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詹小注:
前些日子,李德民發表文章《孟學農放下身段自駕游》,
發表以后,引起廣泛反響。
老詹在自己公號原文轉載,
沒有想到,讀者竟達14萬人!
10萬+!這在公眾號閱讀中,是一個比較厲害的數字!
為什么竟然有14萬人關注“孟學家自駕游”呢?
稍加分析,原因有二。
其一、孟學農是令人關注的人物。
其二、退休部長自駕游是新鮮事。
這就好比,假如——當然是假如——奧運冠軍全紅嬋,
回家之后,將自己的奧運金牌拍賣了!
這就一定會引起關注!
因為,也滿足了兩個條件,
其一、全紅嬋是令人關注的人物。
其二、拍賣奧運金牌是件新鮮事。
看了看讀者留言,
其中大多數內容,是對孟學農的議論評價,
有說他為人善良,行事穩重,是個好官的。
也有說他不怎么的,怎么怎么不怎么樣的。
對于其開車自駕游,也有兩種意見。
有說這件事無可指摘,甚至是值得點贊的。
有說這件事比較張揚,有可能勞民傷財的。
此事到底怎么看呢?
正好,該文作者李德民,又寫了一篇文章,
專門議論此事。
咱們看看他是怎么說的吧。
他這些觀點,各位認同嗎?
高官買菜,算新聞嗎?
青龍刀 青龍刀筆記
本人前幾天在公號里發表一篇千字文《孟學農放下身段自駕游》,引起點響動,有朋友點贊,也有異議:退休高官自駕游,算新聞嗎?還什么“放下身段”!
認識老孟的朋友告訴我,他除了自駕游,還常和老伴上街買菜,您看這算新聞嗎?值得您寫嗎?
自駕游,按說不算什么新聞,北京市長、山西省長退休后,就是個退休老頭。再高的官也來自老百姓,退休后更是老百姓,老百姓開車出去轉轉,平常之事,買菜更不足掛齒。
可是,《孟學農放下身段自駕游》發表之后,多家網站轉發,海量的閱讀,這說明什么呢?說明它有新聞價值。
本人學新聞,干新聞,知道寫新聞要抓熱點,要彈社會上繃得最緊的那根“弦”,可是,按說本不算新聞的平常事,竟也成了新聞,不但成了新聞,還成了老百姓備加關注的新聞。
這正常嗎?接著上篇說說。
成了新聞,是因為這些平常甚至瑣事發生在高官身上,觸碰了社會熱點,彈了社會上繃得最緊的那根“弦”。
這表明,此類事還不普遍,平常事沒有大眾化,高官沒有平民化,至少老百姓尚未意識到高官在人的平等、人的尊嚴方面,同自己“肩膀頭一般高”。
這即社會熱點,即那根繃緊的“弦”。
習慣才能成自然。不少高官還不習慣自駕游,不習慣上街買菜。高官不習慣,老百姓看不慣;高官習慣了,老百姓自然而然看慣了,順眼了。這些平常事,自然而然也就不算新聞了。
高官的平常事、平常心,不算新聞,這才是社會的進步和干部素質的提高標志,高官做得還不夠。
我在自駕游那篇短文里,批評有些高官在任時端著“架子”,退休后仍端著“架子”,自以為高老百姓一等,調侃說,馬、駱駝架子大了值錢,人,“架子”大了不值錢。
高官退休后,切記要放下“架子”,擺正位置,甘當老百姓,這是個立場問題、態度問題,也是人品問題。
比較而言,高官比老百姓退休金多一點,住房大一點,像老孟這樣的正部長級干部,用車還會方便一點,還可以看到較高級別的文件,別的好像沒有什么了。這是高官的待遇,是上頭的規定,老百姓沒有話說。
要說的是,高高在上的心態要變一變,“官架子”要放下來。老百姓在乎的是這個,很在乎這個。這關系到人的平等,關系到人的尊嚴。
本人退休比老孟早,雖說不是高官,但原來忙慣了,自己太把自己當回事,甚至以為離了自己地球不會轉,突然退下來,閑下來,角色轉換,生活方式轉換,是得有一個習慣的過程。這個過程越短越好,隨著政治文明和社會進步,相信這個過程會消失的。
說老孟買菜,趁機自我表揚:老李頭如今是家里買菜的主力,拉個小車子,提個布兜子,逛菜場,挺愜意!再請我上班也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