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_陳習(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管弦系副主任)
提升鄉村美育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青少年,是當前推進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也是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內在需求。然而,讓“美”的星星之火在鄉村學生心里生根發芽,這恰是以往鄉村中小學教育中最為匱乏、最受忽視的一環。我國廣大鄉村藝術硬件設施短缺,藝術氛圍相對淡薄,尤其是師資水平,與城市學校相比差距很大。如何提升鄉村中小學美育師資水平,進而強化美育水準?以“互動傳薪”的方式,讓城市學校、藝術從業者、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到鄉村美育中來,不斷優化鄉村美育師資隊伍建設,是一條值得探索的新型路徑。
將藝術內容更多融入“三下鄉”活動,促進師資下沉式流動。推動文化、科技、衛生資源從城市向農村流動的“三下鄉”活動,已經在我國開展了數十年。近年來,各大高校暑期“三下鄉”工作得到進一步夯實。隨著農村生活品質、教育水準、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組織各類藝術資源“下鄉進村”,成為不可忽視的時代呼聲,也為強化鄉村美育師資力量提供了契機。
首先,推動高校藝術類師資向鄉村下沉。自2011年藝術學首次從文學門類中獨立出來,成為新的第13個門類后,高校藝術類學科得到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藝術類師生數量已有大幅提升。這為藝術資源下沉鄉村提供了堅實支撐,也為藝術類高校師生提供了發揮專業才能、響應國家號召的應用場景。例如,這個暑期,武漢音樂學院管弦系17名青年志愿者利用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赴襄陽市保康縣馬橋鎮小學,為學校師生介紹了基礎樂理知識和專業術語,并教給他們十多種樂器的演奏方法,受到師生們熱烈歡迎。高校藝術類師資與鄉村小學結對子、常交流,既可以為鄉村輸入源源不斷的師資力量,也能為高校師生帶來新鮮生動的鄉村藝術體驗。同時,充分發揮鄉賢對故鄉的“藝術反哺”作用。作為在農村有聲望、有能力的長者、賢人,鄉賢與故土有割不斷的情感連接。比如,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長期堅持為家鄉父老演出,并促成中央音樂學院向寧波古林鎮中心小學捐贈樂器,還開設課程,有力推動了古林鎮中心小學音樂教育的水準提升。越來越多的鄉村也注重發揮鄉賢作用,一些鄉村舉辦鄉賢文化藝術節,打造鄉賢藝術館,為藝術家搭建了定期回鄉交流的平臺與機制。鄉村還可考慮授予鄉賢“榮譽村民”等稱號,為他們在鄉村開辟藝術工作室等交流互動空間,打造鄉村藝術名片,增加鄉村美育氛圍,邀請鄉賢為鄉村學校美育貢獻力量。
加強城鄉教師常態化互動,提高鄉村藝術教師能力與素養。鄉村美育教師面臨著數量不足、專業化程度低、年齡老化、視野有限等諸多困難。一方面,應加強對現有鄉村美育師資的藝術審美、美育教育類培訓,組織音樂、美術、影視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優秀從業者、同行教師,對他們進行定期授課、交流指導;另一方面,創新機制,為鄉村美育教師提供沉浸式學習深造的機會。可考慮面向鄉村中小學藝術教師設立新型訪學機制,由地方財政出資,選拔有潛力的教師進入藝術類高校進行一定時長的訪學、體驗,跟隨藝術名師聽課、學習,在游學中接受藝術氛圍熏陶。藝術類高校往往坐落在大城市,匯聚了更多的音樂、美術、戲劇戲曲等活動,有利于教師們全面參與,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審美水平與美育能力,為鄉村少年打開一扇通往世界的藝術之門。
強化城鄉藝術交流,取長補短開發藝術類課程。開發適合學生的藝術資源與課程、活動,是新時代美育教師肩負的重要使命。而一門好的美育課程,應該體現城市文化與鄉土文化的美妙融合。城市里現代藝術資源云集,接軌國際藝術潮流,但缺乏傳統藝術生長萌發的土壤與氛圍;鄉村少有高層次藝術活動,似乎離藝術審美現場很遙遠,但鄉村藝術、地方戲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密布,很多地方戲、民歌、民間藝術活動依然在鄉村流傳,洋溢著濃郁的傳統特色文化之美。通過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讓城市藝術資源與鄉村藝術寶藏互動起來,融入學校美育課程,甚至通過設立項目獲取相關資金支持,是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增強美育課程效果、提升城鄉藝術教師素養與能力的可為之事。
幫助教師用好現代媒介技術,讓鄉村孩子在“云端”遇見美。當前,媒介技術快速更新迭代,在線直播、云教室、雨課堂等各類在線互動教育方式不斷涌現。這在客觀上為鄉村美育帶來了蝶變契機,也讓鄉村美育教師擁有更多資源、靈感與手段,不斷提升教學能力成為可能。加之在線鋼琴陪練、繪畫陪練等網絡平臺在探索中不斷成熟,VR、AR等虛擬技術在教育教學中逐漸運用,也為教師們給鄉村孩子創造沉浸式藝術空間提供了極大便利。比如谷歌之前發布的VR工具,就可讓用戶在3D環境中畫畫,沉浸式藝術邊界不斷拓展。如今,鄉村中小學的教室只要有一臺電腦、一根網線,就能夠獲得全國各地大量美育名師直播課程資源。未來,教育主管部門可牽頭組織全國優勢團隊打造藝術慕課資源庫,開發一批適合中小學生的藝術直播精品課程,通過線上名師與線下老師聯動,向鄉村“傳薪播火”,為孩子們打開通往藝術殿堂的大門。當然,這要求鄉村中小學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健全,美育教師也要熟練掌握媒介技術運用,擅長為孩子們搜集資源、運用資源。
提升鄉村美育水準,改善師資是關鍵。期待更多城市優勢美育資源下沉鄉村,幫助鄉村美育教師不斷成長,并通過城鄉聯動、優勢互補,達到健康良性的“互動式傳薪”效果。
《光明日報》( 2021年08月30日07版)
來源_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