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代詩人王之渙的這首《涼州詞》,表現了塞外的蒼涼以及戍邊士兵的思鄉之情。為什么詩人說“春風不度玉門關”呢?我們今天講講玉門關。
和玉門關有關的詩詞還有不少,如清代楊昌浚所的《恭誦左公西行甘棠》:“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這首詩寫的是晚清時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復新疆的情景。左公率領士兵在西征路上種了幾十萬棵柳樹,后人稱之為“左公柳”。“引得春風渡玉關”,詩人又把春風和玉門關聯系在一起了。
玉門關在哪里呢?在甘肅省酒泉市下轄的縣市中,有兩個縣級市玉門市和敦煌市,玉門關并不在玉門市,而是在敦煌市境內。敦煌市面積很大,約3.12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8.5萬。地勢南北高,中間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平均海拔1139米。
敦煌歷史悠久,漢武帝時,派霍去病等率軍西征,趕走匈奴,打通河西走廊,設置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張掖、敦煌。敦煌是河西四郡中最靠西的一個,東漢時設有都護西域副使者校尉一職,長駐敦煌,為朝廷管理西域。
河西走廊是東起烏鞘嶺,西至星星峽,橫貫甘肅中部,長約1200公里,寬約數公里至一百多公里的地理大通道。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原連通西域的紐帶和必經之路,在華夏民族發展歷程中,具有重大的意義和非常重要的作用。
漢朝置河西四郡時,也修建了漢長城和玉門關、陽關等邊防和要塞,關外就是茫茫西域大漠。玉門關位于敦煌市西北約90公里處,往西約150公里就是羅布泊和塔克拉瑪干沙漠,北邊是疏勒河故道,南邊是哈拉湖。
玉門關扼守河西走廊西端,是中原進入西域的門戶。絲綢之路貫通以后,商人往來不絕,西域于闐(今新疆和田)的美玉經此關進入中原,玉門關因此得名。
如今的玉門關只剩遺址,叫小方盤城遺址,城堡平面呈方形,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總面積630多平方米。現存城墻高9.7米,上寬約3米,墻基最寬處5米。不過,玉門關的確切位置目前還有爭議,有專家認為玉門關是在小方盤城西150米處的長城線上。
以上是玉門關的簡單介紹,為何說春風不度玉門關呢?實際上,并不是說玉門關春天不刮風,而是指濕潤的暖濕氣流很難到達這里。玉門關所處的河西走廊西端,是比較明顯的大陸性干旱氣候,各個方向距離海洋都很遠,暖濕氣流受地形阻擋,很難影響到這里。
西面有帕米爾高原和天山山脈,阻擋了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天山山脈平均海拔約4000米,最高峰托木爾峰海拔7443.8米。天山西側的伊犁河谷綠樹成蔭,一幅塞外江南景象,而天山東側則是荒涼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南面有青藏高原和祁連山脈,阻擋了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祁連山脈海拔4000米-6000米,最高峰疏勒南山的團結峰海拔5808米。
東面來自太平洋的暖濕氣流也是受到一系列山脈的阻擋,如六盤山、呂梁山、太行山、秦嶺等,六盤山以西的黃土高原海拔2000米~3000米。太平洋的暖濕氣流沿著河西走廊狹窄通道向西跋涉,層層減弱,到玉門關已經所剩無幾。
北面蒙古高原更不用提了,沒有暖濕氣流過來。這就是為什么詩人說玉門關外春風不度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