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我第一次具體選擇一首陳敏中音版歌曲進行點評。究竟為什么在幾十首歌曲中我選擇了這一首呢?首先是因為《那一天》在陳敏中音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不是她最早推出的歌,我不太清楚,但這首歌在她的歌曲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不少歌迷朋友最先聽到的她的歌就是《那一天》,而且我認為這首歌是她演繹得非常成功的作品。其次,這首歌于我本人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我聽到的陳敏中音的第一首歌正是《那一天》,對當時的感受印象深刻,至今回想起來仍鮮明如昨_沒聽幾句就從感官到心靈都受到強烈撞擊,這嗓音太震撼啦,從沒聽到過這么獨特的女中音;這首歌雖然以前聽過別的版本,但這次感覺竟然那么好聽;想破了腦袋也沒想起對歌唱者陳敏中音的任何印象,但她那端莊的形象立刻折服了我!從此深深地愛上了她的聲音和她的《那一天》,并被這首歌帶入了陳敏中音的音樂殿堂,所以,我一直把這首歌看作我的"引路者",對她懷有一份特殊的感情。這次要先選一首歌來單獨賞析、為以后的陳敏中音版歌曲賞析系列做準備,我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首歌。
《那一天》的歌詞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一首情詩。倉央嘉措1683年生于藏南一戶農(nóng)奴家庭,家中世代信奉藏傳佛教寧瑪派(紅教),其教規(guī)并不禁止僧眾娶妻生子。14歲那年,倉央嘉措被選定為第六世達賴喇嘛,成為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最高領(lǐng)袖,而這一教派不準僧眾接近女性,更嚴禁結(jié)婚成家。兩個教派教規(guī)的矛盾埋下了倉央嘉措一生中情感與現(xiàn)實沖突的種子,注定了他的悲劇命運。
倉央嘉措雖然身為格魯派的最高領(lǐng)袖,但一襲佛衣之內(nèi),跳動著一顆年輕的、渴求愛情的凡人之心。他在這首情詩中訴說了對相知相愛的姑娘的思念,詩外之意是對嚴苛教規(guī)束縛的無奈,字里行間隱現(xiàn)著他內(nèi)心對宗教壓抑人性的反抗。只有在詩歌中,倉央嘉措才能夠暫時擺脫神的桎梏,像常人一樣,在人間的美好愛情中流連,在夢幻中追尋真愛,表達了不為一切、"只為有你"的渴望。
《那一天》歌詞的前半部分平緩地訴說思念之情;在歌詞后半部分,詩人真情迸發(fā),兩次發(fā)出"那一瞬,我已飛"的呼喊,似乎是在銷魂之時靈魂飛升成仙、獲得了愛的自由。蒙古族作曲家白龍為倉央嘉措的這首情詩所譜的曲與詩作渾然一體、相得益彰,曲譜旋律在此處以全曲最高音符配合歌詞,共同把歌曲的情感推向高潮,對聽眾的震撼同時也達到了頂點。
視頻加載中...
陳敏中音在《那一天》的視頻中,歌聲流暢、情深,表情微現(xiàn)笑意,目光幽遠、澄澈,娓娓地向聽眾講述著倉央嘉措的愛情故事。最為令人叫絕的是,從前奏開始至全曲終了,她曾十六度閉目,仿佛在邊歌唱邊想象并體驗著倉央嘉措與心愛的人相聚時的幸福心情,深深地沉浸在歌曲的情境之中,她是已入化境、全然忘我了!付出自己的真情傳神地演繹出詞曲作者的真情,這樣全身心地投入表明她透徹地理解了詞曲的內(nèi)涵,二度創(chuàng)作極為成功。在當今歌壇上,肯以這樣投入、付出的認真態(tài)度對待作品,具有如此高的創(chuàng)作水平的歌唱藝術(shù)家真是鳳毛麟角、很難見到了!所以我認為,陳敏中音的《那一天》,堪稱詞、曲、唱三絕,無論是對倉央嘉措的詩作、還是對白龍的曲譜而言,都是詮釋得最完美的、天衣無縫的版本!在近日最新上,也有網(wǎng)友留言道_"《那一天》這首歌,沒有超過陳敏的,天籟之音!"而且,《那一天》還是陳敏中音所有歌曲中唯一制作了帶有卡拉OK字幕的MV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