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水果行情總體不是太好,盡管市場價依舊偏高,但產地價普遍低迷,果農們的收益明顯減少,而如今迎來了金秋9月,又迎來了一批新水果上市,如石榴、冬棗、獼猴桃、富士蘋果等,它們的行情如何呢?
01、石榴價格腰斬
石榴作為一種小眾水果,在我國的種植面積并不大,因其寓意好,多用于家庭零散種植,去年年產量為210萬噸。不過正因小眾,其價格一直偏高,市場上普通石榴動輒7-8元一斤,軟籽石榴前幾年更是賣出了幾十元一斤。
目前云南軟籽石榴已進入市場,本以為其價格最次也要10元以上,但沒想云南地區零售市場已探底5元,相比去年直接腰斬,這讓果農為此十分意外。
畢竟突尼斯軟籽石榴從15年開始,就以網紅水果的名義開始火爆,其價格最高時多達百元一斤,引來了不少果農跟風栽種,且在南北多個地方種植,達到了石榴總面積的30%左右。
但隨著產量的增加,軟籽石榴價格也加快下跌,但價格依舊高出普通石榴2-3倍,普遍在 12-18元一斤。不過消費者并不是冤大頭,且很多消費者認為“石榴不吐籽”沒靈魂,因此軟籽石榴市場遇冷,其價格也迎來了一波下跌,那些跟風的果農后悔不已。
02、冬棗跌至3元
作為一種傳統的深秋水果,卻因果農們為了能賺取更多的錢,利用大棚房室讓其夏季成熟上市,從而賣出更好的價格。然而,沒有經過霜打的冬棗,其口感并不是太讓人滿意,最初時冬棗還能吸引一波消費需求,但慢慢的很多人只是吃個新鮮。
7月份上市時,冬棗地頭價為10-15元一斤,果農們確實大賺一筆,一畝地賺幾萬元,上海零售賣出了40-50元一斤,電商上也賣到了30-40元一斤,如此高價讓很多人不敢去購買。
然而,隨著消費需求低迷,上市量偏多,如今冬棗價格迎來了回落,且還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質疑,大家認為其違背規律提前上市不應該,丟掉了其原本的口感。
從8月份開始,冬棗產地價已跌至4元,如今更是跌至2-3元,其行情持續走低,也讓果農們內心焦慮起來。今年的冬棗產量還算不錯,不過夏季上市水果偏多,冬棗價格貴,并沒有什么市場競爭力,當然這個價格依舊有不錯的利潤。
但隨著秋季冬棗大量上市,其產地價還會走跌,到時候果農的利潤自然是繼續縮減,風險反而加大。
03、晚熟龍眼沒人要
龍眼作為我國特有水果,擁有著2000年的栽種史,在兩廣、福建、海南等地均有種植。它和荔枝一直被認為是“孿生兄弟”,除了成熟時間一前一后,其對環境的適應性、口感等很是相似,
不過受荔枝行情低迷的影響,今年龍眼也深受其害,價格可謂是迎來大跌。7月份早熟龍眼進入市場,其行情還在5-6元一斤,但沒多久收購價就跌至1.4元左右,8月份時更是跌破1元,如今更是跌至5-6毛左右,相比去年的高價,今年果農們能夠保本就不錯了。
而如今晚熟龍眼迎來了上市,粵東、閩南龍眼今年普遍豐收,增產了30%,但價格也因此受連累,目前已陷入了“有價無市”的局面,果農們紛紛轉向對柚子的收購,反而龍眼沒有市場。
如果還沒能及時賣出去,果農們只能便宜將其賣給工廠或小作坊制作桂圓,這讓很多果農愁苦不已。
04、獼猴桃被嫌棄
每年的 9-10月份是獼猴桃的傳統上市期,不過今年7月份時就開始上市,然而早早上市并沒有為獼猴桃產業加分,反而被人質疑早采。不少嘗鮮的網友采摘后,發現果實口感不盡人意,酸度太大,主要是早采導致其不熟,放爛掉了也不能改善口感。
其實獼猴桃遭人恨已不是一天兩天了,這幾年里不少果農為了賣出高價,在商販的誘惑下早采,以至于消費者購買后大呼上當了。結果等獼猴桃集中上市后,其價格過跌,讓人為此頭疼不已。
近期,福建一地2.5萬噸獼猴桃賣不動,不過這一次并非是早采影響。因夏季雨水偏多,果實提前成熟,且因高溫影響,果實沒多久就爛掉,而成熟晚的水果,如今銷路卻不是太好,客商不是太多,沒有銷售渠道,且就算客商來了,價格壓得比較低。
至于為何這樣,還因獼猴桃的口碑“爛掉”,大家不敢再購買太多,消費需求減少,獼猴桃行情自然不會太好。
可見,果實的口碑對其行情影響有多大,想要水果產業長久發展,那就要精細化管理,注重口感,這樣才能賣出高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