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_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傳來消息_在大同發現一處北魏時期墓群_并在其中名為“賈寶”的墓葬中首次發現了北魏時期的木質武士傭和鎮墓獸。據了解_該墓葬所處時代恰是北魏國力日趨鼎盛之時_民族融合漸趨深入_平城化與漢化進程交相輝映。該墓的發掘是近年來北魏平城時代墓葬的重要收獲之一。
賈寶墓全景(自南向北拍攝)
“木堂”證明墓主為中等階層
此墓群位于大同市御東新區_西鄰恒源路_北鄰南環東路。該墓葬群在2017年5月至6月_由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基本建設過程中發現的。經過考古工作人員發掘_共清理出北魏墓葬44座_其中M13形制獨特_內涵豐富_紀年明確_墓主名為“賈寶”_是此次發掘的重要收獲之一。
墓葬位置示意圖
據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長侯曉剛介紹_該墓葬為長斜坡墓道方形單室四角攢尖頂磚券墓_由墓道、甬道、墓室組成,南北總長15米、墓底距地表7米。其中_墓室中部搭建了一處木堂_堂內置木塌_未見棺_均已腐朽_僅存痕跡。何為木堂?其實就是用木頭搭建了一所“房子”_類似于槨的作用_因為年代久遠_木堂已經腐朽_但建造之初所使用的青銅器“鋪首”_還散落在墓葬之中_也為考古工作者的發掘工作留下了一些可以研究的線索。
侯曉剛說_M13南北向四角攢尖頂弧邊方形磚室墓_是魏晉以來特別是北魏平城時期較為多見的墓葬形制_其流行時間與墓葬年代相吻合。此墓葬具使用了木堂_堂內設“凹”字形木榻陳尸_大大豐富了對北魏平城時代喪葬制度和習俗的認識_是研究北魏時期建筑的珍貴實物資料。“以往的發現情況表明_北魏平城時期的葬具_身份等級較高者下葬或用石堂_如宋紹祖墓、尉遲定州墓、張智朗墓、智家堡石槨墓等;或用漆棺_如沙嶺北魏壁畫墓、湖東一號墓等;或用彩繪木棺_如智家堡北魏墓等。但上述情況的總量很少_平民死后仍多使用普通木棺下葬。與M13葬具相類似的情況_在大同七里村的北魏墓群中也曾出現過_說明這類葬具在北魏平城并非個例_應是當時多民族、多地區移民聚居、融合下喪葬制度衍變的產物。”侯曉剛表示_這種形式的葬具還見于北齊厙狄回洛墓_表明其延續時間較長。木堂前廊后室、兩面坡頂、前廊柱子上承櫨斗、櫨斗之上承梁及后檐的做法亦見于宋紹祖墓石槨、尉遲定州墓石槨和云波里北魏墓壁畫所繪柱子_說明這些做法在當時平城是極為流行的。堂內設“凹”字形榻的做法與宋紹祖墓相似。此墓使用木堂而非石堂_說明墓主的身份和財力有限_可能是中等階層_這與木堂外裝飾鉛質鋪首銜環的情況相吻合。
墓室(由北向南拍攝)
墓主賈寶可能是個移民
考古人員在發掘M13墓葬時發現_該墓葬曾數次遭到盜擾_隨葬器物主要見于木堂前廊、墓室南側及東側_包括陶器、釉陶器、石器、鉛器、銅器、銀器、漆器、木器等。其中出土了一塊石碑_上面的碑文清晰可見_刻有
“唯大代太和元年歲次丁巳十月辛亥朔十日庚申涼州武威郡姑藏縣民賈寶銘”的字樣。據出土石碑碑文記載_M13墓主為涼州武威郡姑臧縣民賈寶_下葬時間為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十月十日。
石碑及拓片(文_唯大代太和元年歲:次丁巳十月辛亥朔:十日庚申涼州武威:郡姑藏縣民賈寶:銘)
至于賈寶是什么人_在《魏書》中并無記載_但是據考古工作者分析_在魏晉南北朝時期_武威賈氏作為涼州名門望族之一_各分支在政治舞臺上均比較活躍_北魏時期以賈彝、賈潤一支最具代表性。《魏書·世祖紀》載_“(太延五年)八月……丙申_車駕至姑臧……九月丙戌……(沮渠)牧犍與左右文武五千人面縛軍門_帝解其縛_待以藩臣之禮。收其城內戶口二十余萬_倉庫珍寶不可稱計……鎮北將軍封沓討樂都_掠數千家而還……冬十月辛酉_車駕東還_徙涼州民三萬余家于京師。”以此說明賈寶家族很可能就是在此次移民浪潮中遷徙至平城大同的。此外_北魏平城時代_東郊一直是高等級墓葬區_賈寶下葬于此_很可能也是因為這里是他的家族墓地_其身份也必然是非富即貴的。
在該墓葬中_還發現一件黃白色砂巖質所造的石燈_通高45.4厘米_由燈盞、燈柱、底座三部分組成_整料雕制而成。燈盞外壁雕刻雙層復瓣仰蓮紋_燈柱上部中有幾處還刻有跳躍或舞蹈姿態的人物;下部八面以淺浮雕法分刻舞蹈人物、犢鼻褲投丸表演人物、犢鼻褲吞劍表演人物、演奏排蕭人物、鮮卑裝男性長袖舞蹈人物、鮮卑裝女性長袖舞蹈人物、鮮卑裝男性敲束腰鼓人物、鮮卑裝男性彈琵琶人物_人物之間以列柱分開。底座上層雕刻首尾相銜的二龍_下層為素面。其雕工精美、體量龐大_也似乎印證了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
石燈
首次發現北魏木質武士俑和鎮墓獸
此外_該墓葬中還出土了兩件木頭質地的武士俑和1件鎮墓獸_這是該墓葬最為特別之處_以往在北魏墓葬中多發現石質或陶質武士俑、鎮墓獸_但木質尚屬首次發現。其中_武士俑已完全腐朽_用石膏灰漿灌注填充提取。頭戴兜鏊_粗眉彎曲_雙目圓睜_尖鼻高聳_嘴角寬厚_“八”字胡。上身前傾扭胯_四肢殘_前腿微屈。面部眉、眼、胡須涂黑彩_其余部分均涂紅彩。木質鎮墓獸是人面獸身_頭部略下垂_高闊鼻_嘴角上揚。前肢直立_后肢屈蹲_后肢前端與前肢相連。面部涂紅彩_其余部位涂黑彩。身長48厘米、殘高30厘米。
木鎮墓俑
木鎮墓獸
除了上述出土物外_侯曉剛還提到了該墓室內出土的其他器物_他說_“M13隨葬器物種類豐富_特征鮮明_部分器物可作為同類墓葬出土器物斷代類比的標準器。彩繪陶器尤為特別_陶器上施彩的做法見于雁北師院北魏墓群M2、大同南郊田村北魏墓等_且此墓陶壺、陶罐的裝飾紋樣均為平城時期流行的忍冬紋、蓮花紋等_反映了墓主受平城文化熏陶的程度。此墓鋪首銜環的樣式與雁北師院M2出土的鋪首一致_均為兩角內飾一枚五瓣忍冬_豐富了北魏平城鋪首的斷代標準。石碑、石燈均擺放于木堂南側正對甬道處_這是晉代常用來放置墓銘磚的位置_而石燈雕琢繁復精致_正是遷洛以前太和時期平城工藝流行的時代特點。”
該墓葬的發現_為進一步認識北魏平城時期民族融合、異地移民的喪葬制度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本文轉載自山西省文物局_作者孫軼瓊_圖片來自大同市考古研究所)
來源_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