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記者 潘錦 劉玉先 長沙報道 攝影 朱麗萍
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在“惟楚有材,于斯為盛”的湖南,又一次散發耀眼光芒。
9月8日,2021年“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頒獎典禮暨慶祝第37個教師節大會在長沙舉行。會前,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許達哲,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會見優秀教師代表。
省委副書記烏蘭,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張劍飛,副省長謝衛江,省教育基金會理事長許云昭參加會見或出席大會。
教育強則湖南強,教育興則人才興。在教師節前夕舉辦此次盛會,無論是規格還是規模,都可以看出湖南省委、省政府對全省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崇高敬意。在表達敬意的同時,也有期待,許達哲希望全省廣大教師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做“四有”好老師,把人民對美好教育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為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培養更多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聆聽教師心里話 感受教育情懷
在2021年“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中,丁德馨、王禮平、石靈芝、盧芳國、宋陽玲、鄒學校、何繼善、張瓊瓊、徐宏勇、黃登紅等10人獲“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稱號;于涵宇、朱鳳英、肖中秋、邱鳳姣、張高雄、羅中、羅曉紅、易錦、郭云兵、郭雄輝、徐藝紅、黃剛、蔣叢青等13人獲“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提名獎。
教師節就要到了,讓我們聽聽其中一些教師的心里話,感受他們的教育情懷。
盧芳國
湖南中醫藥大學盧芳國老師從教39年,被稱為孩子們的“黨員媽媽”。為教好學生,她在30歲至35歲開始通過自學、跟班聽課,學習中醫學知識。5年里,她克服種種困難,完成了中醫專業所有課程的學習。44歲,已晉升教授的她下決心考博。47歲,她跨一級學科考取了博士研究生;50歲,她以優異成績獲得博士學位。
家人、朋友不解,問她:“一個女人、一把年紀、一身病痛,已是教授、已是研究生導師,為什么還要考博啊?”她回答:“為了孩子,為了教室里的每一位孩子。”
教育行業有句老話:“欲授人半桶水,你需有一桶水”。盧芳國的努力和拼搏,帶動了一大批優秀學子奮發圖強、潛心科研、報答社會。
張瓊瓊
特崗教師張瓊瓊,來自懷化市鶴城區涼亭坳學校。因為帶領大山里的孩子們,打進苗苗杯小籃球賽全國八強,幫助上百名邊遠山區的孩子圓了“籃球夢想”,改變了人生軌跡,被家長們稱為“大山教練”。
因為籃球,許多孩子走出大山被選拔到省市重點中學念書,高考考上大學;因為籃球,他所在的涼亭坳學校聲名遠揚,被教育部授予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因為籃球,張瓊瓊成了全國有名的“大山教練”,獲得多項國家級、省級榮譽。他說:“這一切都是因為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因為湖南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均衡發展的扎實推進。”
何繼善
“教書育人是我人生的主旋律,也是我生命中的安魂曲。”中南大學教授何繼善院士是我國地球物理學界的泰斗,他認為“院士做科普不是浪費時間,如果將來有幾個小學生(長大成才)能獲得諾貝爾獎,那是天大的好事。即使不獲獎,能對小學生以后成長起到作用,那也是非常好的事情。”
鄒學校
愛農、事農、興農,湖南農業大學校長鄒學校院士被人稱為“辣椒院士”,他喜歡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菜市場、餐桌上……他說這是為了讓學生們“找到初心”,學農就是要為老百姓們解決實際問題,就是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黃登紅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黃登紅老師,立志“做教師中的名匠,當名匠里的名師。”在某航空修理企業掛職期間,廠里一臺關鍵設備壞了需要維修,但國外廠商漫天要價,他很不服氣,主動請纓修復該設備。最終不僅修好了設備,還通過優化參數和工藝,把產品合格率提高到100%,效率提高近20%。他坦言:“航空報國、制造強國必須把核心技術和技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必須培養一大批國之工匠!”
于涵宇
湖南大學的輔導員于涵宇老師,是學生眼中的“網紅”。走“紅”的原因,在于她的創新精神。
疫情期間,她將就業指導課搬上學生喜愛的B站,從穿著正裝站在講臺上授課的就業指導老師,變成學生主動“送辣條”的“UP主”。她說:“新,是千年書院經世致用底蘊的傳承;紅,是百年湖大實事求是精神的發揚。”
丁德馨
“如今我的很多學生都選擇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學生是我最驕傲自豪的成績。”南華大學教授丁德馨一生致力于鈾礦采冶科研和教學工作,卻半生都在和身體疾病做斗爭,“德藝雙馨”是他最好的注腳。
徐宏勇
長沙雅禮中學的徐宏勇老師,是一名生物奧賽國際金牌教練,立德樹人、守正創新,堅持做一名為國家培養優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好老師,就是他的教育初心。
石靈芝
湘潭市雨湖區金庭學校的石靈芝老師6年里堅持給班上的孩子寫每周一信,總計140多萬字。在她看來, 紙短情長,訴不盡師生一場;學以成人,便是教育最好的模樣!
王禮平
永興縣第三中學教師王禮平,扎根鄉村教育一線32年,桃李滿天下;城步苗族自治縣第二民族中學教師宋陽玲,實施“詩教進校園”,以詩意成就教育的芬芳……
宋陽玲
談教育情懷,講育人初心;說工匠精神,聊人生夢想。這些老師的故事有長有短,感悟有多有少,但他們對教育的那份熱愛和赤城,讓人感到親切而溫暖。
教育強省離不開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勞動
湖南是教育大省。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級各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取得了一系列實績實效。與此同時,各級黨委政府在改善教師待遇、關心教師成長、維護教師權益等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在教育經費投入方面,湖南2020年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達1348.9億元,同比增長5.88%,高于全省GDP和財政收入增速。
在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方面,2020年湖南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6.49%;湖南大班額占比從2017年的22.4%降至2020年的0.56%,是全國消除大班額最多的省份;建設100所芙蓉學校,優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入校就讀;1421所中小學校被認定為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湖南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9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所大學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計劃,4所大學的12個學科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計劃,57個學科進入全球ESI前1%。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觸動心靈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老師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舉動,就可能改變孩子們的一生。
在教師培養和關愛方面,湖南在全國率先實施鄉村教師公費定向培養計劃,在全國率先實施原貧困地區鄉村教師人才津貼政策并覆蓋全體鄉村教師;2020年,湖南評審出中小學正高級教師200名、芙蓉學者178名、特級教師260名,開展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落實情況專項督導,保障各地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出臺《湖南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開展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評選、表彰,關心關愛教師成長……
毋庸置疑,湖南從“教育大省”到“教育強省”的發展,離不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勞動。另一方面,也離不開湖南對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厚愛和嚴管。
打出“加減乘除”組合拳從嚴治教
連日來,從湖南校外培訓機構“整治規范月”專項行動啟動,到全省“雙減”工作暨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推進會的召開,教育、教師話題持續升溫,都釋放出湖南從嚴治教的強烈信號。
劍指“教育焦慮”,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為目標的“雙減”政策,自出臺以來就引發廣泛關注。在記者看來,一個人參加校外培訓,會提高一個人的成績;但一群人甚至全社會的人都參加培訓,就會“水漲船高”,引發教育攀比和焦慮。隨著“雙減”工作的有序推進,它不僅會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也會減輕教師的負擔,減輕家長和家庭的負擔。做強做優校內教育,激發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教師做到應教盡教,學生學足學好,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的“多米諾”骨牌已經撬動。
湖南如何進一步做好“雙減”工作?9月8日召開的全省“雙減”工作暨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推進會給出了答案。簡言之,就是要打好“加減乘除”組合拳,用心用情,從嚴從實,推動“雙減”工作見行見效。
“加”就是學校要堅持課堂加質量、課后加服務;“減”就是要切實減輕校外培訓負擔和考試壓力;“乘”就是要充分發揮改革創新、家校社協同聯動的“乘數效應”;“除”就是要不斷祛除教育中的頑瘴痼疾。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離不開學校和家庭,離不開教師和家長乃至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相信,在尊師重教蔚然成風的湖南,通過家校社協同聯動“乘數效應”的充分發揮,一定能交出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優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