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檔呈現“老年時尚穿搭”的展覽,正在位于安福路上火熱展出。展覽由多抓魚,以及日常分享老年時尚穿搭的街拍賬號@老年時裝俱樂部共同呈現。
這些展示“銀發時尚”的圖像,一經推出便迅速吸引了街上年輕人們的眼球,許多“時尚弄潮兒”們紛紛在現場與大幅街拍照片合影,有觀眾表示“我老了也要這樣!”,也有不少小伙伴們認為“他們比很多年輕人還時尚”,這些搭配也為他們提供了許多搭配和創意的靈感。
“銀發時尚”已經不是個新鮮詞匯,早在今年年初,同樣聚焦于老年時尚穿搭的instagram賬號@chinatownpretty也在網絡上卷起了一陣風潮。《Chinatown Pretty》的起點其實是一個攝影機計劃,項目由生活在舊金山的兩位年輕人Andria及Valerie發起,意在記錄居住在北美各地唐人街里造型、風格各異的搭配。
每一位長者的穿搭均體現了個人不同的審美、經歷與偏好,其中不少“模特”的著裝是由自己手工制作和改造的。比起當下追求流行的時髦,這些“銀發時尚icon”們正在創造屬于自己的時尚。
@老年時裝俱樂部所聚焦的,也正是這些城市中非常特別,但不被互聯網所重視的“風景”。談及記錄“銀發時尚”的拍攝契機,帳號創始人、攝影師秦霄曾在公開采訪中分享到“老人家其實很在意自己穿什么,因為總歸還是要體面,但又不會太過于追求潮流,所以你看不到統一的范式,看不到一種能用詞語概括出的風格。”
不愛跟風的他,將鏡頭對準了這群在互聯網上缺少話語權的群體,并與此同時挖掘和創造了另一個話題和風向,關于“混搭的樂趣”,以及“講究的生活方式”。
所謂“時尚易逝,風格永存”,褪去了對趨勢的追求,銀發群體所沉淀下來的便是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或許正是因為他們對當下風尚的“不關心”,使得他們在搭配上更具有“無畏的創造力”。
同樣在社交媒體上關注銀發時尚的還有時尚顧問Kyle Kivij?rvi,賬號中的街拍均來自用戶投稿。該賬號通過3年的運營,目前已獲得14.8萬用戶的關注,其中的大部分為千禧一代。
關于年輕人們對“銀發時尚”的關注,《Vogue》撰稿人Ariel Okin也早有發現。她表示,千禧一代是懂得欣賞的一代,他們關注銀發風尚,也關注這些搭配中所體現的絎縫、針織、鉤織等工藝。這一追溯上一代時尚風格的現象不僅體現了當代年輕人們對時尚的興趣,也與他們對復古服飾所關聯的可持續消費、環保生活方式的關注。
在時尚行業中,一些正在崛起的設計師們也正在從上一代群體中獲取時尚線索,甚至從中提取靈感創造全新的設計。2019年H&M設計大賽金獎得主Priya Ahluwalia就是這樣一位設計師,擁有尼日利亞和印度文化背景的她關注服裝浪費的議題,也在實踐中通過致敬祖父的西裝,探索二手和廢舊服裝的“新生命”。
我們常說“時尚是個圈,兜兜轉轉又會再次回到原點”。當下年輕人們對“銀發時尚”的喜愛,反映了人們對時尚與生俱來的關注和喜愛,而那些更有年代感、故事感及韻味的東西,為各種各樣的搭配提供了個性與敘事。“銀發時尚”賦予不同風格的搭配以新的生命,也給曾經備受關注的品牌及單品帶去新的故事。
更多詳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平臺:時尚無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