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第五節《買菜》,學習的是小數不進位、不退位加減法。
首先一起來看一下這節課的內容,課本上是怎樣呈現的。如下圖:
課本通過設置“買菜”這一情景,是想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經常會碰到小數加減法的計算,認識到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與日常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以后會經常用到,所以學習好這節課的內容是很有必要的。在這樣的情景中,學生易于所學內容產生興趣,積極參加計算。
在沒有具體學習計算方法之前,有的學生可能就能算出“一把有油菜”和“一把芹菜”多少錢了。因為他們已經獨自買過很多次東西,已經很熟悉應該怎樣算,也許他們的計算方法并不符合“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方法,但是結果是正確的。
至于“估一估”,是在滲透“估算”的思想。其實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如去買東西,大都會在心里算一下的,所以對于估算,實際上是不陌生的,但是估算的方法還需要老師指導,幫助他們“縮小估算值的范圍”,使其接近實際值。
接著,學生要經歷畫一畫、算一算、說一說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是讓學生從前面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計算出結果,然后再根據已有的知識,過渡到新的知識上來。其實這個過程,也是一個有形象到抽象,由圖形到數字的過程,但這個過程的起承是自然的。
它也是一個由外而內,再由內而外地轉化過程,也就是說,學生不但要會算,而且能用語言表達出來計算的過程,即思維的過程。
從上面的“畫”、“算”、“說”,就可以得出本節課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關鍵:一是小數點對齊,二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
明白了這些之后,學生計算直接的小數相加減,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學生已經能熟練計算了。
經過對學生課后練習、作業的批改,也證明了,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正確地計算“算式題”,但有一道應用題,卻是很多學生都做錯了(不是計算上的錯誤),因為他們沒有轉過其中的彎來。
數學一直和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可以說它們一刻也沒有離開過,應用題就是從生活中來的。請看下面這道題。
先來看兩位學生的作業,你看他們哪個做得對呢?要看仔細喲!要是錯了,你能找出來錯在哪里嗎?
上面這兩位學生有一點都是很棒的,因為若不論題目,只看他們的計算結果,都是正確的,也就是說他們已經牢固地掌握了這節課學習的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但是就這道題而言,第一位學生只做對了“一半”,第二位做的都不對。
咱們再來看一下正確的做法,下面是另外兩位學生做的。
這兩位學生的計算方法和結果都是正確的,只是在思路上有一點兒不同。
第一位學生寫得比較簡單,算式直接寫出了得數,其實初學小數的加減法,最好還是要列豎式計算,熟練了以后,可以直接寫得數。也許這位學生在草稿紙上列豎式了,也許是他已經熟練掌握了計算方法。
第二位學生列的算式中,竟然有小數的乘法算式,而且他算對了,真的挺厲害。說明他已經學得超前了,因為我們要到這冊書的第三單元才學《小數乘法》呢!恐怕有很多的四年級學生看不明白吧。
所以我們現在按照第一位學生的計算步驟,看一看他的解題思路,也就是這道題的解題方法。
其實每一道應用題,我們都可以一邊讀題,一邊寫出它的文字關系式的。這道題我們可以這樣寫:一箱蘋果=46.6千克,也就是,箱子+蘋果=46.6千克;那么倒出一半蘋果之后,箱子剩下的蘋果也是原來的一半,所以現在的24.3千克就是箱子和蘋果的重量,也就是箱子+一半蘋果=24.3千克。
我們比較一下兩個文字關系式:箱子+蘋果=46.6千克;箱子+一半蘋果=24.3千克,你會發現:(箱子+蘋果)-(箱子+一半蘋果)=(倒出的)一半蘋果,即,46.6-24.3=22.3(千克)。從題里我們清楚地知道,蘋果被倒出了一半,箱子里還有一半,既然倒出的這一半是22.3千克,那么箱子里那一半也是22.3千克,所以這一箱蘋果的重量是:倒出的一半+箱子里剩下的一半,即,22.3+22.3=44.6(千克)。
箱子有多重呢?那就是:一箱蘋果(蘋果和箱子)的重量-蘋果的重量=箱子的重量,即,46.6-44.6=2(千克)。
不知不覺說了這么多,你學會了嗎?
如果你是中小學生,如果遇到了不會做的題,想不通的問題,思想上的困惑……都可以寫在文章末尾的評論里,超敏教育名師團隊會盡力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