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臨港新片區2020年工作要點:推動100項制度創新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謀劃“十四五”發展的關鍵之年,是上海實現“五個中心”既定目標的重要一年,也是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揭牌成立后第一個完整年度。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總的工作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上海市委八次全會精神,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為主線,以“五個重要”目標定位為統領,對照總體方案任務要求,全面推動制度創新、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綜合保障跑出加速度,體現顯示度,以實際行動開創建設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現代化新城的新征程。
一、狠抓高水平開放,以“五個重要”目標定位統領改革創新工作
(一)構建最前沿的制度創新體系
圍繞“五個重要”目標定位,充分發揮制度創新核心驅動作用,用好國家、市兩級層面賦予的自主改革創新優勢,聚焦重點領域,推動政策定向創新,確保各項創新突破試點取得實效。
1、發布建設“五個重要”行動方案。深入研究“五個重要”戰略目標、豐富內涵、具體要求和實現路徑,并開展相關專項課題研究,上半年發布建設“五個重要”專項行動方案。
2、抓好制度創新策源。對標CPTPP、USMCA等國際最高水平貿易協定和新加坡、香港、迪拜、日本等國際高水平自貿園區,聚焦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數據快捷聯通和稅收制度等方面,抓準制度創新方向,推動100項制度創新和工作突破。
3、實現政策落地見效。全力推動《總體方案》《特殊支持政策》及“自動適用”的各項政策共176項任務盡快落地落實。上半年出臺新片區金融、人才、土地、產業等方面政策實施細則,確保落地見效。推動國內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在新片區自動適用。
(二)構建最便利的營商環境體系
堅持一切服務圍著市場主體轉,為企業提供最貼心、最周到、最細致、最全面、最及時的服務,營造國際化、法制化的營商環境。
4、進一步優化行政審批服務。推動新片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服務中心等機構設置,完成1500多項事權承接。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完善建設項目一體化審批服務工作體系,探索一批事項取消或精簡、一批事項快速辦理和遠程辦理。
5、加強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探索放寬外資準入、跨境資金流動、外籍人才出入境等體現新片區特色的“10+N”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全面落實《上海市全面深化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實施方案》。集聚企業外向發展的功能要素,為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提供重要跳板。
6、營造法制化營商環境。加快組建法定賦權機構,加快建設一站式的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爭取上海國際商事法院、最高院國際商事法庭落戶,爭取亞太仲裁中心等20余家境外知名仲裁機構集聚。
(三)構建最管用的風險防控體系
依托一體化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打造全面風險管理和重點領域監管結合、全生命周期實時風險監測與動態預警結合、聯防聯控協同聯動的風險防控體系。
7、建立以一體化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為核心的風險防控體系。運用人工智能、區塊鏈、5G、大數據先進技術手段,聚焦“重點領域監管”“特殊領域監管”,推進各類數據互聯互通共享,上半年一體化信息管理服務平臺2.0版上線運行。
8、建立創新監管互動機制。聚焦跨境資金流動、跨境數據流動等重點風險場景,探索“沙盒監管”模式,實現制度創新的模擬驗證功能。運用科技手段提升金融監管能力,搭建和監管部門、金融機構互動平臺,研究新片區先行先試的創新金融業務監管規則,切實防范金融風險。
二、狠抓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特殊經濟功能區建設出形象出功能
(四)全力構建前沿產業集群
加強產業精準招商,持續引進和培育高能級項目,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著力構建具有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9、加強產業精準招商。落實“四個一”投資促進服務機制,拓寬招商渠道、組織主題宣介,構建全員參與的大招商體系。聚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卡脖子”的核心環節,精準招引,加快構建核心產業的“四梁八柱”,簽約項目投資規模不低于500億元。
10、做大產業規模能級。推動盛美半導體、上飛裝備、君實二期、聚力成半導體等制造實體項目和裝備區檢驗檢測園、信通院等研發項目開工,推動特斯拉、積塔、新昇等一批項目產能釋放,加快民用航空“一谷一園”等項目落地,確保全年完成產業投資280億元,同比增長40%;完成工業總產值1755億元,同比增長35%。
11、優化產業創新生態。持續辦好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推進頂尖科學社區一期1.1平方公里全面開工。建設人工智能創新及應用示范區和國際數據港,創建海洋經濟創新示范城市。建設不少于20個創新研發、共性服務平臺,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不少于100個,新開工研發載體面積120萬平方米,培育和孵化不少于1000家企業。
(五)積極推動跨境金融集聚發展
加快引進集聚一批金融貿易龍頭企業或項目落地,增強新片區全球金融資源配置能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12、加大金融機構集聚和載體建設。全年引入80到100家金融機構落戶。加快西島綜合體、105金融總部地塊實體項目落地,實現開工面積100余萬平方米。引進各類持牌金融機構及其專業子公司、融資租賃、SPV、金融專業服務業機構、戰略性基金或投資平臺。推動金融要素市場建設,鼓勵在新片區設立離岸業務平臺。
13、開展跨境金融業務試點。依法合規開展跨境金融和離岸金融創新試點,研究探索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為新片區內企業和非居民提供跨境發債、跨境投資并購和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等跨境金融服務。加快推動跨境資金收付便利化,拓展離岸金融服務范圍。
14、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扶持新片區企業在境內外上市。為重點產業項目提供長期低息貸款。推動新片區創投產業發展。開展知識產權體系、供應鏈、航運金融等領域的創新試點,支持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在新片區建設技術轉移功能載體。試點區塊鏈技術在跨境金融領域的應用案例。
(六)大力發展新型國際貿易
培育離岸貿易、數字貿易等新業態,增添貿易發展新動能,提高貿易發展質量和效益,拓展貿易發展新空間。
15、推動貿易重點功能平臺建設。推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貿易型總部、民營企業總部等功能機構集聚。推進服務貿易示范基地建設,加快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汽車及零配件)建設。完善數字貿易交易促進平臺臨港新片區分站建設,年內落戶數字貿易企業不少于30家。加快推進大宗商品、上海天然氣定價中心等各類平臺經濟項目落地。
16、促進跨境電商產業升級。推進跨境數字貿易發展,鼓勵跨境電商模式創新。推動跨境電商業務常態化運作,進一步擴大保稅備貨進口業務規模。拓展跨境電商一般出口模式,探索跨境電商海外倉前置等業務新模式。支持跨境電商在區內建立國際配送平臺和海外倉,推進跨境電商示范區建設。
(七)加快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建設
延續和完善區域既有功能業態,拓展和集聚保稅研發、保稅制造、保稅維修、中轉集拼等新業態、新動能,全力推動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封關驗收和政策落地。
17、推動洋山特殊綜保區實現封關驗收。加快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各圍網區域的土地收儲、實施建設,完成原洋山保稅港區監管設施升級改造,確保8月底前圍網區域具備封關驗收條件,推動首期圍網區域封關驗收。開發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推進智能化監管設施建設。
18、深化區域功能拓展。引進一批高端加工制造企業,推動洋山加工制造業發展。吸引一批研發企業入駐,拓展洋山醫療設備研發產業功能,大力發展保稅研發業務。擴大船用發動機跨港維修試點業務范圍和規模,推進跨境維修規模化運作。完善洋山國際中轉集拼服務平臺功能,試點海運中轉集拼貨代模式。
19、培育高端航運產業。爭取海關等部門支持,拓展航空物流功能,擴大航空國際中轉集拼業務試點范圍,加快航空貨站建設。爭取金融監管部門支持,鼓勵上海期貨交易所等功能型機構,開展航運指數衍生品、大宗商品交易等創新業務,吸引航運融資、航運保險等機構集聚。
三、狠抓高能級城市規劃建設,推動現代化新城功能完善和管理水平提升
(八)高起點編制統一規劃體系
編制新片區第一個經濟社會中長期發展規劃,形成以發展規劃為統領、空間規劃為基礎、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為支撐的統一規劃體系。
20、完成“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堅持用好外腦、凝聚多方智慧、開門做規劃,加強與市有關部門的溝通對接,開展36個前期重大課題研究和25項專項規劃編制。加強戰略目標、產業、空間、人口資源、社會環境等各領域綜合平衡,明確重大任務和重要舉措,年內基本完成規劃綱要編制。
21、推動國土空間規劃及重點區域控規落地。配合市規劃資源局4月底前完成上報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成果。開展特殊綜合保稅區、103社區等重點區域的規劃研究。協同推進規劃研究與重大項目導入,結合項目需求,提前開展原有規劃適應性調整。
(九)著力完善城市功能
高標準建設城市市政配套項目,不斷推進城市環境治理和景觀提升改造,加快建設高品質商業、旅游集聚區,優化城市公共服務供給,構建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城市。
22、構建便捷交通網絡。配合市有關部門,推進滬通鐵路、S3公路建設,爭取市域鐵路自貿區快線、浦東鐵路電氣化改造等重大項目年內開工。全面實施兩港大道快速化新改建工程,盡早開工新建兩港大道西段,確保與S3公路同步建成。年內新開骨干道路40公里。聚焦重點區域,研究確定靜態交通布局和管理機制。組建新片區交通服務公司,與常規公交錯位發展定制公交和智能共享班車。配合重大項目,加強電力、燃氣及分布式能源的配套,同步完善區域道路網絡。
23、推進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推進臨港自來水廠一期、“臨港污水處理廠排海管工程等項目開工,產業區重大項目配套給水管線、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一階段等項目上半年完工。啟動骨干河道水系貫通建設,年內新開河道10公里。加快星空之境海綿公園景觀綠化及水系建設,滴水湖環湖80米景觀帶工程橋梁上半年建成開放,二環城市公園改建工程橋梁基本完工。建設濕垃圾生化處理中心,推進生態廊道與公益林建設。
24、提供有溫度的商文體旅服務。推動滴水湖中國名家主題雕塑園(暫名)“十一”前建成開放,影視工業4.0基地、環球藝術產業交易港、巴薩足球俱樂部等項目落地開工。舉辦元旦迎新跑、帆船運動等重大賽事活動。加快港城廣場、陸家嘴臨港廣場的商業開發,與百聯集團合作建設綜合性商業中心,新增10家以上社區生鮮超市等商業網點。探索推動藝術品保稅交易、藝術品第三方鑒定評估平臺建設、體育賽事IP交易平臺建設等新領域、新業態。
25、優化社會領域公共服務供給。堅持保基本,開工建設8所公建配套學校和2個衛生服務中心,蘆潮港鎮級養老院、萬祥文體中心、臨港青少年活動中心年內開工。堅持提品質,爭取市區優質教育資源合作辦學,推進上海中學東校高中部建設,推動臨港科技城、金橋臨港引進優質民辦教育資源;啟動六院東院國際中心建設,吸引社會資本在新片區開設民辦醫療機構。
(十)著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形成暢通高效的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運行體系平臺,提升社區管理能級和服務能級,提高城市治理科學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
26、以5G基礎設施建設助力智慧城市建設。面向特定區域和行業,推進5G基礎設施典型場景建設。在皇冠假日酒店、陸家嘴亞太運營中心、頂尖科學家社區、無人駕駛測試區以及重點企業智慧工廠,實現5G精準覆蓋,開展5G商用示范。加強頂層設計,探索建立新片區大數據中心,打通數據通道,強化數據的綜合利用開發。
27、強化城市運行管理。升級城市運行綜合管理系統,建成“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的信息平臺,逐步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提升城市運行精細化管理水平。
28、加強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健全應急預案體系,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強化應急技術支撐,提高各類災害事故救援能力。推進安全風險網格化管理,將安全生產、火災防治與城運綜合管理系統建設有機結合,筑牢防災減災救災防線。
29、提高社會治理水平。以“雪亮工程”和社區智能安防建設項目為著力點,高標準建設新片區綜合管理體系,推動城市平安建設。打造提升“臨港大學堂”,推進校區、社區、產業園區三區聯動。加大居民自治和多元共治力度,全面提升社會治理社會化、專業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
四、狠抓高能效全方位服務,構建支撐新片區發展的綜合保障體系
(十一)切實強化土地保障與管理
堅持土地高質量利用,資源高效率配置,合理提高土地使用強度,以高效的土地保障與過程管理,助力新片區建設。
30、加強土地收儲與供應保障。聚焦103社區、105社區、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等重點地區、重大項目用地需求,加大土地收儲和供應力度,實現重點區域地塊組團出讓和復合開發。
31、實現土地全過程管理。實現土地征、轉、拆、供、登記全流程一體化管理,全面展開標準地出讓工作。加強投達產監管,健全產業用地轉讓管理機制,提高存量產業項目產出效益。加大對低效產業用地的處置管控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
(十二)將人才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完善人才引進服務保障,強化對海內外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為新片區建設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32、完善人才引進服務配套。上半年完成建設外籍高層次人才永居申辦新機制,提高新片區內外籍華人申請永居便利性,試行口岸電子簽證。探索外國人才商業化醫療保障機制,切實解決引進人才辦理居住證期間子女入學問題,合理解決外籍高層次人才子女的國際教育個性化需求。
33、保障人才住房需求。多渠道保障人才住房需求,鼓勵符合要求的人才在新片區購買商品房,在優先選房購房方面提供最大便利。籌集社會閑置房源,年內計劃新增各類保障房不低于3500套,滿足新片區各類人才多層次租賃住房需求。
34、推進人才培育項目實施和發展平臺搭建。建立國際化人才培訓載體,實施國際化人才培養工程、緊缺急需人才引進培育工程、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建設臨港新片區留學人員創業園,培育海外引智引才中轉站,建立海外創新中心前沿陣地。優化整合臨港新片區人才服務中心、出入境服務中心,建立新片區國際人才港。
(十三)加強管委會自身建設
35、強化制度建設的基礎性作用。半年內完成新片區各項管理制度的修訂發布。加強財力保障,上半年協助市財政局出臺臨港新片區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完善統計工作機制,建立覆蓋新片區規劃范圍的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單列工作機制。細化管委會與相關區的事權財權和工作界面。
36、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突出政治標準、樹立鮮明選人用人導向,統籌使用好各年齡段干部。優化選人用人機制,通過注入源頭活水,不斷優化干部隊伍結構。激發領導干部的頭雁效應,引導和帶領各級干部全身心、高效率投入工作,營造濃厚的干事創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