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休閑綜合體 可以讀書看展學園藝
“公園+”讓公園冬天不冷清
北方的冬天,是游園的淡季,絕大多數植物在數九寒冬里顏色褪盡。除了有冰場的公園,大多數公園里游客寥寥。不過,這個冬天有些不一樣。記者探訪發現,一些市屬公園新引入了“公園+”休閑綜合體,根據各自特色打造不一樣的“氣質”,讓公園淡季也有了新玩兒法。
紫竹院公園
友賢山館
三千冊圖書免費讀
剛剛退休的王先生最近發現了一個好地方——家門口紫竹院公園筠石苑景區內的友賢山館,新開的書房和展廳讓他每天愿意拿出大半天的時間過來閱讀或看展,尤其是天氣轉冷之后,溫暖而安靜的書房成了他的不二選擇。
從公園北門進入,沿小路向南前行,看到一片蘇州園林風格建筑,就到達了筠石苑景區的友賢山館。去年“十一”期間,經過改造修繕的筠石苑景區重新開放,其中就包括修繕一新的友賢山館,這個占地面積780多平方米的建筑群由廳、軒、游廊組成,仿江南園林院落式建筑風格,四面環山翠竹,頗有南國風情。
書房位于友賢山館的南樓,推開古香古色的木門,書香氣息撲面而來。在這個面積120多平方米的空間里,古典民樂輕柔回蕩,書房中央成排的書架旁,有老人正在認真挑選;書房兩側的桌椅旁,有孩子正在仔細閱讀;書房一角的茶飲臺,服務員剛剛沏好一壺綠茶,茶香四處飄散開來。
這就是紫竹院公園精心打造的集公益展覽、藝術活動、科普教育、公共閱讀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空間,也是市屬11家公園當中首個引入書房的公園。公園文創經營中心副主任蔡澍光介紹,書房由紫竹院公園與國圖書店合作打造,國圖書店精選3000冊文獻圖書,免費供市民游客閱覽。“在定位友賢山館空間利用的時候,我們就依托地區共建,聯合我們的‘鄰居’國家圖書館,實現資源共享。”
記者看到,書房內的圖書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世界名著、文津圖書獎獲獎書籍、兒童繪本等都是適合中老年人和孩子閱讀的書籍。“我們特意通過分析游客年齡構成,與國圖書店共同精選書目,并且未來還會根據閱讀情況進行微調。”在書架上,記者還發現了不太常見的線裝書,在這樣一間雅致的書房,從右至左翻閱著《論語》、《十一家注孫子兵法》這樣的線裝古籍圖書,別有一番雅趣。
蔡澍光告訴記者,書房開門迎客以來,得到了游客的一致認可,“有的老人幾乎天天來,在這里一坐就是一上午。”作為一家公益書房,這里的圖書全部免費閱讀,也不需要任何消費就可以坐在這里享受閱讀的樂趣。“茶飲臺也是應游客們的強烈需求抓緊開設的,其實可以看出來,和以前相比,游客逛公園的需求在不斷提升,未來我們還會根據游客需求不斷進行微調,讓他們在公園里有不一樣的體驗。”
除了書房,友賢山館北樓一層還開設了展廳,按節氣等特色打造不同主題的展覽。最近,一場名為“美年記憶”的展覽正在展出當中。這場展覽以“年”為主題,通過展現歷史上“年”的美和講究,展示古籍書里記載中“年”的風俗人文來讓游客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陶然亭公園
陶花園
文創商品能逛能買
最近逛陶然亭公園的市民都有一個相同的感受:陶然亭公園變洋氣了。去年下半年開始,公園里陸續多了3座頗具現代風格的建筑,這其中就有陶花園文創店,一個全新打造的以花卉和文創為主題的休閑綜合體。
走進陶花園文創店,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成片的綠植。一盆盆綠蘿、發財樹、長壽花等花卉植物整齊地擺放在貨架上,如同一面綠植墻。
陶花園文創店的前身是陶然亭公園的一個舊式售賣亭,售賣方式是傳統的柜臺式,賣的也都是以前公園常見的面包、火腿腸、兒童玩具等。“這地方沒改造之前,我幾乎就沒正眼瞧過,自從改造完成,我特別愛逛。”70歲的劉女士是陶然亭公園的常客,陶花園文創店現在成了她最愛逛的地方。
陶然亭公園經營管理科科長李妙璇告訴記者,為了對這個售賣亭進行改造和設計,公園煞費苦心,最后由一位中國臺灣來的設計師操刀完成。店面裝修十分雅致,木質的桌椅和貨架,讓人有親近自然的感覺,所有的貨柜都是開放式的,讓游客一伸手,就能摸到鮮花或者文創商品,感覺就在自家客廳里一樣自在。
陶花園文創店分為鮮花售賣、香薰產品、文創商品、互動四個區域,“您現在看到的店鋪是冬天的模樣,等到春天、夏天和秋天,室內的擺放和裝飾又不一樣。”李妙璇說,陶花園文創店的設計理念就是根據四季和節慶的變換,讓游客在這個小小的空間里,能感受到不同季節不同花語,比如,七夕節會擺放玫瑰,清明節會售賣菊花等。
文創產品區域則涉及茶藝、工藝品、公園紀念品等140多件,別看面積不足100平方米,但經過設計師的精心設計,數百件花卉和文創商品在這個空間里錯落有致,多而不亂。“這些商品跟別的公園里賣的還真不太一樣。”現場一位游客發出感慨,“公園里賣的旅游商品大多都是冰箱貼、明信片,要么就是不實用的工藝擺件,這里不一樣,茶杯很實用,肉植有創意,每件都想買。”這位游客覺得,這才是公園應該有的樣子,除了有室外休閑的場地,還應該有體現文化內涵的室內場所,讓游客能靜能動、能逛能買。
北京植物園
園藝生活館
特色園藝“搬”回家
這個冬天逛北京植物園的游客不會怕冷了,公園東南門新開的藝景美家園藝生活館可以讓游客置身綠植之間,不僅能坐下來享受充足的陽光和氧氣,還能學習園藝知識,把園藝理念“搬”回家。
園藝生活館位于公園南門,每天上午,冬日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在綠蘿葉片上、仙客來的花朵上、舒適的沙發上、咖啡杯上,再搭配上柔和的輕音樂,讓人感覺時光靜止了一樣,舒服得不想挪窩。
市民張先生住在附近,工作不用坐班,經常帶著自己的筆記本電腦,點上一杯咖啡,一坐就是一個上午。張先生說,香山周邊雖然是旅游景區,但其實符合年輕人喜好的咖啡館幾乎沒有,當他第一次走進園藝生活館的時候,還以為只是北京植物園開設的一個賣花的小商鋪,后來才發現,這就是他需要的那種安靜的、能坐下、有茶飲咖啡的休閑空間。
張先生喜歡坐在園藝生活館最里面的沙發上,那里其實是一個園藝生活客廳樣板間,幾張舒適的沙發,一張簡單的茶幾,旁邊見縫插針地裝點著發財樹、鳥巢蕨等大型綠植。“我們在這里打造了一個客廳樣板間的概念,通過示范擺放家具和綠植,來傳遞綠色園藝生活的理念,這里也是最受歡迎的一個地方,大家都覺得在這里待著特別舒服自在。有的游客還參考我們店內陳設,直接把這些陳設方法‘搬回家’。”店員王永梅介紹。
除了家居體驗區,園藝生活館還設有兒童游樂區、植物科普區、休閑閱讀區、咖啡休憩區等,可為游客提供園藝植物、園藝資材、園藝工具、花卉衍生品、家居飾品、沙龍體驗等服務,園藝館還常年開設園藝課程,可預約學習園藝知識。館內常年擺放迷你玫瑰、仙人掌、卡特蘭、麥稈菊、天竺葵、舞春花等特色花卉,還有宿根植物、多肉苔蘚微景和室內家居植物等一共200多種,價格十分親民,從十幾元到上百元不等。
本報記者 葉曉彥
聲音
新業態陸續“嵌入”
進公園“游園休閑”
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服務管理處處長繆祥流表示,隨著大眾消費的升級,市民游客對公園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個性化,給公園服務和管理提出新的挑戰。市屬各公園也正在積極嘗試“嵌入”新興業態或整合業態,圍繞景觀休閑,形成“公園+”綜合休閑業態,不斷創新商業經營模式,積極打造集文化體驗、旅游休閑、娛樂創新為一體的“公園+”游覽新模式,將日常游覽升級為“游園休閑服務”,突出打造集公益展覽、藝術活動、科普教育、文化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空間,為游客提供公園公共文化品鑒,不斷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