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盡頭是“空心化”嗎?
對頭,沒錯,當下的現狀就這樣!
至于未來,10年以后,宜居宜業宜游,哪可能是奢侈品。
大多數年輕人,包括80、90、00后,腦海里就是這種印象,以至于讓“鄉愁”變得五味雜陳。
我們與家鄉,猶如一只還未斷線的風箏,一頭是割舍不掉的親情線,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回去,跟老人團聚;一頭是為了生存,起早貪黑地奮斗著,想在大都市能有自己的一個生活空間,只能暗自把它叫事業線了。
難道,農村只能就這樣被“空心化”下去嗎?
一眼望去,不是凋敝、就是快解體,生活在里面的都是老弱病幼,衰敗不堪、耕地拋荒、產業缺失,談不上有公共服務設施,兒童教育嚴重失衡,倫理道德缺失等等。而今,之前的“新農村”建設,讓有些地方的農村,建設的城不像城,村不像村,農村沒有農村該有的樣子,怪態頻出。
這真的,不應該啊!
以至于,多年以來,每年中央一號文件,從城鄉統籌、到城鄉一體、再到城鄉融合,從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到田園綜合體、再到振興鄉村都是試圖想破解這個世紀難題。
該救農村了,該還虧欠農民的一本欠賬了,該反哺農業了。
從“脫貧攻堅”之后,“三農”的工作重心發生了歷史性轉移,鄉村振興成為焦點,并全面推進。
基本實現小康社會,擺脫了絕對貧困,下一個目標變成了“共同富裕”。
農村與鄉村的奇妙相遇,讓大家會傻傻地分不清,該叫它農村,還是該叫它鄉村呢?
其實,農耕文明的鮮明標簽下根深蒂固,烙上了“農業”屬性的印,只能叫農村;要是,我們從“人居”屬性的角度來看,未來的農村,住的體面,吃的體面,工作的體面,生活的體面,脫變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理想面貌,就該叫鄉村了。
這樣想,也對!為什么,不叫農村振興,而是叫鄉村振興呢!
如果人的一生,分為前輩生和后半生,多數人都會想,前輩生由于各種原因,可能會住在農村,為了生存;而后半生,一定會住在鄉村,只想更好地生活。
鄉村,是國家的底色,民族的根脈,良心的所在。
鄉村窮,則國不免于饑寒交迫,民不免于流離失所;鄉村富,則國必趨于強盛,民必趨于安康。
鄉村,也是人們精神的港灣、靈魂的歸宿。
鄉村,更是生態的涵養地!
所以,要在人們價值觀出現“拐點”的時候,挽救農村。尤其,在快兩年之久的疫情洗禮下,生態文明價值觀已經占主導地位,喜歡鄉村的人越來越多,不僅僅是為了去農家樂吃飯,去民宿體驗鄉下生活,更多的人是為了休閑度假、鄉村旅居或田園康養等,也為鄉村振興創造了條件。
當下,簡單粗暴的農家樂、軟實力落后的民宿,已經難以滿足大眾的多元化需求。鄉村微度假,成了繼民宿之后,鄉村旅游再升級的綜合化產品,也成了新項目投資開發的重點選擇。
因為,大的變局下,國內外環境變化、疫情變化、經濟變化、城市變化,隨著變化的也就是新的消費群體了。
新消費群體崛起,80后、90后、00后三分天下,撐起千億市場。
如今,從大文旅發展背景的驅動力來看,一個消費大潮正在形成,那就是90后、95后和00后代表著未來的消費者趨勢的潮流,新中產的構成是以他們為核心。90年的年輕人已經是上有老下有小,開始足以去支撐起家庭消費的核心群體。
尤其,冠以“Z”世代之稱的他們,還有冠以“Y"世代之稱的我們,需求多元化了,審美多元化了,價值觀也多元化了。這里,我區別一下“Z”世代和“Y"世代,“Y"世代是指生于1981年-1995年之間的人,“Z”世代是指生于1996年-2010年之間的人。“Z”世代和“Y"世代,他們普遍接受過良好的教育,親歷了新一代科技浪潮的興起與繁盛,熟悉互聯網、科技產品和社交網絡,更加追求極致的服務和產品業態。特別是“Z”世代,身份具有標簽化,如敢賺又敢花的剁手黨、顏值主義、易種草體質、興趣會友、二次元、懶宅、獨而不孤、朋克養生黨、潮流引領者、善于分享等等。
其實,文旅行業也在拼命地迎合這個需求點,“Z”世代青年的成長,也在倒逼旅游市場不斷迭代、更新,電競酒店、機票盲盒、國潮文創新業態的出現,正在重新定義旅游產品業態。
不難看出,他們的旅游消費觀個性化鮮明,體驗至上、品質優先、身份化標簽、尋求新奇特,渴望不同的人生。產品需求上,更在意能凸顯“生態、文化、健康”因素的業態。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Y”世代,還是“Z”世代,他們從空間需求轉向內容需求,走向“精神時代”。
這個“精神時代”,追求沉浸式體驗,需求多元化,審美多元化,價值觀多元化。
“Y”世代和“Z”世代,今后一個時期,正在成為中國新經濟、新消費、新文化的主導力量。
懂得挖掘這個主導力量的潛在需求,成為文旅行業的破冰之旅。
本人認為,優質休閑度假產品,還是極度稀缺的,未來旅居度假的產品,一定是“親自然、輕度假”的業態。顛覆常識,超越想象,而且還要有特色,色到能夠轉移消費者的注意力,來為此買單,這就對了。
那么,滿足新消費群體需求的產品承接地,就走向了農村。
農村,又關乎信仰、文化、文明。民俗、節慶、宗教、信仰、工藝美術乃至健康養生等等,都與農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我們要打破農耕慣性,用更科學合理的方式來化解農村“空心化”的盡頭。
當農村“空心化”成為常態時,這背后折射出的是內生發展動力早已枯竭,農村“腿短”成為城鄉協調發展的嚴重制約,必須依靠鄉村振興補“短腿”。
鄉村旅游,便成了鄉村振興能夠有效落地的載體,東方鄉土田園的內蘊與魅力,足夠滿足潛在的市場需求,關鍵就看如何挖掘及有效利用了。
鄉村旅游,走到今天,提質、升級、再升級,鄉村微度假就會是常態。鄉村微度假目的地的構建,不同于民宿、農莊等單一業態項目的建設,涉及到資源整合、產品遴選、空間規劃、產業導入、資產運營等方方面面,并與社區營造和鄉村振興息息相關,是一種系統性、綜合性的鄉村文旅解決方案。
這種解決方案,我個人稱它為:分布式鄉村度假綜合體。
分布式鄉村度假綜合體,是化解農村“空心化”問題的有效模式。
鄉村旅游,未來呈現的不再只是自然空間,更是從戲劇場到菜市場的全方位、高品質的生活場景。大眾旅游的新時代,小康旅游的新階段已經來臨,一個百億旅游人次和十萬億元消費規模的國內旅游超級大市場將逐步形成。
普通的農村,能否靠這個超級大市場,化解已有的“空心化”狀態呢?
我個人認為,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只要有一定的條件支撐,就能靠分布式鄉村度假綜合體完成蛻變。
之所以,把它稱為分布式鄉村度假綜合體。因為,中國的自然村落,分布在山河大川的各個角落,過于分散,呈分布式的形態。而且,每個村子各家各戶的宅基地,都過于分散,沒有進行過統一的規劃布局,原生態地擺在哪里,可以加以改造有效利用。
一個普通的農村,是一個分布式鄉村度假綜合體。
傳統的農業才是農村最美的點,必須立足“農業”,結合當地的氣候和環境,并對農村閑置的宅基地加以整體改造與度假化利用,完善基本的水、電、路、氣、通信等基礎設施,統一收租、統一服務,衍生出特色餐飲、農耕體驗、親子研學及娛樂,木屋、樹屋、星空房等綜合性業態。努力將村落打造成為高品質的度假綜合體,并塑造特色鄉村度假品牌知名度,成為一個國家級鄉村田園野奢民宿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1、開發分布式鄉村度假綜合體,需具備以下條件:
村落生態優良。與傳統旅游不同,鄉村旅居+田園康養,對于農村區位交通的要求較低,往往選擇較為偏僻的村落,追求一種寧靜、自然、純粹,追求“天然去雕飾”的無我境界。這種村落生態優良,環境幽靜,最重要的是原生態的鄉村味道濃郁,這種天然的、保存良好的鄉土氣息恰恰是鄉村旅居+田園康養模式開發的重要載體。
房屋空置率高。部分房屋空置是鄉村旅居+田園康養,開發的重要條件。閑置的農宅減少了項目前期的工作程度,容易進行資產流轉,并易于對房屋進行改造升級。因此,一般選取“空心村”或新村搬遷之后的廢棄舊村,既避免了閑置資源的浪費,又使得偏僻無人居住的古村落煥發出新的生機。
建筑風貌良好。鄉村旅居+田園康養,要求村落民居建筑多為傳統老院落,風貌特色突出,由磚石或木頭等鄉土材質砌筑而成的建筑更能彰顯鄉村的質樸鄉土氣息,而且建筑外貌、結構等保存完整,具有較高的改造價值,便于構建與城市現代化建筑風格形成強烈的反差感。
2、開發分布式鄉村度假綜合體,把控定位關鍵點
閑置宅基地整體打造。將閑置宅基地集中,進行整體打造,由村集體對村內空置宅基地統一租賃回收,通過引入外來企業資本或自籌資金,進行整體度假化改造,構建具有一定規模的度假場景。
高端度假品牌塑造。對于閑置宅基地的改造要求文化性、鄉土性與品質感兼顧,追求外舊內新、外樸質內奢華的效果,塑造獨立的度假品牌。
村民參與方式營造。鄉村旅居+田園康養,根植于鄉村生活,村民的參與必不可少,可通過探索村民房產、土地入股,或返聘村民為度假綜合體(區)員工等多種方式,促進村民就地就業,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旅游的熱情,實現社區居民的持續參與。
分布式鄉村度假綜合體,如何打造落地?
分布式鄉村度假綜合體,能否落地,得綜合考慮項目地村落的具體情況,做好頂層設計,通過市場化改革,讓進城落戶的人有償退出宅基地,退出的宅基地由村集體統一利用,這樣可以有效的盤活閑置宅基地,喚醒沉睡資源。
從政策上來看,2021年,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于保障和規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的通知》,提出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提下,鼓勵對依法登記的宅基地等農村建設用地進行復合利用,發展鄉村民宿、農產品初加工、電子商務等農村產業。
眼下,堅持“房住不炒”后,城市也有大量閑置資金找不到出路,如果流到農村去,也可盤活農村閑置的宅基地。我本人認為,農村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關鍵在于合理性,讓財富在本地創造,農村才能“活”起來,讓內部產生流動性和向上發展的機會,鄉村振興才有可能性。因此,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激活農村蜇伏發展潛能的關鍵。
1、分布式鄉村度假綜合體,要規范開發主體
村集體統一整合開發:村集體通過自籌資金的形式,將村里閑置的宅基地流轉或入股的形式,集中到一起,進行統一的整合開發。保留農宅外觀,對內部進行裝修改造,滿足高端度假需求。這也是,創新鄉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思路,有助于壯大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村集體與專業旅游公司共同開發:村集體通過引入外來資金的形式,與專業的旅游開發公司合作,對村里的閑置資產進行統一的整合開發。這種開發形式解決了資金的問題,并且開發建設相對專業,能夠更好地把握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產品。村集體可與專業旅游公司組成旅游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負責資源整合和統一開發。
2、分布式鄉村度假綜合體,策劃、規劃設計要跨界融合,鄉土與時尚結合
(1)鄉味保留與展現,最大程度展現鄉村風貌
建筑材質鄉土化:在地材料與構造方式,講求文化性、鄉土性,外表古樸陳舊,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不突兀,不張揚。改造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使用當地材質,如石材、木料、稻草等,盡力呈現傳統民居形態,營造濃郁的鄉味建筑。
旅游體驗鄉土化:營造親近自然的沉浸式體驗,雖是軟性資源,卻涉及深入內心的情感反饋。在旅游體驗活動的開發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村落中的鄉土資源,如農田、果園、鄉村家禽等小動物,以及生產生活工具、場景等,配套現代休閑理念,形成極具鄉土性的鄉村體驗產品,提升游客的旅居情致。
旅居氛圍鄉土化:旅居度假,以“鄉味”為氛圍基底。一方面展現鄉村原生態景觀,古樹老井山花、石磨草屋籬笆,營造出濃郁的鄉土意境;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留鄉村原有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氣息,將鄉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態作為重要的無形資產,耕種的村民、喂家禽的農婦以及房前屋后休息的老人,都是鄉村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2)高端品牌營造,最大程度提供舒適奢華的體驗
滿足旅居度假功能,是鄉村旅居+田園康養的重要特征,也是鄉村旅游升級的重要表現。在追求鄉土、質樸的同時,兼顧功能性和體驗性并重,提供高品質的生活體驗,極具舒適性。外舊內新、外樸質內奢華的反差組合,更營造出獨特的旅居度假體驗。
從策劃、規劃設計的角度來說,可持續的規劃是關鍵,注重與自然的互動,一定要圍繞人來做,做能讓“游客”感受得到的設計,好的設計應該具備打動人心的力量,讓鄉土與時尚能夠跨界融合。
3、分布式鄉村度假綜合體,要采取專業的管理方式
運營主體的管理方式,有兩種:一方面,采取專業運營管理公司,在對閑置資產進行統一整理和開發的基礎上,可以引進專業的酒店運營管理公司進行運營管理。這類公司對酒店有著專業的運營管理理念,可以有效、專業的管理鄉村酒店,以獲取相應的收益。另一方面,采取村集體統一運營管理,村集體可以通過合作社的形式,對度假綜合體進行統一經營管理。由合作社統一進行結算,統一分配客源,在利益分配上以逐年遞增的形式,為入社的閑置農宅合作社農戶分配紅利和租金,從而防止惡性競爭。
運營過程中,要圍繞真實性、價值感和情感關系所展開運營活動,還要注意兩方面:一方面,全力塑造旅居度假品牌,運營管理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旅居度假品牌的培育和塑造,力求以成功特色的項目開發,打造鄉村旅游品牌,以完善的運營管理,塑造品牌,并逐漸實現品牌延伸和品牌輸出,謀求在一定區域內進行品牌復制。另一方面,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一是讓農民充分參與其中,優先考慮本地現有居民以及返鄉居民就業,并積極組織農民培訓,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項目開發充分利用鄉村現有資源,在力求不改變居民生產生活方式的基礎上,為農民帶來收益。另一個,是讓農民真正獲得收益。從農民角度出發,制定切實能夠滿足農民利益的相關政策,進而激發農民參與旅游開發的熱情。
4、分布式鄉村旅游度假綜合體,平衡三方利益,實現效益共贏
投資開發商——經濟效益與品牌效益
分布式鄉村度假綜合體的成功開發建設,一方面可以獲得應的經濟回報,另一方面,隨著項目的投資、開發、運營管理及營銷推廣的系統化運作,會形成自身的旅居度假品牌,在一定的區域內會逐漸形成品牌號召力,形成連鎖運營模式,通過模式復制獲取更大的品牌效益。
農民——最直接的受益者
分布式鄉村度假綜合體,農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其收入來源主要分為三部分,即租金收入、分紅收入及工資收入。
(1)租金收入
農民將閑置土地(宅地)、房屋等資產以租賃的形式流轉,果園、農園等的經營權也可一并外包,農民每年收取租金。
(2)分紅收入
村民可通過房產、土地等方式入股,成為股東,每年不僅有固定的租金,年底還能按入股多少和項目的效益獲取一定的分紅。入股分紅有助于社區居民的持續參與。
(3)工資收入
分布式鄉村度假綜合體的開發建設,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推動村民就地就業的進程。隨著大量工作崗位的釋放,如客房服務、安保巡邏、衛生保潔、農場耕作、果樹管護等,為村里的原住村民和在外打工返鄉的農民提供就業崗位 ,成為掙工資的新型農民。
農村——化解“空心化”的現狀,推動鄉村向上謀求發展
分布式鄉村度假綜合體的建設過程中,會同時推進該村的公共交通、供水供電、垃圾和污水處理、通訊信息、醫療保障和勞動就業服務等體系的建設,推動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升級,使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與農村田園牧歌式的傳統生活方式得到有機的融合,促進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助推鄉村振興能夠全面落地、見效。
分布式鄉村度假綜合體,不僅僅是鄉村旅游目的地的打造,而是以鄉村旅游為載體,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協同發展。值得借鑒的項目案例,比如:杭州西溪的“十里芳菲”,以西溪濕地六個原始自然村落改造而成,分布著大大小小共110多間客房,全部需要乘船進入。倡導“即興的智慧”的生活理念,以美物、美食、美宿、美力、美愿,構筑的靜謐充滿生機的村落式休閑目的地。
總之,打算開始投資文旅、農旅項目的投資者或返鄉、下鄉創業者,分布式鄉村度假綜合體,是不錯的選擇。經過疫情的洗禮之后,開發本地游、周邊游的文旅、農旅產品將受到市場的肯定和資本的追逐,而且體驗經濟是投資的新高地;并且,生產和生活所需的物質及服務等在地化及區域化成為基本的安全共識,喜歡鄉村的人將越來越多。新生意,總是伴隨著新趨勢的變化,游客想去哪里,商機就在哪里。
泱泱大國,三農為本。分布式鄉村度假綜合體,將承載千億市場,只為等待不要錯過機遇期的你、我、他。
文 / 李國民 / 跨界融合策劃人 / 三農研究 專注(鄉村建設、文旅、農旅)等項目的前期策劃、規劃設計!
從開發到運營,選項目,抓政策,打市場,盯運營;請關注“唯美鄉村”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