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嚴謹的,小學階段的大多數數學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所以有時候出現幾個答案大家就會覺得不可思議,也容易引起大家的爭議。
就好比前些天文章中的那道空瓶換可樂的題。5個空瓶可換一瓶可樂,買了20瓶可樂,問25人能否一人喝到一瓶可樂?
這題兩份不同試卷給出了不同的參考答案。A參考答案認為不能。20+(20÷4)=24(瓶),所以不夠。而B參考答案是:20+20÷(5-1)=25(瓶),所以每個人都能喝到一瓶可樂。
從評論區大家的評論來看,這兩種觀點都有支持的。也人網友覺得這種題出得不嚴謹,有異議。
下面這道是南昌某小學二年級的數學題,也是讓人覺得很費解。
爺爺是捏小面人的高手,捏一個“孫悟空”要用250克面團,捏一個“豬八戒”需要多少面團?
需要多少面團
有網友覺得,這題也太天馬行空了。捏不同形象的小面人所用的面團應該不同吧,但具體多少這誰能確定得了。難不成按照人物形象的比例來計算?
有網友認為,題目說了是捏面人的高手,捏哪個人物用量都應該差不多,所以捏一個“豬八戒”要用多少面團,參照“孫悟空”就行了。
圖片來自網絡
立馬有網友覺得這種推斷不可靠。捏面人是手工活,哪能做到那么精準,除非是做好模型,哪個人物造型要多少量這才是固定的。不同的人物形象用量也不同。所以這題應該沒有標準答案。或者說只要不是太離譜都應該算對。
大家覺得捏一個“豬八戒”要用多少克面團呢?
人們說學以致用,現在不少數學題目也貼近生活,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關。比如說買同樣多的東西怎么省錢?
2人各買4盒米花糖,批發價是84元/箱,一箱是6盒,零售是15元/盒,問怎樣買合算(最 省錢)?
怎樣買劃算
由于零售與批發價格有差距,單個人購買都要不了一箱,單價相對會比較高,而兩人所要買的總量是超過一箱的。這個和團隊買票是一樣的性質。一次性買得多,價格相對要優惠。
在這一題中,兩人合買一箱,另外再買兩盒是最劃算的。84+15×2=114(元)。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大家發現有些小學題很難,家長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因為題目前面給的一堆條件,和后面的提問毫不相干。比如說去年某小學的船長多少歲那道數學題。還有那道小明媽媽買了一大堆水果,共花了8塊多錢,問小明媽媽多少歲?
網友們也是給出了各種答案,甚至還有網友根據這么多的水果才8塊多錢,倒推出當時的消費水平,大致推出了小明媽媽的年齡,以及他們家的人口狀況。不得不佩服大家的邏輯推理能力。
下面這一道也有點類似。
叮叮水果店今天一共進來96千克蘋果,上午賣出25千克,下午又運來20千克,問水果店現在有多少千克飲料?
有多少千克飲料(圖片來自網絡)
相信大多數人看到前面的描述,第一反應是,題目應該會問現在有多少千克蘋果吧?但令人不解的是,突然冒出來個有多少千克飲料?
水果店進來多少蘋果,賣出多少蘋果和店里的飲料有直接關系嗎?
大家覺得這道小學數學題該如何填,歡迎留下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