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滿洲里驚現滿天飛蟲
近日,一股黑色的妖風席卷了內蒙古滿洲里。天色在大白天驟然暗了下來,細細看,天空中的黑風居然是密密麻麻的黑色蟲子,實在是令人膽戰心驚。
我們看著都膈應,何況是本地人啊。當地的居民要么頭戴塑料袋要么戴上網兜,要不是為了生計,估計誰都不想出門。這些飛舞的蟲子會沖進眼睛和嘴巴里,對民眾的身體健康和出行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當我詢問了內蒙古的朋友后,他居然說我“少見多怪”!每年的深秋都有那么幾天,這些俗稱小咬的蟲子就會出現,所到之處就像移動的黑旋風,除了煩人倒也沒有太大的危害。
我查了查“小咬”,發現原來就是常見的蚜蟲,后來經專家鑒定,發現這些蟲子就是蚜蟲。那么為什么會發生這種事情呢?
蚜蟲
似乎每個人種的植物都曾被蚜蟲侵襲后。它們看起來是是小而軟的昆蟲,通過從植物中吸取富含營養的液體來進食。但當它們大量存在時,就會損害各種經濟作物。而且蚜蟲繁殖很快,因此它們可以說是世界分布最廣的害蟲之一了。
蚜蟲的體長從1-10毫米不等,通常用肉眼是很難看清全貌的。蚜蟲有4400種,色彩十分豐富,可以呈現白色、淺綠色,甚至粉紅色的都有!有些蚜蟲體表擁有蠟質或羊毛狀涂層。它們的身體呈梨形,觸角長;若蟲看起來與成蟲相似。大多數物種有兩個角膜從它們的后部伸出。
蚜蟲分有翅蚜和無翅蚜兩種類型,它們會根據食物質量的影響而發生變化。有翅蚜需要時不時遷徙去找食物,而無翅蚜所在的區域往往食物豐富,不需要飛行。雖然蚜蟲通常以多種植物為食,但不同種類的蚜蟲可能對某些植物具有特異性。例如,一些物種包括豆蚜、卷心菜蚜、桃蚜、瓜蚜和蘋果蚜。
為何遮天蔽日的出現?
其實它們的出現與8月14日河南鄧州市的蜉蝣群的出現原因是一樣的,都是為繁殖罷了。
蚜蟲會在有性和無性繁殖之間交替,并形成不同的世代。它們會在有性世代和無性世代的交替反復進化。蚜蟲選擇繁殖方式是根據它們寄生的植物所確定的,當植物可以全年生長且質量良好,它們會使用用典型的復雜繁殖策略,在季節周期開始時種群中僅存在雌性。春季孵化的越冬卵會產生雌性,然后它們繼續進行孤雌生殖。
當食物的數量或質量較低時,有翅蚜蟲會在秋季進行有性繁殖并產卵,也就是現在這個季節。為了搶在冬天前產卵越冬,呼倫貝爾滿洲里的蚜蟲會傾巢而出,尋找配偶也尋找食物,于是就形成了這樣的情況。
后記
蚜蟲因為數量巨大且繁殖力強,使用農藥之后,大量的蚜蟲會死去,可是沒死的蚜蟲會產生抗藥性。這些蚜蟲再進行繁殖,就會誕生抗藥性更強的蚜蟲。而其他害蟲和蚜蟲的獵食者,比如瓢蟲和草蛉沒有這么強的繁殖力,抗藥性就不會這么強。
伴隨競爭對手的死去,蚜蟲就肆虐起來了。所以說對害蟲需要對癥下藥,這是一門嚴肅困難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