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古代的經典小說,最獨樹一幟的莫過于《聊齋志異》,這是清代蒲松齡先生的傳世之作。
所謂“聊齋”,說的是蒲松齡先生寫作時寄居的書屋,“志”則是一種古代文體,“異”說的就是各種離奇的故事。《聊齋志異》涵蓋的范圍非常廣,內容非常豐富,有非比尋常的藝術成就。我們知道,《聊齋志異》中出現了不少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
但鮮為人知的是,這部作品其實是蒲松齡先生送給愛人的“情書”。 那么,蒲松齡先生的愛人又是誰呢?為什么這段愛戀鮮為人知呢?
其實,讓他投入愛河的就是朋友家的小妾顧青霞。然而,顧畢竟已嫁做人婦,作為一名讀書人,蒲松齡怎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對朋友的小妾有什么想法呢?其實,在史料中,隱藏著這段不為人知的凄美愛情。
孫蕙,既是蒲松齡的好友,又是蒲松齡的同鄉。康熙十年,孫蕙在寶應縣做縣令,蒲松齡受邀到好友的衙門里擔任幕賓。孫蕙有一房小妾,名叫顧青霞。此女不但能歌善舞,且詩詞書畫樣樣精通。孫蕙與朋友進行應酬時,經常會帶著顧。也就是在這一時期,顧青霞走進了蒲松齡的心中。
在兩人初見的那一年里,蒲松齡至少為顧青霞寫過四篇詩句。僅從這四首詩中,我們就能看出蒲松齡用情至深。“為選香奩詩百首,篇篇音調麝蘭馨。”在詩句中,蒲松齡將自己的愛人稱作“可兒”。“可兒”一詞說的就是讓人覺得滿意稱心的人。在《聽青霞吟詩》中,蒲松齡更是直接抒發了自己的愛意:
“如披三月柳,斗酒聽黃鸝。”
從這些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蒲松齡聽愛人吟詩已有多次,而且他對愛人喜歡哪一首詩了若指掌。常言道“醉翁之意不在酒”,蒲松齡之所以聽顧吟詩,只是因為他太過于喜歡顧罷了,但礙于好友的面子和世俗的禮教,他只能通過聽愛人吟詩這種方式接近顧。
作為當事人的孫蕙,在這段畸戀中又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
通過史料的記載可知,此人非常風流,是個典型的花花公子,身邊的大小老婆成群,但孫蕙仍不滿足,仍時常光顧風月之所,每天鉆進女人堆里。實際上,當孫蕙的小妾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就像蒲松齡在《戲酬孫樹百》中說的那樣:
“漏板依稀夜二更,檀郎何處醉瑤笙?”
其實這首詩,就是在從側面描寫顧的心中所感。說白了,不論顧的心氣有多高,她終究只是個活在古代的小女人罷了,她迫切地希望能從丈夫處得到更多的關愛,更多的溫情,可惜孫蕙并未做出任何回應。
在孫蕙的心里,不論顧有多漂亮,多么與眾不同,她的身份終究只是個沒名號的妾室罷了。孫蕙的身邊有太多的鶯鶯燕燕,他既能在妓院中與一眾妓女卿卿我我,又能在家里和其他妻妾濃情蜜意,還能跟家里的女婢丫鬟眉來眼去。
孫蕙風流了一輩子,四處留情,而作為女人的顧,卻只能在空閨之中苦苦等待丈夫歸來,這種日子無異于守活寡。孫蕙身邊的女人太多,她們之間難免會相互傾軋,爭風吃醋。在蒲松齡的詩句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孫蕙家“后院起火”的狀況,“勃起幃房,開樽飲不痛。”只要孫蕙多瞄了其他女人一眼,孫蕙家中的女眷就會爭風吃醋,搞得家宴中的眾人悶悶不樂。本就性格敏感的顧處于這樣的女人堆中,是那樣的可憐和無助。
縱觀古代文人與才女之間的愛情,像蒲松齡與顧這樣的“精神戀愛”不勝枚舉,但像此二人這般隱藏肺腑卻表現強烈的感情并不多見。在《連城》、《宦娘》、《綠衣女》、《連瑣》、《林四娘》、《白秋練》、《狐諧》等名篇中,我們都能看到顧的影子。由此可見,顧在蒲松齡心目中的地位極高,說是顧青霞促成了《聊齋志異》的問世也不為過。
蒲松齡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摯愛的女子受不到重視,不被丈夫憐愛。蒲松齡心中無比掛懷,可他卻不能直接站出來照料顧,畢竟“羅敷自有夫”。顧青霞走進了蒲松齡的心里,蒲松齡卻只能將這段感情深埋起來。有時,情到深處的蒲松齡無法抒發愛意,只能在文字中表露這份感情。
在《聊齋志異》中,為什么會出現那么多愛情故事?
或許只有書中的愛情才能給予蒲松齡精神寄托,而《連城》就是其中的典型。在這篇故事中,男女主人公之間的知音之戀恰似蒲松齡與顧之間的愛情。男主人公喬生給連城寫過一篇情詩:“刺到鴛鴦魂欲斷,暗停針線蹙雙蛾。”這首情詩,可以說在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故事起到了牽線搭橋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詩并非小說中的首創,而是引用自蒲松齡的組詩《閨情呈孫給諫》。蒲松齡在引用這首詩時,原封不動,足以說明小說中的連城的原型就是顧青霞。此外,故事男主人公的身份也非常值得推敲。喬生不是達官顯貴,更不是翩翩公子,而是潦草落魄的窮酸書生,他的身份與蒲松齡如出一轍。
說起《聊齋志異》中,最富有詩意的故事,莫過于《宦娘》。在這篇故事中,女鬼愛上了人間的書生,兩人陷入愛河之中無法自拔,然而卻無法終生相守。為了能在一起,這對男女相約來世。顯然,這個故事正應了蒲松齡的“燕子樓中遺剩粉,牡丹亭下吊香魂”的情思,也是蒲松齡對愛人感情在作品中的延伸。
在這篇小說中,女鬼宦娘寫下的《惜余春詞》貫穿了整個故事。其實,這首詞也是從蒲松齡原有的詩詞中原封不動照抄過來的:
“因恨成癡,轉思作想,日日為情顛倒。
海棠帶醉,楊柳傷春,同是一般懷抱。
甚得新愁舊愁,剗盡還生,便如青草。
自別離,只在奈何天里,度將昏曉。
今日個蹙損春山,望穿秋水,道棄已拼棄了。
芳衾妒夢,玉漏驚魂,要睡何能睡好?
漫說長宵似年,儂視一年,比更猶少。
過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
現在看來,估計寫這首詞時,蒲松齡的心態與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一樣,他們都無法釋懷對愛人的眷戀之情,只能將一切感情都付諸筆墨,這才留下這首感人至深的情詩。
與宦娘一樣,連瑣、林四娘都是文采出眾的女鬼,而另一篇故事里的綠衣女子也是個擅長吟詩作對的女妖。從這些女角色的身上,我們能輕易地發現顧的影子。蒲松齡在描寫這些女子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顧青霞的音容笑貌。在《聊齋志異》的所有女主人公中,女鬼連瑣恐怕是最接近顧的女子。
故事里的連瑣用娟秀的字體臨摹宮詞,用溫聲細語吟詠唐詩,這簡直就是顧青霞的翻版!更巧妙的是,除了《林四娘》中的男主人公陳寶鑰是切切實實的歷史人物外,其他女鬼鐘情的對象無一例外全都是家徒四壁的寒酸書生。顯然,蒲松齡在寫這些書生時是感同身受的,他想將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情經歷以這樣的方式寫進書中。可以說,蒲松齡先生就是借著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故事形象,將現實中的自己的愛人變形,讓他與顧青霞在書中終成眷屬。
在《狐諧》的故事中,蒲松齡將矛頭直指自己的好朋友,也就是讓顧終生得不到幸福的縣令孫蕙。在這篇故事中,有這樣的橋段,那就是一個牙尖嘴利的狐女與幾個書生斗口,狐女的談吐十分幽默,這段對話被蒲松齡描寫得妙趣橫生。狐女的情人名叫萬福,小說反派孫得言在故事最后提出一句上聯:“妓者出門訪情人,來時萬福去時萬福。”狐女靈機一動,隨口吟了一段絕妙的下聯:“龍王下詔求直諫,鱉也得言龜也得言。”從這篇故事里我們能看出,蒲松齡不僅要在自己的作品中愛現實中不敢愛的人,也要在作品中罵不敢罵的人。顯然,顧青霞的人生境遇造就了《聊齋志異》,而薄情寡義的孫蕙也間接影響了許多故事的走向。
重讀《聊齋志異》后,筆者不由得發出了這樣的疑問。什么是真正的愛情?難道是世人所推崇的,柏拉圖式的愛情嗎?
的確,這種愛情是發自內心的,這才是人類感情最真實的表達。蒲松齡將這份精神戀愛當作秘密,埋藏在心中,卻通過無窮的想象力,通過小說人物表現出來。也許,《聊齋志異》就是這樣一部特殊的情書,是蒲松齡用一輩子留下的,對一個江南才女的愛戀。從這些光怪陸離的橋段中,我們讀到的,正是古代文人另類的浪漫。
參考資料:
【《聊齋志異》、《蒲松齡寫聊齋志異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