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歌。70年,彈指一揮間。撫今追昔,我們無比自豪;展望未來,我們自信滿懷。
半月談持續推出30集理論宣講微視頻《理論達人講解70年》,力圖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圖文并茂的畫面、生動鮮活的故事展示好新中國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感天動地的輝煌成就、彌足珍貴的經驗啟示。
請看第23集微視頻《“您這兒能掃碼支付嗎?”》
“您這兒能掃碼支付嗎?”
“您這兒能支付寶掃碼嗎?”幾乎成為了當代人消費前的口頭禪。如今,大大小小的商店里貼著醒目的二維碼,“滴”的一聲后完成付款,整個過程不出三秒。人們沉浸在移動支付帶來的方便快捷,但你能想象70年前的支付方式是什么樣子的嗎?
二十世紀50年代,我國實行計劃經濟,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為保證人人有口糧,糧票成為了重要的支付工具。
每張糧票上印上對應的購買量,面額小至一二兩,大到千斤、萬斤……每天在鬧哄哄的市場中,人們手里攥著糧票,早早的排起長隊去換取自己想要的物品。
買米憑糧票,穿衣靠布票,還有油票、肥皂票、雞蛋票、肉票、火柴票等等,種類五花八門的票是過日的基本保障。在當時一遇到出差、探親、大學生去外地上學,到要帶上一沓子的全國糧票。
二十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在全國高歌猛進,中國經濟發展蒸蒸日上,物資供應迅速就充裕了起來。糧票等票據淡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呢就是現金流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那時候出門在外的時候,人們錢包里都會揣上一沓疊得方方正正的紙票,從一角兩角到五塊十塊,除此之外還會有一些五分一分的硬幣,那走起路來是丁零當啷。但凡你要逢個年過個節,人們就得鼓著個錢包上街去購物。遇上這大額的商品,鈔票要來來回回的數上個十幾遍才敢放心。
現金的廣泛使用方便了確實是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可是隨之而來了還有找錢慢,假鈔難以辨認等等問題。
二十一世紀初,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積極敞開國門,銀行卡和信用卡走進了百姓的生活,我國的支付方式走進了“芯片時代”。
“一卡在手行遍天下”,免去了攜帶現金的不便,人們出門逛街輕裝上陣,支付時只需要用信用卡在POS機上輕輕一劃輸入密碼即可,大力加強了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刷卡時代的到來無形推動了無紙幣化的發展。到2010年,互聯網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智能手機成廣泛應用,手機掃碼支付成了主流。
出門在外全靠一部手機,小到路邊早點攤的豆漿油條大到商場里面的大額家電,一張二維碼全搞定,移動支付潛移默化之中融入進了人們的生活。
隨著互聯網+模式的不斷推進,電商興起,人們開始網上購物,忙碌的上班族開始叫起了外賣,逢年過節長輩也發起了網絡紅包,新推出的刷臉支付更是讓人大開眼界……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我們揮手告別了那段物資匱乏的歲月,迎來了充滿活力的經濟發展的大好時光。
從票證支付到現金交易,從刷卡支付到移動支付,支付方式由繁到簡,這個過程的背后則折射出中國經濟的騰飛,更是中國力量的崛起,而未來呢,我們也許還能有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