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可以像水一樣,在不同的容器里有不同的形狀,在方杯子里,水就是“方”的;在圓杯子里,水就是“圓”的;與此同時,水也不會被任何一種器皿約束,它本身依然可以成為各種形狀,有著自由流動的本性。
把“君子”換成“文化”同樣適合,當文化遇到空間這個容器,文化就會像是水一樣浸潤這個空間,并賦予這一空間外在的美和內在的靈魂,交織成由內而外的魅力——建筑、街區、城市因為被文化賦能而煥然一新。
當下,有文化賦能空間的兩大市級活動,正在喚醒我們對身處城市的美的感知,進而推進城市更新的美化、文化。一是即將于9月25日啟動的2021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二是正進入如火如荼的初評階段的上海市民文化節公共空間創新設計大賽。
每兩年舉行一屆的城市空間藝術季,于2015年創建之初,就由市規劃資源局、市文旅局攜手各區政府共同主辦。2015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了《上海市城市更新實施辦法》,當年9月就在徐匯濱江舉辦了首屆城市空間藝術季,主題即“城市更新”。2016年《上海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導則》發布,要對文化活動室、社區學校、健身點、社區食堂、生活服務中心等進行品質提升。2019年,長寧區新華街道成為首個試點,編制了《15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規劃》,3年來完成77個項目,基本建成15分鐘生活圈。如今,這一概念正在全市推廣開來,因而今年城市空間藝術季的主題,就是“15分鐘社區生活圈-人民城市”。目前,絕大部分區都準備在9月中旬起,陸陸續續推出代表每個區的宜居、宜業、宜學、宜游、宜養的美好生活空間。
圖說:晨曦中的楊浦濱江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劉歆 攝
其間,2017年以浦東民生碼頭糧倉為主會場的第二屆空間藝術季,以“連接”為主題,開啟了濱江步道公共空間的美化熱潮。2019年在上海造船廠原址開場的空間藝術季,則以“相遇”為主題,海內外知名藝術家為濱江休閑空間量身定做的公共藝術作品落地濱江,與來此游覽的市民不期而遇。彩虹合唱團還為此創作了組曲《相遇楊浦濱江》,讓“工業銹帶轉變為生活秀帶”的理念開始流傳開來,大家都認識到“文化是城市的靈魂”。
可以說,城市空間藝術季,就是讓市民關注城市更新的文化櫥窗。從每兩年的9月起,文化,讓城市更新的碩果更為顯著,更為奪目。
與此同時,由上海市民文化節指導委員會指導、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文體旅游局)主辦,上海市美術設計公司承辦的“美好生活——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創新設計大賽”也連續舉辦到第四屆。大賽凝聚了建筑師、規劃師等創造美好城區、街區、建筑的專家力量,旨在發現和推出一批公共文化空間“美”“好”“新”的典范,發現理想生活的多樣可能。鼓勵參賽的空間包括——基層文化空間、公共閱讀空間、商圈文化空間、文博藝術空間、跨界文化空間等各個品類。在選擇形式之“美”的同時,還關注內容運營之“好”,理念模式之“新”,且能夠滿足公眾多元文化需求,適應“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案例……
基于以上兩大活動,以及市文旅局致力于“建筑可閱讀”的提質升級,我們可以到武康大樓一樓剛剛回歸的紫羅蘭美發廳燙頭發,然后出門買只武康大樓款雪糕細細品。接著拐到衡山路上,在衡復歷史風貌區中漫步,參觀一下衡復風貌館,了解這一沉淀著海派文化建筑的街區的歷史與文脈。隨后,還能漫步到安福路上的話劇藝術中心,看看這兩天開演的話劇《紅樓夢》,在歷史與當下中穿越,深根厚植的傳統文化如何以時尚新鮮的當代表達呈現?
像這樣可看、可玩、可賞、可買的文化街區,不僅限于衡復。往東,到江寧路美琪大戲院、藝海劇院一帶;再往東,到中國大戲院、人民大舞臺一帶;過江再往東,到東方藝術中心一帶……城市更新,不僅限于硬件裝點,更融于軟實力對美好生活的再度裝修。(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