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9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到2019年底“1+3+7+1+6”18個自貿試驗區全面鋪開,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從要素開放上升到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的開放,成為新時期我國在投資、貿易、金融、外商投資服務和管理等方面不斷進行制度創新和擴大開放的高地,推動我國擴大開放不斷深入。
從2013年9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到2019年底“1+3+7+1+6”18個自貿試驗區全面鋪開,覆蓋東西南北中的自貿試驗區建設正推動我國擴大開放不斷深入。剛剛過去的2019年,新設山東、江蘇等6個自貿試驗區。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月至10月,僅原12家自貿試驗區就新設企業約21.7萬家、外資企業5123家;實際利用外資1083.9億元,進出口總額3.2萬億元,以不到全國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實現了占全國14.4%的外商投資和12.5%的進出口。
無人機拍攝的上海自貿區洋山深水港。 新華社記者 丁 汀攝自貿區建設提速
“自貿試驗區設立的背景主要是新時期我國確定了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要對標國際高標準的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主任張菲說,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加快商品、服務、人才、資本、信息等便利自由流動,從要素開放上升到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的開放,是新時期我國在投資、貿易、金融、外商投資服務和管理等方面不斷進行制度創新和擴大開放的高地。
2019年,我國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對外開放高地建設不斷提速,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作出新貢獻。
這一年,試點布局進一步優化。推動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新設山東、江蘇、廣西、河北、云南、黑龍江6個自貿試驗區。目前,全國共設立18個自貿試驗區,實現沿海省份全覆蓋,并首次在沿邊地區布局。
這一年,制度創新進一步深化。深入推進《關于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的若干措施》落地實施,有力促進了改革創新。推動實施自貿試驗區“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修訂發布2019年版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特別管理措施壓減至37條,在水產品捕撈、出版物印刷等領域加大開放壓力測試力度。
這一年,加快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海南自貿試驗區取得積極進展,自由貿易賬戶體系上線運營,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基本建成,“極簡審批”深入實施,為自由貿易港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紅利進一步釋放
從6年前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之日開始,自貿試驗區區內改革試驗與區外復制推廣有機銜接,形成了改革紅利共享、開放成果普惠的局面,自貿試驗區圍繞“放管服”改革,提升了自身政府治理水平,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也帶動了全國范圍內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
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研究員郝紅梅介紹,建設自貿試驗區是分析了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來的一項戰略舉措,是國家戰略需要,不僅要探索我國對外開放和深化改革的新路徑,也要建立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2019年,我國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紅利進一步釋放。總結提煉了18項改革試點經驗,形成了31項“最佳實踐案例”,累計復制推廣223項制度創新成果。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有序復制推廣,大批“制度良種”在全國生根發芽,疏通了制度堵點,破解了發展難題,帶動全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充分發揮了對外開放的試驗田和引領示范作用。
在全球經濟格局大變化的環境下,自貿試驗區的建設更成為中國改革的重要風向標,有力帶動了全球資本的持續流入。2019年1月至11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67萬家,實際使用外資8459.4億元,同比增長6.0%。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吸引外資總量較上年同期增長4%,繼續成為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和外資流入最多的發展中經濟體。
不僅如此,自貿試驗區主要著眼于體制機制創新和產業發展,更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世界銀行近日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31位,較上年的第46位大幅提升。中國連續第二年位列營商環境改善幅度全球排名前10。這一結果充分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前景充滿信心。
含金量不斷提升
自貿試驗區數量的增加,有助于加快形成全面開放經濟格局,形成覆蓋全國各區域和部分沿邊地區的布局,不斷增強服務國家戰略能力,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研究員趙福軍認為,隨著自貿區數量的增加,其含金量不僅不會降低,反而會提升。
首先,自貿試驗區之間將會形成制度創新競爭。18個自貿試驗區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未來,制度創新步伐將會越來越快,制度創新成果加快推出,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趕的局面。其次,經過多年建設,自貿試驗區今后將在含金量較高的系統集成創新、跨部門協同創新等方面有所作為和突破。此外,差別化和特色化探索將會有新進展。各自貿試驗區不走同質化路子,而是進行差別化、特色化實踐,這是彰顯各自優勢、凸顯高含金量所在。
“自貿試驗區主要著眼于體制機制創新和產業發展,通過營造更好的經濟發展環境、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給消費者和社會民生領域帶來深遠持久的利好。”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綜合室副主任楊長湧表示,自貿試驗區在推動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同時,也帶給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好處,有利于擴大就業,有利于消費者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價格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國外優質產品和服務。
本報記者 馮其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