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教育家盧梭說過: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
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你不管教孩子,這個世界會有人替你狠狠教育他!
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擺渡人,家長和老師愛孩子的心是一致的,盼望孩子成才的愿望是相同的。
對孩子的成長負責,就不能一味對孩子讓步。
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給孩子的教育才有力量。
護短的家長
會慣壞孩子
現在的家長有多護短?
曾有一個學生,在學校上課不認真,作業不寫,回家也不學習。
期末考試后,她媽媽卻拿著孩子的成績單,質問老師為什么她孩子的分數那么低,還揚言要向校長投訴。
又有一個學生,極其不尊重老師,在作業本上寫咒罵老師的話。
老師希望家長好好管教孩子,家長卻怪老師針對她孩子,被罵也是應該的。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對護短的家長。
誠然,家長愛孩子的心無可置疑,但不能因為護犢子而丟了三觀。
明知孩子不應該不上學,不應該說臟話,卻閉著眼睛說孩子總是對的,那不是害了孩子嗎?
過分護犢子的家長,才是孩子真正的噩夢!
就像李天一父母李雙江和夢鴿,都是著名歌唱家,家庭背景良好,原本能給孩子錦繡前程。
但他們太溺愛李天一了,沒有給他正確的引導,導致他從小養成了小霸王性格,到處惹是生非。
被慣壞了的孩子,一步步誤入歧途,禍害無辜,回頭無法,終于鋃鐺入獄。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就是父母的不負責任。
家長護短,是非不分,注定孩子要面對不幸。
“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從小缺失的管教與引導,遲早會讓孩子付出巨大代價。
老師若姑息
會耽誤教育
今天,大多數老師是不敢懲戒犯錯學生的。
老師懲戒了學生,學生就向家長打小報告,家長就沖到校長室投訴,甚至到教育局舉報,最后“被懲戒”的就是老師。
前有五蓮縣楊守梅老師被“封殺”,后有仁壽縣黃濤老師被“砸頭”。
使得,越來越多老師不敢管學生了。
有人建議:老師還是佛系一點好,教好自己的書就行了,學生想怎樣就怎樣。
難道看著學生上課搞破壞,老師要當作沒看到?
難道看著學生跟別人斗毆,老師要當作不知道?
不行的,老師的職責,老師的人格,都不允許他姑息學生犯錯,縱容學生學壞。
《老師·好》中的苗老師,虛榮、嚴厲、市儈、刻板,就像現實中的班主任一樣“討厭”。
叛逆學生洛小乙不思進取,天天跟社會青年鬼混。面對來勸他的苗老師,竟然抓起酒瓶子就往老師頭上砸。
苗老師卻直接迎向酒瓶,死死盯著洛小乙的眼睛,沖他大吼:“你來呀!”
那一聲吼叫,吼出了苗老師的巨大勇氣,也喝止了洛小乙的自甘墮落。
一個真正愛學生的老師,不會眼睜睜地看著學生自暴自棄,哪怕學生即將墜入深淵,他也會拼盡全力去拉他一把。
很多學生覺得老師對他們“太壞”,但老師不可能對學生“太好”,因為教育的底色,從來不是絕對的放任和快樂。
教育不能一味讓步
我們要對孩子負責
什么是教育?
蘇格拉底說:“教育的本質是喚醒,是開發你的內心。”
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顆心靈喚醒另一顆心靈。”
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這么簡單。
更是從孩子身上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發現一個錯誤,杜絕一個錯誤。
因此,教育絕不能一味對孩子讓步。
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的一番話,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我們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要付出代價。
現在,孩子進一步,家長讓一步;孩子進一步,老師讓一步;孩子進一步,社會讓一步。
如果全社會都對孩子讓步,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們的未來是很可怕的,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國未來發展的重擔的。”
孩子做錯事后,家長一味的維護、縱容,表面上能讓孩子免于責罰,但時間會證明,這才是對孩子最殘忍的教育。
俗話說:“樹不修不直,人不教不才。”
教育一定要有約束,有管教,有正確的指引,才能將孩子引上正路。
想讓孩子優秀,必須趁早下手,不要以任何“愛”的名義縱容孩子,我們都要對孩子的未來負責。
孩子的成長成才
離不開家長和老師的嚴格管教
校園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后沒有兒戲。
那些被“愛”縱壞了的孩子,長大后才發現這個社會并不寬容。
可惜,因為家長的護短、老師的姑息,他們一事無成,時時闖禍。
嚴師,才能出高徒,嚴父,才能出孝子,這是古人總結的智慧。
遠古有記載道:舜耕地,牛不走道,舜鞭己不責牛。
可是,牛不好好走,舜為什么要打自己,而不是打牛?
因為牛是不懂路的,它不知道該往哪兒,如果放牛的人不指引方向,它只會亂走。
正如我們的孩子,他們是不懂事的,學得累了就想放松,被管久了就想放縱。
但作為教育者,家長和老師不能一直放任孩子,那會害了孩子。
嚴是愛,松是害,教育孩子一定要多一些分寸,多幾分嚴格。
如果把教育比作一輛向前驅使的馬車,那么家長和老師就是驅動馬車的兩匹馬。
必須方向一致、共同發力、不偏不倚,才能駕著孩子往前奔馳,直達教育的目的地。
記得一位資深的班主任曾說:“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就會越成功。”
教育不能只求當下的快樂,只看今天的成績,必須為之計深遠,我們要對孩子的一生負責。
教育的順利發展
離不開家庭和學校的雙重配合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家長,也沒有完美的老師。
家長和老師之間,或許曾有過誤會,或許曾發生不愉快,或許至今依然心存芥蒂。
但為了孩子,我們都在學著釋懷與放下,學著用自己的努力幫助孩子成長,學著互相配合推動孩子的教育。
《三字經》有言: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可見,古人早就告訴我們家長和教師是最佳合作者,孩子缺少任何一方都難以成才。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和復雜的任務。”
可見,教育專家早已參透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體的,教育缺少任何一方都孤掌難鳴。
新學期,新起點,家長和老師也應該重新認識彼此,爭取成為更有默契的合作者。
家長應該:
對老師多一些理解,幫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替孩子吵架。
跟老師多一些溝通,互相信任,互相配合,往往能創造驚喜。
對孩子要求統一,在校老師怎么要求學生,在家家長就怎么要求孩子。
老師應該:
誠心相待,主動包容,以寬廣的心胸和高度的責任感打動家長。
實事求是,不卑不亢,對犯錯的學生及時教育,對護短的家長以理說服。
加強溝通,堅持不懈,只要我們堅定為孩子好的目的,一定能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法。
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新學期讓我們一起并肩努力,共同把祖國的花朵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