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安電燈的時候,是那種白熾燈泡。靠近小河邊,三間土房里剎那間在夜晚放出了堪比白晝的光明。我終于也能在晚上看到媽媽喜悅的笑容,還有打在屁股上的撣子桿兒。
沒有電燈之前,夜晚照亮的是蠟燭,蠟燭光搖曳不定,木質復古的燭臺上邊有一根細長的釘子,紅色的蠟燭底部都有個眼兒,用來固定在蠟臺上。慢慢的蠟臺的釘子不知道是被貓蹬翻了還是被我和妹妹弄壞了,變成了一個平的。再點蠟燭的時候,就要滴幾滴蠟油,然后趁著蠟油沒干的時候把蠟燭底部粘上去,過一會蠟油凝固了,蠟就算是插好了。
有了電燈,也就不用費力去粘蠟燭,也不用聞蠟燭散發出那種難聞的氣體了。更不用擔心蠟燭燃盡失火的危險。
原來我爸點著蠟燭或者打著手電筒,給在被窩里的我們讀故事會,小人書。總是因為要早點滅蠟和省電池很快結束。有了電燈就好的多往往要聽一大段才結束。
那時候的電不穩定,白熾燈泡有時候會發紅但不亮,或者一閃一閃的,這種情況要么是變壓器的磁壺掉下來了,要去請電工用一個長長的桿子推上去,要不就是電力供應不足,我媽說這是掉相,這個時候就要早早把蠟準備出來備用了,一般這都是停電的提示。
村里的電工很吃香,我也覺得挺威風的,尤其是他在滋啦滋啦的電弧下作業的時候,覺得這才是男人該有的樣子。
電力不足的時候非常多,但偶爾也有電力過剩的時候,久未更換的白熾燈泡突如其來的就在頭頂閃爆,玻璃碎片就弄了桌子上,炕上,地上到處都有,要小心翼翼的清理干凈,再去供銷社買一個新的來裝上。
因為我爸從來就沒給家里買一個像樣的電視,唯一有個黑白的也是親戚給的收不到幾個臺。那個時候也沒什么有線電視,看電視是免費的,只是要安裝室外天線。
我特立獨行桀驁不訓,對電視沒什么興趣,喜歡在電燈下看大書,沒有電燈之前,點蠟看看金庸小說是不允許的。有了電燈之后,我就和郭靖,黃蓉,南帝北丐,石破天,石中玉這些江湖高手交上了朋友。書荒的時候甚至也在電燈下翻字典過癮。
當白熾燈過度到熒光燈,我媽叫它管燈,這時晚上的亮度和白天無異了。管燈也不怎么穩定,當一根燈管兩頭黑了,或者是兩側鎮流器壞了,都需要更換的。但不會像白熾燈那樣的爆掉。
再往后,也就是現在,室內是吸頂燈,使用的是LED發光片。亮度甚至還能調節,燈的樣式也極盡美觀,藝術,奢華。有一次逛亞洲最大的商場歐亞賣場里邊的家具城,光是燈的樣式,琳瑯閃耀,就已經讓我目眩神迷。
這幾天網絡熱議限電的事情,我也沒覺得太奇怪,太意外,只是默默地從線上購買了一只復古式的LED燈片的馬燈,可以用太陽能,手搖和電池充電,美中不足材質是塑料的。也買了一只鳳凰樣式的鐵燭臺,可以插蠟燭。
當電能在各行各業普及了,出現電能不足的情況我覺得沒什么不理解的,只是不希望居民用電被停掉,畢竟依賴度太大了。不過就算退一萬步,真的停掉了,我也做好了完全的準備,我們對沒電的日子,是有著深刻的記憶的,停電,也可以看成返老還童,和老友再次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