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思維中,習慣于10進制,或者百進制。
幾天前,一位朋友對每日漢字編輯說,重量是10進制,公里是10進制,為啥時間不是十進制呢?
朋友的問題,可能是很多人關注的,包括小編也不太清楚。
于是,每日漢字編輯就找了很多資料和老師,弄白了這個問題。
近日,編輯成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
上圖就是一個鐘表。
如果給你出個計算題,2.3個小時是多少分鐘啊?估計你得算一會,2.3乘以60,才會有結果。
但是,讓你說2.3公里時多少米啊?那就很好算,乘以1000,就可以了。
人有10個指頭,10進制是最好算的,為啥時間就非得要60進制呢?
談到這個問題,就要從古代的計時說起。
嚴格意義來說,古代計時不一定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而是根據太陽的升落,自己起一個名字而已。
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
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黃昏,黃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雞鳴,雞鳴后是昧旦、平明_這是天已亮的時間。
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沒有一個計時工具,人們是無法感受時間快慢的。
古時計時工具有許多中,常見的有兩種,一是“日晷”,二是“漏”。除了以上的計時方法之外,我國古代人們還用“沙漏”、“火計時”、“燭光計時”等方法來計時。
日晷(讀作guǐ)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又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 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使用時,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時間。
日晷的計時精度能準確到刻(15分鐘)。日晷也是通過觀測日影計時的儀器,主要是根據日影的位置以確定當時的時辰或刻數。從出土文物來看,漢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機械鐘表傳入我國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計時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針和刻有刻線的晷面組成,隨著太陽在天空運行,晷針的投影像鐘表的指針一樣在晷面上移動,就可以指示時辰。 大家應該在北京故宮里和觀象臺上見過。
銅壺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壺”。即用一個在壺底或靠近底部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銅壺的水位變化來計算時間。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陽的影子計算時間的,然而遇到了陰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種白天黑夜都能計時的水鐘便應運而生,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壺;刻,是指刻箭。箭,則是標有時間刻度的標尺。
漏刻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數據來計算時間。作為計時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為普遍。在機械鐘表傳入我國之前,漏刻是我國使用最普遍的一種計時器。我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制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應用也普遍,成為歷代計時的重要工具。
我們我國人都在用10進制,使用60進制的很少。
六十進制最初起源于巴比倫,至于巴比倫人為什麼要用60進位,說法不一。
有人把巴比倫人最初認為一年為360天,太陽每天走一步,也就是1度,和巴比倫人已熟悉六等分圓周相結合而得60進位;也有人認為60有2、3、4、5、6、10、12等因數,使運算簡化等等。
1小時等于60秒,與我國的天干、地支的記年法學來的。
在古老的社會,人們使用天干地支來計年,60年一個輪回。那么,由年及時到秒,都和天干地支相關。
人們最初的時候,把一天分成了12個時辰,感覺每個時辰過程,于是就有了一天有24個小時,之后就有了1個小時60分鐘。
在1879年,加拿大鐵路工程師伏列明提出了“區時”的概念,這個建議在1884年的一次國際會議上得到認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統一世界計量時刻的“區時系統”。
“區時系統”規定,地球上每15°經度范圍作為一個時區(即太陽1個小時內走過的經度)。 這樣,整個地球的表面就被劃分為24個時區。各時區的“中央經線”規定為0°(即“本初子午線”)、東西經15°、東西經30°、東西經45°……直到180°經線,在每條中央經線東西兩側各7.5°范圍內的所有地點,一律使用該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標準時刻。
這種世界時區的劃分以本初子午線為標準。從西徑7.5°到東經7.5°(經度間隔為15°)為零地區。由零時區的兩個邊界分別向東和向西,每隔經度15°劃一個時區,東、西各劃出12個時區,東十二時區與西十二時區相重合;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各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平太陽時作為本區的標準時。 “區時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各地時刻的混亂現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種不同時刻存在, 而且由于相鄰時區間的時差恰好為1個小時,這樣各不同時區間的時刻換算變得極為簡單。因此,一百年來,世界各地仍沿用這種區時系統。
規定了區時系統,還存在一個問題_假如你由西向東周游世界,每跨越一個時區,就會把你的表向前撥一個小時,這樣當你跨越24個時區回到原地后,你的表也剛好向前撥了24小時,也就是第二天的同一鐘點了;相反,當你由東向西周游世界一圈后,你的表指示的就是前一天的同一鐘點。
為了避免這種“日期錯亂”現象,國際上統一規定180°經線為“國際日期變更線”。當你由西向東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線時,必須在你的計時系統中減去一天;反之,由東向西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線,就必須加上一天。
可以說,我國古老的天干地支計年方法,也影響了時區的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