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哥奇譚
2021/09/08
很多人成年之后依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表現為在求學、工作時隨大流,別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父母讓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什么掙錢快我就做什么。但是一旦遭遇困難,比如發現正在做的事情無法深入,不是很喜歡,也得不到想象中的回報時,就開始問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
而在職場多年我發現,如果一個人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他的選擇會很明確,也知道取舍關系,工作表現往往很突出。但是多數人不清楚自己人生目標,所以會被表面的收入牽著鼻子走。選擇職業時,會優先選收入最高的那個。
如果已經在一家公司很久,也會滿足于當下的安穩環境而不思改變。這些人在職場的表現往往很平庸,甚至無法通過一個簡單的測試 —— 寫下自己最近一個季度最重要的工作目標。他們習慣于接受明確的任務指令,但不習慣于為自己的工作做策劃,更別提為自己的人生策劃。
這個問題由來已久,簡單來講:我們大多數人在年輕成長的時候并沒有刻意鍛煉過如何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家長和老師給我們做了一張人生清單,上面寫著:報更多興趣班,爭取上名校,每次考試爭取好分數,參加學科競賽拿到名次,上好大學,找好工作,結婚,生子,然后讓小孩沿著自己同樣的路徑走下去。
當我們畢業走上社會,當我們把這張清單上的項目一一劃掉之后卻發現: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么 —— 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商業名著《創新者的窘境》作者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在發現自己身患癌癥后,對自己的生命產生更深刻的理解。他在2010年應邀給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班的同學做講演,談到如何將商業的規律運用于經營自己的人生。基于這次講演內容,他出版了書籍《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他在書中反思自己的成長經歷,提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三大關鍵能力:資源、應用流程、價值取向。
簡而言之,資源是學到的知識和經驗;應用流程是孩子的思考方式,包含如何提出有洞察力的問題,如何面對困難和挑戰,如何解決各種問題,如何合作等 —— 這個因素讓孩子成長為獨一無二的人;價值取向指孩子如何在家庭、學校和工作中做選擇,如何對各種因素排序,相當于價值觀。
回顧大多數人的成長,「資源」是過剩的,因為所有人把注意力、精力和時間都放在讓孩子獲得更多學識,掌握更多技巧和經驗。但是用在培養小孩「應用流程」能力和正確價值取向方面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
這導致很多人在成年之后,依然缺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也無法判斷對錯,無法抵御短期的誘惑。
如果讓我對這三個要素排序,價值取向會放在第一位,其次是應用流程能力,最后才是學識。而學識,是可以在一生中,而不僅僅是0-18歲,不斷由實踐驅動學習精進的。
好,回到問題本身,如果我們已經是當下的狀態: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怎么辦?對此,我的建議如下:
多做少想,在實踐過程中總結。我們的一生,其實與老鼠鉆迷宮沒有本質區別,站在此刻,沒有誰有自己往后一生的地圖,讓我們在人生每個路口都做出正確選擇,避開道路上每一個陷阱。我們能提升效率的辦法就是快速碰壁,快速回頭,快速總結經驗教訓。
從這一點出發,想找到自己一生想要的東西,不是去參加更多考試,也不是做更多的性格、心理測試,而是從自己的過往經歷中尋找答案 —— 看看自己對什么樣的事情更有興趣,體現出怎樣的興趣傾向和品格特點。
從自己已有的特質出發,再展望一下有哪些職業有長長的坡道(俗話說就是這個職業越來越受歡迎,從業者越老越香),可以讓你持續發力。找到自己興趣愛好與有潛力職業的結合點,這就是未來希望所在。
比如喜歡獨處,安靜思考的人可以考慮寫作;有很強的愛心和同理心的人可以考慮教育;擅長社交的,喜歡影響他人的可以考慮保險;擅長傾聽且能理性思考的人可以考慮心理學方面的職業。
如果能在畢業后用5-10年時間找到自己人生目標,將會迎來人生的全新局面。10年沒找到也別怕,繼續找。我在畢業12年之后才逐步找到。關鍵是別放棄找尋,因為這決定了你一生可以到達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