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可是個好地方,廣西人有幾大愛好,吃酸、喝粥、嗦粉,而這個“嗦粉”可不簡單,里面的學問可大著呢。廣西人吃得最多的美食就是米粉了,一日三餐都可以吃。筆者粗略算了一下,本人吃過的米粉都不下10種類別,什么老友粉、螺螄粉、桂林米粉也是經常去吃的,真是百吃不厭!
廣西的粉
南寧:老友粉,生榨粉,八珍粉,干撈粉、賓陽酸粉、橫縣酥肉粉、隆安粉利
桂林:桂林米粉、全州紅油米粉
柳州:螺螄粉、融水和融安濾粉
北海:三鮮粉
欽州:豬腳粉、靈山酸醋粉
防城港:卷筒粉
崇左:海淵燒鴨粉、天等雞粉、憑祥越南卷筒粉
玉林:牛巴粉、生料粉、狗肉粉、陸川卷粉
梧州:梧州牛腩粉、岑溪新圩石磨米粉
賀州:黃姚豆豉粉
貴港:橋圩鴨肉粉、平南扣肉粉、桂平羅秀米粉
河池:河池煮粉、羅城大頭粉、宜州煮粉、東蘭肥肉粉
百色:田陽簸箕粉,西林芭蕉芋粉
不算不知道,原來我們廣西還有這么多的各式粉類,身為廣西的你又吃過多少呢?
廣西人的一日三餐
早餐時刻:大街小巷的粉店、攤點開始熱鬧起來,一碗碗溫暖的、飽腹的湯粉,正在喚醒饑腸轆轆的廣西人。午餐時刻:忙碌了一個上午的廣西人,急需一碗美味的米粉“續命”,此時的米粉選擇更加豐富了,酸、辣、咸(鹵)……什么滋味都能在米粉中找到,可以說廣西人把米粉的味道追求到了極致。晚餐時刻:結束了一天工作的廣西人,此時需要一碗“超有料”的米粉,補充能量、緩解疲勞。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廣西地處我國南端一隅,北回歸線從中間穿過,低緯度使得廣西氣候溫暖,熱量豐富。因此,我們才看到了,“早晨嗦碗粉,神仙站不穩。夜來嗦碗粉,神仙也打滾。”這樣的廣西人的日常。
二兩粉是多少?
一個廣西人的一天,往往是由嗦一碗粉開始,再由嗦一碗粉結束的。廣西大大小小的粉店遍地都是,隨便走進一家粉店,跟店老板說,老板,二兩老友粉,或是三兩桂林米粉……
二兩有多少?我們通常意義上來說的二兩就是100克,因為按照市制:1斤等于500克,1斤10兩,所以1兩等于50克,2兩就等于100克。那么,你又會問了就二兩能吃的飽嗎?這個也是困惑了筆者多年的問題。說是二兩粉,但我們每次吃的時候就得這一碗可不止二兩了。一般來說,我們點二兩的粉已經是可以吃的飽飽的了。
跟前來嗦粉的老回客一了解,原來粉店的二兩、三兩并不是指一碗粉就二兩粉、三兩粉,而是一兩大米做出來約二、三兩粉。說直接點的,就是干粉二兩、三兩,就跟我們的方便面一樣,一包方便面標注為105克,但你注入開水泡面后就不止這105克了。聽老一輩的人說,二兩米發出來的米粉正常的話可以有八兩重的米粉的,不過現在就沒這么多了。
二兩粉的由來
“方寸之間,盡顯時代變遷!”糧票走入家庭,是一個時代的開始;糧票走出家庭,走入收藏家的家中,又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老一輩的人都知道,以前有一段時間我們國家比價艱苦,也正因如此,我們國家開始實行計劃經濟,無論你要買什么都要憑票購買,我們常說的“二兩米粉”的叫法或與糧票有關。
有民俗專家考證,廣西人吃米粉的歷史至少有2000年,以團狀形成相對固定的計量大約也有200年歷史。米粉很早就以單個重量更為準確的團狀形態出現。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讓食客公平地獲得米粉的分量。而采用每團250克的重量標準,與廣西人的飲食習慣有關,南方天氣悶熱,人食量較小,而且大米不容易消化,這個重量最為科學,能為大多數食客所接受。既然250克的統一計量由來已久,那“二兩米粉”的叫法又從何而起?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時,居民憑糧票才能購買糧食,而吃米粉也需糧票。一碗素粉的價格是8分錢,一碗肉粉的價格是1毛5,但光給錢不行,還要遞過一張二兩的糧票,因為一團米粉的制作需要2兩大米作為原料。所以,從那時開始,人們就習慣喊一碗米粉為"二兩",口口相傳沿襲到了今天。
糧票是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在特定經濟時期發行的一種購糧憑證,它作為一種實際的有價證券,在中國使用長達40年之久。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新中國成立初期,物資極度匱乏,1953年農產品需求迅速增長,而供給相對不足的情況更加加劇,農產品成為了稀缺資源,甚至一度引起糧食危機。正是在此背景下,國家開始對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實行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生活必需品需憑票證限量購買。
1993年,各地陸續開始放開糧價、取消糧票。50年代出現的糧票,終于完成了其歷史使命,悄然退出了歷史舞臺。各種票證的出現、存在以及消失,是新中國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頗具代表性的特殊記憶,也折射出我們祖國70年來的巨變。
一碗二兩的米粉伴隨了多少廣西人的青蔥歲月,一種約定成俗的叫法又承載了多少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