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馨育兒
不論男女,婚前是最幸福的時光,可以打扮得光鮮靚麗,四海暢游,嘗盡人間美味,婚后也可以如此。但是,懷孕成為一個“分水嶺”,有一種生活,叫生娃后的生活。懷孕經歷孕育之苦,養娃體驗教養之苦。
你要學著做一個保姆,一個家教,一個營養師,一個教師,一個安全員……可見“為母則剛”四個字包羅萬象,讓寶媽成為不同職業的綜合體,最后成為“戰神”。
養孩子需要花費很多精力,特別是三歲之前,這期間也有重點,1歲之前最累,2-3歲很累,3歲之后有點累。因為對教育的重視,很多高學歷的寶媽辭掉工作,投入到帶娃大軍,成為一名全職媽媽。
這個并不被人看好的“職業”,做起來談何容易。我就聽到有人說,寶媽沒有收入來源,也不工作,張口跟老公要錢花,就會帶孩子、蹭吃蹭喝……這就是周圍人對全職媽媽的認知。雖然他們也明白陪伴和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但要拿出賺錢比較,后者的魅力更大。
走進全職媽媽的生活,若以賺錢能力來衡量,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全職媽媽要做的事情非常多,除了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還要收納、整理、買菜、做飯、洗衣、掃拖地等,尤其是照顧年幼的寶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郭柯宇在一期節目中發自肺腑地說出初為人母的感受,看到新生兒出生后,嗷嗷待哺的樣子,媽媽真的是不由自主,大人也會發生改變。為何讓改變等到寶寶出生的那一天呢?生娃前的擔憂、害怕,孕媽在一個人承受,夫妻要相互扶持,生娃真的不是女性一個人的事情。
他婚后生下孩子,為了照顧孩子,她在紅極一時時,給事業按下暫停鍵,成為一名全職媽媽。她太愛表演和唱歌了,她沒有為回歸家庭和婚姻的選擇而后悔,只是一種人生的遺憾和無奈。
她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非常熱愛生活,非常非常,我覺得每一段成長和經歷,都是談資和財富。
很多女性并不認同寶媽放棄事業,她們認為事業和家庭不是完全對立的狀態,也可以互容并包。其實,奮斗在家庭中的媽媽們,不也是在打拼事業嗎?他們是孩子和家庭背后的“無名英雄”。
在外面打拼屬于外部的事業,如果有人經營家庭這個事業,就必然由另一個人經營外面事業。雖然古人強調“男主內,女主外”,但隨著女性接受教育獲取知識,同樣也能在事業上打拼。家庭分工的傳統模式,早已被打破,只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仍然活著傳統的思維里。
我認為父母在陪伴孩子的問題上,只要能夠保持一致,過濾掉外界的干擾,不管是親友還是家人,雖然他們的建議有自己的出發點,但是,畢竟養娃是你們之間的事情。如果老人能分擔一些養娃的工作,父母可以去外面打拼,下班和節假日不要忘了陪伴孩子。
如果沒有老人幫襯,父母需要花更多精力撫養孩子,包括陪伴、安全等需求。有的寶媽是二胎媽媽,想要高質量陪伴孩子,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
其實,父母教育是有技巧的,如果方法得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輪流陪伴孩子,這次以大寶為主,小寶可以旁聽,你不要以為孩子太小聽不懂,孩子需要豐富的語言環境,不斷進行刺激,有助于幫他們積累詞匯,建立腦部神經元的觸突連接。
陪伴小寶為主時,大寶也可以參與進來,比如媽媽講故事,大寶進行肢體動作表演,模仿故事里的場景。當然也可以看管兩個孩子,大寶年齡大,自制力強一些,可以畫畫、做手工或閱讀;小寶玩玩具、看動畫片等。
我們樓上的鄰居,寶爸上班,寶媽帶孩子,經常要出去辦事,由八九歲的姐姐,帶五歲的弟弟玩耍。如果大寶情愿,完全可以教弟弟妹妹畫畫、唱歌、跳舞等。但是,帶孩子要征求孩子的意愿,不可強求,畢竟把自己的責任,推到大寶身上不合適。
不管你是全職媽媽,還是全職爸爸,不要對自己和孩子太苛刻,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如果都是完美父母,就不必談“持證上網”和“家庭教育”的問題了。
我認為做到力所能及最重要,不要“雞”自己,也不要“雞”娃,如果你能做到100分,又不感覺到累,孩子也能接受,你去做好了;如果做不到,能達到60分,多一些寬容和開明,不一定就是壞事。
父母在撫養孩子時,少一點自我,多為家庭付出一點,雙方都主動一些,不管你在臺前,還是在幕后,不愁做不到“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