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瀏覽知乎熱榜,看到一個問題——“明明知道年輕的時候不努力,會后悔,但就是努力不起來,該怎么辦?”忽然想起,我上大學時就是這樣子。旋即又想起,前幾天也有伙伴曾經在公眾號后臺留言求教類似的情況。看來這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那今天就結合我自己的經歷和認識,來聊聊這個話題,分享走出這種狀態的三種常見方法。
01、荒廢了四年大學后我遭到了現實的痛擊
我上大學后,沒了高考壓力,也沒了目標,離畢業還早,對工作也沒什么想法,于是就進入了失重狀態,不知道為什么還要學習,沒了動力。于是就開始蹉跎歲月。
前兩年打游戲,《仙劍奇俠傳》、《英雄無敵》、《三國群英傳》、《軒轅劍》、《星際爭霸》……各種游戲都打。
后來讀了《平凡的世界》,覺得不能就此沉淪,萌生了寫東西的想法,就開始泡各種文學論壇,榕樹下、故鄉、清韻、西陸文學、舞文弄墨……胡亂寫些小說、評論等,又混了一年多。
那時我也明明知道這樣不好,知道就這么不學習就這么荒廢光陰,將來可能連個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會后悔。然而,就是努力不起來。
等時間來到大四,開始找工作,嗯,我就承受了相應的后果。
我當時的可以是信息工程,按可以找工作的話,要么是做研發(要會編程),要么是做支持(沒什么特別要求),這是兩大方向。而我沒好好學習,不會編程,什么C語言、C#、Java,都不懂,只有學校教的Pascal略知語法,所以找研發工作,就很困難,只好做了技術支持工作。
當時年輕不懂事,也沒覺得技術支持就比研發差到哪里去,有個工作,已經滿意了。
剛工作沒經驗,下放到安徽,跟著一位老師傅,經常到巢湖、廬江、無為等地方處理設備故障。每天的工作,就是跑到各個鄉鎮的電信機房去插拔電路板、更換硬盤、升級程序、調試光纖什么的。
那位師傅,經常帶我們吃路邊的蒼蠅館子。我印象很深的一道菜是韭菜豆干,師父常常點,我和另一位伙伴常常皺眉。在這樣的小飯館吃飯,要時刻留神嗡嗡亂飛的蒼蠅,邊吃邊揮手驅趕它們。
師傅還帶我們住10元一晚的小旅館,十來平米的房間,放三四張上下鋪,睡五六個人。常常碰到隔壁床上的人打呼嚕,屢屢被吵醒。還時不時會收聽到半夜磨牙的聲音,讓人心煩意亂。
這種日常,徹底顛覆了我們這些剛出大學校園的畢業生對工作的美好想象。我對此都極為不滿,也極為不解。為什么不可以住三五十塊一晚的“標間”?為什么不能吃稍微貴那么兩塊但環境稍微好點兒的小館子?
后來我知道,師傅人到中年,孩子在已經上了小學,經濟壓力蠻大的,每一分錢都要掂量著花。
在安徽待了幾個月后,我轉戰河北,繼續出差。工作和生活依然沒什么大的變化,還是四處跑著處理故障,還是沒事兒了就玩撲克打麻將。唯一不同的是,我干活熟練了,成了局方嘴上說的“安工”。
工作了將近兩年,常見故障、設備擴容、增開新局等事情,都很熟練了,對工作的感覺,就可以說是沒什么感覺了,只有每月發工資或報銷出差補助的時候,才會興奮那么幾分鐘。
心中的不滿、茫然和焦慮開始像野草一般慢慢生長,我開始琢磨眼下的工作可以帶給自己什么樣的未來。
想起常駐安徽時帶教我的那位師傅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再看看身邊已結婚生子卻人不著家的老同事,我意識到,如果我繼續當前的工作,過上八年十年,生活大概率會變成我那些師傅那些老同事的翻版。
然而,吃八塊錢就能買一份韭菜豆干的蒼蠅館子,住十元一晚的旅館,三不五時和遠隔千里萬里的另一半吵吵鬧鬧,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不是。
如果我的將來變成那個樣子,我沒有辦法原諒自己曾經這樣日日蹉跎。
人生蕞遺憾的事情,不是我做不到,而是我原本可以。
意識到這個后,對現實的不滿漸漸強烈,終于強烈到促使我做出了改變——我裸辭,轉行做了軟件開發,天天寫代碼、做程序設計、讀書,瘋狂補課。
后來因為長時間鉆研Qt,寫了相關的圖書,沿著寫書的道路一路升級打怪,從技術寫到職場。再后來又學了職業規劃,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案例積累,蕞后于2017年走上自由職業的道路,給自己定義了自己的理想工作——寫書+講課+職業咨詢。
02、改變“努力不起來”的兩種策略
結合我的個人經歷和這些年積累的1600多次咨詢經驗,我發現要改變“想努力但是努力不起來”這種情況,有兩種典型的策略。
2.1 放任自流等待現實痛擊后改變
第壹種策略是放任自流等待現實痛擊后改變。
就是別管它,接著玩兒你的,接著不努力,就這么放任下去,等待現實給自己來N記痛擊,到時就會有強大的改變動力。
我上大學時就是如此,放任了自己,受到痛擊后覺醒,開始努力,完成了轉變。 但是,這種策略有幾點風險:
你要改變時,環境不友好。比如你想要努力奮發的方向,已經飽和,成了紅海,你沒先發優勢,搞不定。
你年紀大了,時間、體力、精力都差了,想學學不動或學得慢,速度趕不上年輕人。
你年紀大了,面對車子/房子/奶粉錢等各種現實壓力,要進行重大的職業改變時,需要付出的代價很大。
2.2 加強刺激,從現在就開始改變
第二種策略是加強刺激,從現在就開始改變。
我大二時一起打《星際爭霸》的一位同學,到了大三,就開始努力學習,大四時考了軟件工程的研究生。我工作兩年后決定轉行做軟件開發,還到仙交大請教過他該學Java還是C。
我這位同學,就沒有像我那樣放任自流,而是當下做出了改變。類似的還有兩位同學,也是到大三開始奮發。
這種策略,其實更好——就努力而言,越早越好。原因如下:
早努力時,你年紀小,學得快長得快,更易出成績。
早努力時,積累的職場資本(學歷/成績/榮譽/比賽名次等),受年齡的羈絆越小,在你下一次職業轉變時發揮的效用越大。試想兩種情況,1)你35歲了決定去考碩士研究生,畢業時38、39;2)你20歲覺醒了去努力考了碩士研究生,畢業時25歲。你覺得,兩個不同年齡的你,去找工作,哪一個遇到的阻力大?哪一個更順利?
早努力時,可以跟得上同齡人的節奏甚至反超一般人的節奏,后續生活中,不會像晚了十年才開始奮斗那么焦慮。
所以,我更推薦這種策略,接下來要討論的也是這種策略具體怎么辦。
03、如何從現在就開始改變?
如何從現在開始改變,有許多許多的方法和理論。這里我借助貝克哈德變革公式,來給出推薦的方法。
3.1 貝克哈德變革公式
貝克哈德變革公式具體是這樣的:Dissatisfaction * Vision * First Step > Resistance to Change
通常簡寫為:D * V * FS > R
翻譯成中文是這樣的:不滿 * 愿景 * 第壹步 > 變革阻力
貝克哈德變革公式表明,要實現個人思維、家庭、組織、China的真正改變,必須具備三個重要因素:
D(dissatisfaction,不滿)代表對當前狀況的不滿。V(vision,愿景)代表對未來狀態的期望,或對可能性的期待。FS(first step,第壹步)代表邁向愿景的積極行動步驟,以及采取行動的意愿。
為了持續發生改變,上述三者的乘積必須大于 RC(resistance to change),即當下對變革的抗拒力量。
D(不滿)、V(愿景)和FS(第壹步)這三個變量中每一個都可能強大到引發改變。
下面我們分別介紹改變三個變量的方法,也就是引發改變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只靠單一變量,較難實現持久的改變。持久的改變,應當是三者都非常強大,有機結合在一起。
3.2 改變的三種方法:不滿、愿景和第壹步
對應貝克哈德變革公式的三個變量,改變有三種方法:強化不滿,讓自己足夠痛強化愿景,讓自己足夠渴望降低第壹步行動的門檻
1)強化不滿,讓自己足夠痛
熱得難受,你會想辦法制冷;走路慢得難以承受,你會想辦法乘坐交通工具;嚴刑逼供會讓多數人放棄信仰老實交代。
足夠強烈的痛苦可以帶來足夠強大的改變。
應用在個人身上,可以尋找對現狀的不滿和痛點,試著放大它們,讓自己感受到足夠強烈的痛苦。
常見的做法有:
設想不做任何改變,幾年后的自己的生活狀況,比如求愛被拒絕、沒有容身之處、回家被爸媽嫌棄、出門被鄰居唾棄……類似這樣
找一個前兩年沒努力、現在每天煎熬、一日好似一年的人,對照他,警惕自己
現在就去體驗難熬的日子,比如去挖礦,去搬磚,去撿垃圾……
可能還有很多方法,方向就是,放大痛苦,從痛苦中汲取力量,促動改變。
2)強化愿景,讓自己足夠渴望
當你足夠想要一個東西時,就容易有足夠的動力去行動。
比如一個人想成為作家、演員、歌手、畫家、財務總監、架構師、設計師……當他足夠想的時候,渴望足夠強烈時,就會想辦法去行動。
只是一般人都是——想想而已,想過了就算了。
所以如果你想要現在開始改變現在開始努力,就要捕捉自己對自我身份和未來生活的倏忽而逝的想法,把它凝固下來,想辦法去放大它的吸引力。
比如搜集海報、圖片、視頻等具體的資料,做成愿景板,放在床頭,天天刺激自己。
比如去訪談你的榜樣,和榜樣建立密切的關系,感受他(她)的生活狀態,激發自己。
比如使用虛擬現實技術,進入未來場景去體驗。
比如以10年后的自己的身份,給自己寫一封來自未來的信,描述那時的生活。
比如想象自己登上了媒體封面。
比如想象自己有了孩子,成了孩子的驕傲,孩子因你的什么而驕傲。
可能還有很多方法,言而總之就一個大方向——探索自己想過的生活,澄清愿景,激發渴望,增強動力。
3)降低第壹步行動的門檻
有時候你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但因為第壹步行動不合理(模糊/不具體/規模大/不可控等),使得你無法邁出這一步,于是就停在那那里,無法前進。
比如一位程序員想要成為小說作家,他找到的第壹步是——先通過投稿的方式在《收獲》上發表一篇短篇小說。
這個第壹步,就很難落地。因為首先他沒有寫小說的能力,其次《收獲》對感謝分享的要求很高,再次文學雜志現在基本不會看無名感謝分享的來稿(大部分直接當垃圾給扔掉)。
所以這位程序員,投稿幾次后,連一篇回信都收不到,就會放棄掉。
這是我們想要改變時常常遇到的情況,第壹步行動不合理。這個時候,可以嘗試著細化出那種具體、可行的第壹步、無須費力就可以開始的第壹步。
這就是一個沒有太大難度的第壹步,可以先做起來。
而一旦你開始了,投入了時間和精力,就會有更多體驗和感受,就更容易找到下一個容易開始的“第壹步行動”,持續行動下去。
這就是引發改變的第三種方法——設定清晰的下一步行動,降低開始的難度。
04、補充,改變的兩個原則——小變化和持續行動
以上,強化不滿放大痛點、強化愿景激發渴望、具體化第壹步行動,就是促進改變的三種常見方法。要提醒的是,持續的改變往往需要三種方法的融合。
介紹完改變的方法,再來補充兩個改變的原則。
第壹個原則是小贏。
很多人都想一下子來個大的改變,昨天還是躺平狀態,今天就要站在紫禁之巔飛馳人生。這是極其困難的。
實際上,改變不需要大逆襲大翻轉,從能看見效果的小變化開始就很好。
這樣的小變化,累積起來,就可以實現大改變。
第二個原則是持續行動。
很多人希望努力像跑100米那樣,有一個終點狀態,達到了就好了,就一勞永逸了,所以總想著快點搞定,甚至想一蹴而就。
實際上,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終身的課題,要有耐心,要持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