇人物的必備品格,現實中的田雷,也是如此,生活的不如意到了他那兒,都能被加工成別樣的趣味。
這也是田雷后來的影視角色總能以喜感豐富人物層次,表演收放自如的原因。
長期浸潤在小劇場中,讓他習得感知觀眾的技能。
“小劇場話劇跟觀眾同呼吸。最近的話可能就一米距離,跟觀眾很近,他會感受到你的呼吸、你的汗水。給一個包袱,觀眾反饋回來的笑會有一個互動,所以慢慢讓我養成一種感覺。”
“調表演”就成了日常操作,什么地方該停頓,什么地方計劃觀眾會笑,亦或是會戳其痛點,其間的分寸拿捏極為重要。當沒有達到效果時,田雷和搭檔就會不停調整。
《合伙人》《水面之下》《驢得水》《達人未愛狂想曲》《愛無能》《月光》《壹光年》……在出演這些話劇的過程中,田雷不斷尋找與觀眾溝通的更好方式,同時錘煉了演技。
從2007年一直演到2012年,演了5年話劇之后,田雷被導演高群書相中,才有了他出演的首部電視視劇《新閨蜜時代》。
“讓我演小鮮肉,我自己都不信”
對于很多演員來說,年齡是禁忌。而對田雷來說,倒成了一個讓人記住的標簽。
《安家》相親大會的那場戲,也是安家天團第一次合體拍攝。當時要拍的劇情是一心去吃自助餐的樓山關跑得賊快,徐姑姑在后面怎么追也追不上。候場的時候,羅晉隨口問田雷,“你多大?”田雷說,“我86的。”聽聞答案,羅晉停頓了,緊接著又問了一遍“你多大?”
“我真是86的,不是1886是1986年。”田雷用自我調侃的方式化解了尷尬,“大家說我長得著急,我真不介意。一方面是早就習慣了,另一方面只要能給大家帶來快樂,我就挺開心的。”
2012年演話劇《驢得水》時,田雷才26歲,飾演的孫校長,是戲中年齡最大的角色,同時他還有個女兒,現實中是他師姐。角色年齡能比本人大一輪,“你說這上哪說理去?不過,要真讓我演小鮮肉,我自己也不信。”田雷笑言。
能把統籌眾人的孫校長演好,扎實是他的內在肌理。長得著急,卻也為田雷帶來了優勢——角色限制更少,戲路更廣。
《別讓愛你的人等太久》中和張萌演的歡喜冤家,《三個奶爸》中讓觀眾捧腹的搖滾奶爸,《大江大河》中跟著雷東寶拼事業的史紅偉……
在田雷飾演過的角色中,最特別的是《紅薔薇》中的陳得道。一方面,他工于心計,善用反間計,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高智商反派。為了把角色演好,田雷把個人心底的負面情緒捕捉出來,在角色身上放大。
同時,他還加了一些生活的細節和略帶喜感的表情,使這個角色也有人性的溫度。譬如陳得道雖然心狠手辣,卻對所愛極為用心,他盡力成為一個好爸爸,善惡并存,人物形象豐富立體。以至于“領盒飯”時,還會有觀眾舍不得,評論說,“陳可愛,你別走。”
反派不代表臉譜化,采訪中,田雷一再提到自己喜歡飽滿的角色,實踐中,他也是盡己所能去豐滿人物。
回看田雷演過的角色,配角占多數。但在田雷眼中沒有小角色,“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戲比天大,人物無大小,只要選擇了我就會全情投入,別辜負這段時間,也別浪費精力。”
田雷別有一種“既來之,則安之”的人生哲學。萬事不急,沉心積淀,時間是最好的檢驗。
2019年,田雷在國家大劇院出演了話劇《水面之下》。從2013年第一次公演到現在,6年時間過去,當田雷再次出演這部話劇時,朋友說他的表演更細膩了,一個眼神或是動作,都很生活化有感染力。
在話劇舞臺與影視表演間來回切換,并不存在藩籬障礙,相反,在不同領域汲取的力量都在滋養著他。
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之下”的是他對表演的執著,經驗的累積,生活的沉淀,所飾演的每個角色都是在積蓄力量。看千帆競過,他自有堅守,山關依舊。當浪濤翻涌的那一刻,自會噴薄而出。
舉報/Report
昨晚#小樓被開除了#上了熱搜,《安家》中的樓山關替師父打抱不平,反把工作丟了。
總是陽光積極的他喪了起來,總是給自己加油的那個颯哥竟也百轉回腸。一個失意的小人物躍然熒屏之上,隨之而來,樓山關的扮演者也引起觀眾注意。
“總記不清你叫啥,總叫成角色名,不是《紅薔薇》里的陳得道就是Peter。”“《大江大河》里的史紅偉是不是他演的?”“小樓在《新閨蜜時代》中演的李理非常棒啊!”……
這些形容都指向樓山關的扮演者——演員田雷。
演什么像什么,角色比本人火,從業17年,田雷塑造了很多生動的配角。山關,自有巋然不動的定力,樓山關這個名字亦體現著演員田雷的堅守。
在田雷看來,沒有小角色,他努力把握好每一次塑造角色的機會。
“軸到極致,就是樓山關”
初看《安家》,樓山關這個角色并不討喜。
相較于立場堅定地和房似錦對著干的同事們,樓山關是最早“倒戈”的,偷偷拜師,并不敞亮。再加上后來的“拋翔門”,直接斃掉師父的一大單,更是要多扣一分。開單日進8萬塊,卻依舊捧盆干吃白米飯。好心加菜的朱閃閃,反被吼了一通,氣得朱閃閃不肯勻肉給他。
被“摳門”加持的樓山關,總是處在安家天下的邊緣地帶。
“他也想大方,只不過家里條件不允許。”初讀人物小傳,田雷就進入了這個角色。塑造角色之前,先將人物欲望合理化,而后才有真實演繹的可能。這是田雷每次拍戲前都會做的必備工作。
樓山關像是男版房似錦,有房似錦這個理想榜樣在前,小樓肯定私底下偷偷打雞血,要不工作勁頭怎么“加量不加價”?可他沒修煉到師父“高冷范兒”的高階段位。初生牛犢不怕虎,用一個字形容就是“軸”。
只要是樓山關認準的人,拼了命也要對他好,只要是樓山關認準的事兒,不做成誓不休。
人物的“軸”可以和周圍環境碰撞,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一則以喜,“軸到極致的人,會產生一種幽默。”相比于頭腦靈活的同事,小樓用的是蠻力,軟磨硬泡要姚太太看門面房,煩到對方要投訴,話語交鋒的一來一回,逗笑了觀眾,也為小樓贏得了一次寶貴的機會。
和工于算計的社會人不同,真誠是樓山關的必殺技,而小樓的第一單就這么成了。
一則以悲,人物橫沖直撞被社會打磨的過程,著實讓人心疼。
他求王子健給自己起個英文名,當他反復念叨著“樓彼”暢想著未來時,戳中了多少漂泊人的心;當他一次次鼓著勇氣給客戶打電話時,多少人看見了努力打拼的自己;當他被客戶繞得團團轉時,誰又不曾聯想到相似的經歷。
當觀眾理解了樓山關的苦衷,一個最初并不討喜的角色,迎來了口碑的低開高走。
“不知不覺,小劇場的技能長在我身上”
日常生活中身邊總有樓山關這樣的人。因為靠近現實,要把這個人物塑造得既真實又有典型性,其實并不容易。相較于房似錦的“收”,樓山關更要“放”。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田雷還將自己的口頭禪——“颯”,賦予人物。類似的擬聲詞是他的拿手好戲,在參加《中韓夢之隊》時祭出鼓舞士氣的“fofo”,在《新閨蜜時代》中則是“火一個”,看似是沒有實際意義的細節,卻讓很多觀眾記憶深刻。
他可以在瓢潑大雨中嚎啕大哭,自問“為什么所有人都欺負我?”只脆弱片刻。但誰要欺負房似錦,他一定第一個站出來,“誰敢欺負我師父!”
被開除后的樓山關坐在路邊,給同事們發微信,一一致謝。異鄉人其實早已把安家天下當成了家。劇中的家和實體的家,在某種意義上達成了一致。
田雷在微博上寫下這樣的文字,“離開安家天下的小樓就像離開了家,不過他不后悔替師傅打抱不平,相信小樓會重新颯起來!”
樓山關身上的那股勁兒,田雷特別懂。
從哈爾濱來到北京,想要在大城市立住腳的那種心情,是相通的。
2008年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后,田雷沒有進入一些演藝團體。“不是不想,而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當時我沒有資格。”想要進軍影視行業,更是難,一位年長的前輩曾告訴田雷,“你要熬,熬到30歲才可能拓寬戲路。”
表演是田雷喜歡的事業,和專業“死磕”是他選擇的方式。為了生存,他跟著師哥演話劇。開源節流,和大多數人的北漂生活一樣,要跟同學一起合租房子。
也正是在這個房子里,田雷看著同學來來往往,“慢慢就會有一些同學走了,有的是混得好的就走了,但更多是混不好想回家的。那段時間我也挺失落的。”但即便再失落,他也從沒想過要改行。
越是在困境中,越是有積極樂觀的態度。“較真兒”是很多喜劇人物的必備品格,現實中的田雷,也是如此,生活的不如意到了他那兒,都能被加工成別樣的趣味。
這也是田雷后來的影視角色總能以喜感豐富人物層次,表演收放自如的原因。
長期浸潤在小劇場中,讓他習得感知觀眾的技能。
“小劇場話劇跟觀眾同呼吸。最近的話可能就一米距離,跟觀眾很近,他會感受到你的呼吸、你的汗水。給一個包袱,觀眾反饋回來的笑會有一個互動,所以慢慢讓我養成一種感覺。”
“調表演”就成了日常操作,什么地方該停頓,什么地方計劃觀眾會笑,亦或是會戳其痛點,其間的分寸拿捏極為重要。當沒有達到效果時,田雷和搭檔就會不停調整。
《合伙人》《水面之下》《驢得水》《達人未愛狂想曲》《愛無能》《月光》《壹光年》……在出演這些話劇的過程中,田雷不斷尋找與觀眾溝通的更好方式,同時錘煉了演技。
從2007年一直演到2012年,演了5年話劇之后,田雷被導演高群書相中,才有了他出演的首部電視視劇《新閨蜜時代》。
“讓我演小鮮肉,我自己都不信”
對于很多演員來說,年齡是禁忌。而對田雷來說,倒成了一個讓人記住的標簽。
《安家》相親大會的那場戲,也是安家天團第一次合體拍攝。當時要拍的劇情是一心去吃自助餐的樓山關跑得賊快,徐姑姑在后面怎么追也追不上。候場的時候,羅晉隨口問田雷,“你多大?”田雷說,“我86的。”聽聞答案,羅晉停頓了,緊接著又問了一遍“你多大?”
“我真是86的,不是1886是1986年。”田雷用自我調侃的方式化解了尷尬,“大家說我長得著急,我真不介意。一方面是早就習慣了,另一方面只要能給大家帶來快樂,我就挺開心的。”
2012年演話劇《驢得水》時,田雷才26歲,飾演的孫校長,是戲中年齡最大的角色,同時他還有個女兒,現實中是他師姐。角色年齡能比本人大一輪,“你說這上哪說理去?不過,要真讓我演小鮮肉,我自己也不信。”田雷笑言。
能把統籌眾人的孫校長演好,扎實是他的內在肌理。長得著急,卻也為田雷帶來了優勢——角色限制更少,戲路更廣。
《別讓愛你的人等太久》中和張萌演的歡喜冤家,《三個奶爸》中讓觀眾捧腹的搖滾奶爸,《大江大河》中跟著雷東寶拼事業的史紅偉……
在田雷飾演過的角色中,最特別的是《紅薔薇》中的陳得道。一方面,他工于心計,善用反間計,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高智商反派。為了把角色演好,田雷把個人心底的負面情緒捕捉出來,在角色身上放大。
同時,他還加了一些生活的細節和略帶喜感的表情,使這個角色也有人性的溫度。譬如陳得道雖然心狠手辣,卻對所愛極為用心,他盡力成為一個好爸爸,善惡并存,人物形象豐富立體。以至于“領盒飯”時,還會有觀眾舍不得,評論說,“陳可愛,你別走。”
反派不代表臉譜化,采訪中,田雷一再提到自己喜歡飽滿的角色,實踐中,他也是盡己所能去豐滿人物。
回看田雷演過的角色,配角占多數。但在田雷眼中沒有小角色,“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戲比天大,人物無大小,只要選擇了我就會全情投入,別辜負這段時間,也別浪費精力。”
田雷別有一種“既來之,則安之”的人生哲學。萬事不急,沉心積淀,時間是最好的檢驗。
2019年,田雷在國家大劇院出演了話劇《水面之下》。從2013年第一次公演到現在,6年時間過去,當田雷再次出演這部話劇時,朋友說他的表演更細膩了,一個眼神或是動作,都很生活化有感染力。
在話劇舞臺與影視表演間來回切換,并不存在藩籬障礙,相反,在不同領域汲取的力量都在滋養著他。
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之下”的是他對表演的執著,經驗的累積,生活的沉淀,所飾演的每個角色都是在積蓄力量。看千帆競過,他自有堅守,山關依舊。當浪濤翻涌的那一刻,自會噴薄而出。
舉報/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