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自己看過的書,瀏覽過的文章,這些內容都會想當然的保存在大腦當中;實際情況是很多人在讀書過后,感覺讀了很多,過后腦袋空空如也。
這時候,人們不禁會問我們讀書的意義是什么呢?
讀了很多書卻都忘記了。
一、為何讀了很多書,但是都忘掉了?
1、源自讀書不想,隔靴搔癢
俗話說,記得快忘得快,記得慢忘得慢;這個是針對以前的機械記憶而言的,因為記得慢需要鞏固的次數就多,根據記憶規律,記住的東西更難遺忘。
我們讀書也是如此的,讀書時間短,投入的思考就少,就容易忘掉;而讀書時間長,投入的思考就長,更容易記住書中知識點。
很多人讀書之后很快忘掉,其本質只是大略地翻閱而已,大腦的神經元只是隨意的碰觸,并沒有通過思考形成聯結。
2、遺忘篩選出來才是真正信息
《思考整理法》里提到了遺忘才是思考整理最好的篩選機。
峰終定律告訴我們----看完一部電影留下印象最深的就兩個點_一個是峰值最高點也就是電影中最出彩的高潮點,一個是終點也就是帶給我們的啟發和收獲。
這個規律告訴我們,要想使得我們的腦袋變成極為高效的工廠就需要不斷的遺忘。
學習是學習,遺忘也是一種學習,而那些真正讓我們感興趣的東西是不會忘記的;我們吃多了會上廁所,而思考也需要整理,只有通過時間分化的考驗,通過遺忘篩選出的才是最重要的信息。
3、讀過的信息未拆解和思考
我們讀書就如同去認識一道糕點一樣,很多時候我們將更多精力放在了品嘗糕點上面,而沒有去深入分析其原材料和制作流程;所以我們品嘗食物最多是一位食客而不是美食家。
而讀書過程就是一個還原第一手信息的過程。新聞等未經加工過的是第一手信息;很多時候我們讀的各種摘要是第一手信息的整理則是第二手信息;而對其進行思考升華的東西則是其第三手信息。
我們需要的是不斷的去拆梯子,將第三手信息進行整理量化歸納刪繁就簡找到其核心的、規律性的、原理性的、底層邏輯性的東西等屬于元認知的知識才是需要我們要掌握的,這個就如同我們需要掌握的數學公式一樣。
二、那讀書的意義到底在哪里呢?
1、讀書是自己的眼睛,借鑒前人經驗
談到靠讀書來借鑒前人的經驗,最被我們推崇的兩類書籍_
一類是關于歷史類方面的書籍諸如《史記》《二十四史》《資治通鑒》《明朝那些事兒》等等;
一類是關于個人的傳記諸如《曾國藩傳》《任正非傳》《王陽明傳》《史蒂夫喬布斯傳》《拿破侖傳》等等。
我們的人生短短百年,要想過好自己的人生,就需要盡量少走彎路。這就要求我們需要向別人學習,需要通過讀社會歷史,讀他人歷史來讀史明智、讀史鑒今,通過讀書來認識人性,提高思維和格局,讓我們警醒,歷史是一面鏡子照見現實中的自己,讓自己不再迷茫,走出困境。
2、讀書是自己的助手,提供方法指南
學生時代的讀書更多的是為了考試而用,我們叫做學院派讀書;而成人上了社會上的讀書更多是為了使用,我們叫做致用性讀書。
上了社會的讀書更多的是為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的。
從結婚到生子,從員工到領導,隨著我們身份的不斷變化,我們就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來適應我們角色的發展,否則能力和位置不能相配就會慘遭淘汰。
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從如何戀愛到如何教育孩子,從如何提高職場技能到如何做好管理,每一步的躍遷都需要我們去讀書和學習。
成為一名社會人,誰能夠真正地幫到你,唯有自己,唯有讀書,唯有讓自己變得厲害起來才可以。
3、讀書是自己的翅膀,為騰飛注入動力
讀書是為了知識,讀書是為了視野,讀書更是為了靈感。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靠讀書來拓寬認知的邊界,發現跨界的聯系,最終實現獨特的跨界本領。
舉個例子_美團王興,他能夠從BAT中突圍而出,背后離不開其獨特的思維模式,更離不開他愛看書愛思考愛探索新事物。
對王興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有限和無限的游戲》,有限的游戲是在規則之內玩游戲,無限的游戲是創造規則讓游戲玩下去;而無限游戲又包括很多有限游戲,無限游戲玩的就是規則,玩得更是探索和改變邊界本身。
我們細看王興創立的美團不正是在玩一種無限游戲嗎?
最后、讀書要趁早
發表《共產黨宣言》時,馬克思30歲,恩格斯28歲;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時候才26歲;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時候32歲;特斯拉發明交流發電機的時候才24歲,楊振寧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35歲,錢學森38歲被公認為現代航空和火箭技術先驅等等。
我們回看整個世界的發展歷程,可以更清晰地看出來整個世界科技進步更多的是靠年輕人創造和推進的。
補漏趁天晴,讀書趁年輕。
喜歡就關注一書一法一工具,歡迎留言和轉發。
精華閱讀_
人類認知4大核心思維_全局思維、局部思維、極限思維、變化思維
解決問題的3大思維_邏輯思維、水平思維、批判性思維
無法將知識內化的讀書,有什么意義?三步教你建立讀書系統實現質變
如何用碎片化的知識和信息澆筑自己的知識體系呢?費曼技巧告訴你
通過七種卡片,十分鐘搭建卡片寫作,教你輕松實現自媒體文章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