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有期貨
音樂專輯也能賣期貨?
近日
歌手蔡徐坤專輯賣了8000萬元
仍有6首歌連歌名都還沒有
引發網友關注
//
1 消費者先付費
再分期解鎖歌曲
“貸款”賣歌成流行
近年來,“貸款”賣歌,發行“期貨專輯”,先賣專輯再分批解鎖歌曲,已經成為部分歌手和音樂平臺發行新歌的一種新方式。
早在2017年,歌手周筆暢就以每個月推出一首新歌的方式發布數字專輯《Not Typical》,整張專輯周期覆蓋全年;
2021年,歌手林俊杰將他的第十四張個人專輯《幸存者·如你》拆分為《幸存者Drifter》與《Like You Do 如你》兩張EP,二者上線時間相隔半年之久;
今年5月31日,歌手毛不易在各大音樂平臺發布了個人創作專輯《幼鳥指南》在各大音樂平臺上線,這張專輯上線時只有第一首主打歌《城市傍晚》,剩余10首歌也是分批解鎖,每隔2至3天解鎖一首新歌,一個月內發完。
網紅丁真的專輯《風的使者》于8月28日上線,全部10首歌目前只上線了4首,其他的歌何時發布還不得而知。
專輯介紹中稱“其他8首靜候佳音”
此外,據媒體報道,歌手華晨宇、范丞丞,也曾通過這種“期貨”方式銷售音樂專輯,消費者先付費,再分期解鎖歌曲。據稱,這種發行模式可以將宣傳效應的周期拉長,給每首歌一定的討論和熱度。
2 消費者質疑
“期貨”音樂專輯
涉嫌侵犯消費者權利
但這種發行模式也受到質疑,有消費者表示,“貸款”發“期貨”音樂專輯,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公平交易權。
近期也有媒體報道稱,歌手蔡徐坤于今年4月13日發行專輯《迷》。該專輯上線后刷新了QQ音樂平臺“殿堂史詩唱片”銷量等級認證記錄。
截至8月29日,《迷》在QQ音樂共賣出323.8萬張,銷售總額約為8419萬元。但這張4月發行的專輯應有11首作品,卻放出了5首歌,剩下不知什么時候才可以面世的6首歌里,有五首歌甚至沒有名字。
截至8月29日,專輯中還有五首歌沒有名字。
8月30日,蔡徐坤對此事做出回應,放出了《迷》剩下6首歌中的5首,只有最后一首《Outro》顯示“即將上架”。
8月30日,《迷》放出剩下6首歌中的5首。
此番操作引發網友討論,有網友抱怨這些新歌“太趕”,有的“全長只有幾十秒,也不管管嗎?”
3 律師表示
是否侵犯消費者權
要看發售時宣傳和承諾
對此,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蘆云表示,“期貨專輯”是否侵犯消費者權益,要看發售時是如何宣傳和承諾的,在合同中有什么樣的約定,具體來說要分成幾種情況_
? 第一種情況是專輯銷售時,沒有明確告知消費者
這專輯的歌不是一次性發布的,而是在一定期限內陸續發布。如果未告知消費者,或者虛假宣傳,故意隱瞞某種情況的方式誤導消費者,則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涉嫌欺詐消費者。
? 第二種情況是銷售專輯時,已經明確告訴消費者
這就是“期貨”專輯,同時有關于時間期限的承諾,比如承諾半年或一年內發完這些歌,或者承諾幾個月發一次歌。
如果有這些承諾,卻未在約定時間內發歌,雖然不是欺詐,但依然是合同違約行為。如果構成違約,還得看具體違約原因是什么,比如是個人原因、資金原因,導致未能在約定期限內發歌,則專輯發售方需要承擔違約責任;如果是不可抗力,比如疫情防控,導致無法按約定時間發布歌曲,則屬于情勢變更,不用承擔違約責任。
? 第三種情況是雖然明確告知,但沒有承諾何時發布完
雖然明確告知消費者,這是“期貨”專輯,但并沒有承諾這些歌在多少時間內發完,也沒有承諾間隔多久發一次歌,而是用比較模糊的說法,比如說“按照進度發布”“按照情況安排”等,這也不好說他是欺詐或合同違約。但從告知義務上來說,發售方有義務告知消費者,這些歌多久發完,歌的名字是什么。
最后,還要看銷售方和消費者約定的合同是否公平,這種銷售一般都是事實合同,但也要看是否有不平等格式條款,有沒有進行虛假承諾,如果有“霸王條款”,也是無效的。
-小調查-
?
鏈接
8月27日,中央網信辦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通知》第7條“不得誘導粉絲消費”中強調,不得設置任務解鎖、定制福利、限時PK等刺激粉絲消費的營銷活動。隨后,QQ音樂、網易云音樂均稱將限制專輯的重復購買,用戶已購買的專輯將無法重復購買。
我國消費者報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我國消費者報·我國消費網
發文人/任震宇
編輯/裴瑩
監制/何永鵬 田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