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拖拉磨蹭,做事情不緊不慢嗎?不要緊張,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說明你有一個很正常的孩子。
人類對于時間的控制能力,主要是大腦的前額葉皮層來完成的,你知道前額葉皮層要多久才能發(fā)育完全嗎?
說出來你可能會感到很驚訝,大概是在25歲左右的時間,所以有很多成年人也會做不到很好的掌控時間。
不過也不要太擔(dān)心,用對了方法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今天來分享幾招應(yīng)對方法,大家也可以一起來討論你是怎么做的~
1.有限選擇
“今晚你是想讓爸爸給你講故事,還是媽媽給你講故事?”“今天的作業(yè)你是先做語文還是先做數(shù)學(xué)?”“電視是自己關(guān)掉還是媽媽幫你關(guān)掉?”……
孩子們都喜歡做選擇題,而不喜歡別人給他下命令,而同時孩子其實是最聽自己的話的,所以他們自己做完選擇之后,就會非常積極主動地去做了。
這一招對于兩三歲的孩子非常適用,千萬不要對他們說你要不要,處在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孩子一定會告訴你“我不要”,而是給出明確的選擇項。
2.啟發(fā)式提問
“你來想想看,如果今晚你8點之前就做好功課,那就會多出很多時間,我們可以一起再做點什么?”
日常生活中多做啟發(fā)式提問,讓孩子自己去想、去說答案,他們就會沒有被控制的感覺,就會愿意去配合。
如果父母什么都安排妥當(dāng)了,就跟上司下達命令給下屬一樣去執(zhí)行,孩子就很容易變成牽線木偶一樣,你扯一下他就動一下,從而喪失了主動思考去安排生活的能力。
3.日常慣例表用起來
把你和孩子商定的每天要做的事情,和對應(yīng)的是該整理出來,和孩子達成共識后列一個大概的表,然后貼在家里醒目的位置上。
這樣孩子就會有規(guī)劃,時間到了如果孩子還是不動,那就可以直接問:“按照慣例表現(xiàn)在應(yīng)該做什么了?”
又或者你什么都不用說,用手指一下慣例表,再指一指鐘表讓他看時間,然后對他笑一下,他自己也就明白了。
這也就是一種無言的約定,不費口水、不用生氣,就可以達到想要的效果。
4.游戲法
這個算是所有方法中,投入產(chǎn)出比最高的方法,可能需要你的一點腦洞和調(diào)動一下身體的活力,但是比起大吼大叫這種費力又容易氣到自己的方法,游戲確實是能快速地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達成一致行動的方法。
舉個例子,當(dāng)寶寶不想要刷牙時,可以試著和他玩捉蟲子的游戲,和寶寶說:“剛剛看到你的牙上好像有小蟲子,快快張開嘴巴媽媽幫你抓出來?!比缓蠼铏C快速完成他的刷牙工作。
大一點的孩子,游戲的方法也是同樣適用的,通過游戲可以快速調(diào)動孩子的神經(jīng),不再拖拉磨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