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在新年跨年演講中定義了什么叫“做事的人”:不是置身事外、指點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進去,將自己變成解決問題的關鍵變量。
張亞勤就是這樣一位 “躬身入局者”。
來源:懂懂筆記 撰文|懂懂
前一段時間懂懂曾問張亞勤,從百度退休后會做什么?他說:“從百度退休,并不是從人生退休。還有好多exciting的事情。”
2019年12月31日,清華大學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張亞勤正式加盟清華大學,受聘清華大學“智能科學”講席教授,將在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計算機系和相關院系開展科研、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
同時,張亞勤將負責牽頭籌建“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面向第四次工業革命,以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物聯網和類腦智能為關鍵的技術突破方向,打造世界頂尖的創新研發平臺——顯然,這是一件值得他興奮、再次投入熱情的大事。
認識張亞勤很多年,一方面他始終保持著一位科學家的儒雅、嚴謹,另一方面又總是處于一種對新鮮事物興奮好奇的狀態。他非常享受自己所創造的事業,但又不沉迷于舒適區,無論是在微軟還是百度。
“當我對某項工作駕輕就熟的時候,就意味著這段工作生涯即將劃上句號,我會主動尋找另一個能夠讓我興奮的工作。我是個不停追逐下一個‘興奮點’的人。”張亞勤曾說過。
當年受命于微軟總部回到中國建立研究院,他用16年時間成就外企在華的最大研發機構,無形中推動了中國IT人才與整體技術上了一個臺階。當在微軟的工作輕車熟路后,他開始追逐下一個興奮點:轉會百度,陪伴5年轉型,在風雨中探索方向。如今,百度ALL IN AI進入穩定期,他也再次轉身。
No.1
做事:“早”的精彩,“融”出高度
“與其心不在焉地學10小時,不如集中精力學1小時。”先天IQ高,后天專注、努力,這使得張亞勤從小到大的求學過程中擁有超人的效率。
3歲識字、5歲讀書、9歲小學畢業,13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3歲獲得喬治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在1997年張亞勤被授予IEEE院士,成為歷史上獲此榮譽的最年輕科學家。
53歲的張亞勤,已經經歷了30年豐富的職業生涯,以及厚厚一打的輝煌成就。一步早,步步早,天才少年,比別人體驗到了更多的人生旅途風光。
“早”,是張亞勤人生精彩的基礎。而“融”則讓他的成就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1999年張亞勤回到國內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的時候,無論是軟件、硬件還是人才環境,相比與美國都有很大差距,用“遙望”形容也不為過。帶著一份使命感,張亞勤回國“創業”,一年后執掌微軟亞洲研究院,推動微軟多項重要技術在中國進行研發;38歲時他晉升微軟全球副總裁,成為比爾?蓋茨智囊團的核心成員。
當時云計算在美國剛剛興起,張亞勤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內部啟動了云計算項目,積極呼吁中國建立自己的云計算大數據發展戰略,并且將微軟公有云引入中國市場,成為第一個落地中國的外資公有云。此舉也為后來中國云計算行業的發展埋下了大量的人才種子,隱現科技“黃埔”之氣象。
除了傾心于頂尖的科學技術,他也成了技術的溝通橋梁。作為科學家,張亞勤當年經常穿梭于硅谷與北京之間,擁有美國最先進的理念,懂得最新的趨勢,也實現了與中國同事們一起的創新與實干。連接兩地信息與趨勢,融合兩國的技術與人才,推動技術跨國界的發展。在技術的一面,張亞勤融合中美兩地之長,使得微軟成為研發成果的受益者;在人才的一面,他也在這個平臺上培養了一大批屬于中國的世界級科學家。
張亞勤并非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科學家,仰望星空的同時更能腳踏實地,給產業帶來增益。在他身上有科學家與企業家的特質融合,也有企業家的戰略眼光+管理能力,他可以將科學家的技術能力放大數倍,給企業和社會帶來更大價值。
從1999年微軟中國研究院不足10人,到幾年后建立起一個機構健全、分工明確的研發集團,只有技術之長是不夠的。這里匯聚了3000多名聰明的工程師,躋身為微軟美國總部以外最重要的研發基地,張亞勤本人更被比爾?蓋茨視為“微軟的寶貝”,這些成績都彰顯了他在研究之外的另一面特長——管理能力。
轉會百度之后,張亞勤與百度的轉型實踐有著更多精彩的瞬間。推動成立量子計算研究所;助力百度首款云端全功能 AI 芯片“昆侖”發布;親自帶隊的百度智能云和自動駕駛業務,成為百度在 AI 領域商業化落地能力的代表……百度近幾年轉型中的創新、探索,甚至是碰壁,他都一一嘗試,并將在微軟積累下的技術、管理經驗,與一家純正的中國本土互聯網企業進行了融合。如今的百度已經走出轉型迷茫區,走在領跑AI的大道上。
“世界永遠在變化,事情要做好,大事上方向正確,小事上一絲不茍。每個人的管理方式、做事方式不一樣的,要給他們充分的空間。”在管理上,張亞勤大道至簡,終能走向預定的方向。
少年天才,早早成名,但張亞勤人生道路上最鮮明標簽并不是“天才”,而是“實干”——也就是羅振宇演講中那種“做事的人”。
No.2
入局:從預見未來到創造未來
30年的職業生涯,張亞勤無疑是成功的,這包括了其全球頂級科學家的身份,以及在微軟、百度等世界級企業的貢獻。在人才輩出的高科技行業里,張亞勤絕對算得上金字塔尖上的翹楚。
而未來讓他exciting的事情,就是跳出個人的成功,站在學術的金字塔尖,對產業、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讓技術走出象牙塔,教育是最好的途徑。
在2019年4月17日,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長 David W. Oxtoby 和董事會主席 Nancy C. Andrews 宣布,有 200 多名杰出人士入選該學院院士。其中,共有9 名華人學者入選,時任百度總裁的張亞勤當選為該院數學、物理和工程學部院士。這是對其學術成就的再次肯定。
七個月后,張亞勤正式加盟清華大學,繼續發揮自己在學術上的特長,將會幫助更多的人獲得成功。從清華宣布的官方信息來看,張亞勤將圍繞“智能科學”領域展開教學工作,同時還會籌建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以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物聯網和類腦智能作為關鍵突破方向,打造世界頂尖的創新研發平臺——張亞勤稱自己已經開啟了Life3.0。
幾天前,百度參與在湖南舉辦的阿波羅生態峰會,張亞勤以阿波羅理事會理事長的身份出現。我們知道,阿波羅是百度AI戰略的一個重要落地舉措,其生態環境已經匯聚了超過177家的合作伙伴,目前可以說是代表了中國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最高水平。
中國在AI上的起步并不必美國晚,同時因為數據優勢和應用優勢,中國的AI可以說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在企業界,百度是中國AI的旗幟。在學術界,清華大學是中國AI的標桿。結合張亞勤目前清華大學教授以及阿波羅理事會理事長的雙重身份,可以看出,他的life3.0是要做推動中國AI發展的幕后英雄。通過教育、科研提升中國AI的技術水平,通過百度公司這樣的平臺,促進技術的商業化和落地,AI將會有更大幾率成為中國的優勢。
顯然,這確實是一件讓人exciting的事情。國內的整體科技水平落后多年,從模仿、學習,到今天有了一定的積累,尤其AI再次崛起的時候,我們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在AI時代彎道超車,將有可能改寫中國在全球科技領域的地位。AI大國、AI強國,并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未來不是被預見的,而是被創造的,這需要更多“躬身入局”者。越有能力者責任越重,未來更需要他們做好自己的角色,用行動創造未來、書寫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