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更好的生活,結交更優秀的朋友,有點完美主義是挺好的,這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有動力,獲得更高品質的人際關系。
然而,當我們不僅僅是自我要求完美,也要求他人完美,給他人設定高標準,這就很難信任他人,對他人持否定的態度。
吳軍(化名)
我今年23歲,剛畢業進入公司,但和大家一起相處不和諧。這么多年,我總會不自主地嫌棄別人,除非他很優秀 ,能和大家打成一片,我才能愿意跟他,所以基本上沒幾個朋友。我是處女座,感覺自己要求太完美了,這種情況是不是對別人要求太高了呢?如何去改變這些狀況呢?
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
高級咨詢師、心靈療愈師
鄭啟涓
與人相處時,總會嫌棄別人,原因在自己。
在人群中有一些人,他們對自己和與自己有關的人設定了比較高的標準,在腦海里希望自己獲得更好的工作,成為更好的人,也會要求自己的伴侶perfect,希望自己的朋友也是優秀的。
適當的完美主義是挺好的,可以讓我們更有動力,把事情做得更好。事實上,有完美主義情結的人很多是資質優秀的人。而且,現在很多職業其工作性質就要求相對完美。
所以,在有些時候、有些場合,有點完美主義挺好的,會讓我們思考得更全面,做事情更縝密。
但如果內心只接受完美和優秀的,排斥不完美的,不僅無法從不完美的地方汲取經驗,也會讓自己陷入因不完美帶來的負性情緒中,比如焦慮、沮喪、恐懼、抑郁等情緒。甚至有些人因追求完美,害怕不完美帶來的失敗后果,容易采取無限拖延、逃避等消極方式。
在人際關系中,如果有完美主義情結的人把這種高標準嚴要求用在他人身上,就容易損害人際關系。這種完美主義者要求他人完美,給他人設定了高標準,達到這個標準就接受對方,達不到這個標準就鄙視、不信任對方。
這種要求隱含的是一種居高臨下的視角,把自己置于完美的高地,俯視他人的不完美,對他人的能力和成功持質疑的態度,因此,很容易看到和排斥別人的不足之處,難以客觀看待對方的優缺點。
這種心理模式大多是從小就被教導“力求完美,否則就會被人嫌棄”。
一般有完美主義情結的人,家庭中就有一個完美主義者的撫養者。這個完美主義者會把孩子視為他/她的一部分,期待孩子完美,久而久之孩子的內心形成了一個有要求、評價型的客體,這個客體要求他們任何事情都要完美。
要調整這種心理,一是進行自我探討,看清自己的完美主義里有多少完美主義撫養者的影子。然后,把積極的地方進行融合,消極的地方進行分離。
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會因為感到不安全而退縮、恐懼,最好是求助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在安全、信任的咨訪關系中,采用專業的心理咨詢技術,比如空椅子技術、意向對話、格式塔療法等,自己能夠確定方向、堅持走下去,獲得成長。
二是改變自己的認知,追求完美的同時也允許自己不完美,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完美主義者的內心有一個“全壞”認知觀念,他們害怕被“全壞”影響,在害怕的驅使下,極端地走向完美這端,而沒有一個中間狀態。因此,完美主義者需多練習換角度思考和轉念方法。
▎換個角度:在挑剔和嫌棄自己沒做好時,換個角度看自己有哪些做得較好的地方,看看自己能從中學到什么;在嫌棄別人時,在嫌棄他的缺點時,思考他有哪些優點和閃光處。
▎轉念:當自己遇到挫折煩惱等不完美的狀況時,想一想不好的狀況教會了自己些什么?是磨練了某些能力,還是領悟到某些道理?
經常以這兩個方法練習,會逐漸改變自己的內在信念和思維方式,能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學會欣賞別人及自己,更具智慧來待人接物。
鄭啟涓
主任咨詢師
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咨詢師
·廣東省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咨詢師專業委員會會員
·國家婚姻咨詢師
·國家家庭教育指導師
·兒童心理指導師
·高級催眠師
·心靈療愈師
·廣東省婦聯"維權服務站"心理顧問
·廣東省心理學學會會員
·精神分析專業委員會會員
·廣州市廣播電臺情感欄目特邀心理顧問
·廣州基督教女青年會指定心理顧問
·《羊城晚報》、《羊城地鐵報》、《現代育兒周刊》、《都市人·成長》邀請心理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