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被稱為“天涯之國”的智利盡管與中國分處地球兩端,但智利詩人聶魯達、復活節島石像、肥美的三文魚、高甜度的車厘子和性價比高的紅酒,在中國有廣泛知名度。
日前,智利駐華大使路易斯·施密特接受了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在采訪中,先后兩次擔任駐華大使的施密特表達了對中國的喜愛之情。2020年恰逢中國與智利建交50周年,施密特希望以此為契機不斷深化智中兩國的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
智利駐華大使路易斯·施密特近照。 海外網 付勇超攝敬佩中國的發展成就
1991年,當時做農貿生意的施密特第一次來到中國。回憶首次中國行,施密特笑言曾遭遇不少尷尬:“當我推銷智利紅酒時,中國人說喜歡喝白酒;當我推銷智利水果時,中國人說進口水果太貴,只買國產水果。”盡管當時無功而返,但施密特并沒有灰心,“中國人口多,需求量大。從那時起,我就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
20多年時光流轉,施密特的“預測”成了真。如今,中國成為智利紅酒最大出口市場,智利也成為中國第一大鮮果進口來源地。一說起近年來在中國走紅的智利車厘子,施密特笑逐顏開。“11月起智利車厘子開始進入收獲季,產量最大的時候是次年1月、2月,而這段時間正好是中國春節。”施密特說,很高興智利車厘子也進入了中國人的年貨“清單”,越來越多中國人在春節時會帶上智利車厘子走親訪友。
從乏人問津到走俏熱銷,智利紅酒、水果在中國市場的待遇變化背后,是中國經濟社會的巨大發展。兩次出任駐華大使的經歷,讓施密特對此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敏銳感受。“我非常敬佩中國這70年來取得的成就,尤其是改革開放徹底改變了中國。”施密特說,“如今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超過30%,中國的繁榮與世界發展緊密相連。”
中國躍升智利第一大貿易伙伴
紅彤彤的車厘子,不僅見證了中國人越過越紅火的日子,也折射出中國與智利之間交融度越來越高的經貿往來。
智利是第一個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就同中方簽署雙邊協議、第一個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第一個同中國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拉美國家,而在自貿協定的帶動下,中智兩國經貿有了跨越式發展。“2010年我剛出任駐華大使時,美國、日本、德國是智利的前三大貿易伙伴,中國僅僅位列第十;如今中國已躍升為智利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施密特說。
依靠水果產業鏈生活的150多萬智利人因為對華貿易而獲利;一些智利小農舍借助中國市場的“東風”成為大公司……施密特對此深有體會,“如果中國發展好,智利也會發展好。”他對兩國拓展務實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抱有極高期待。
施密特欣喜地表示,兩國務實合作正從水果貿易擴大到服務、投資等更廣闊領域。2017年,中國企業收購智利魔獅酒莊85%的股權;2018年,中國企業以約40億美元收購智利鋰業巨頭智利化工礦業公司23.77%的股份;2019年,中國企業收購智利領先三文魚公司……
在施密特看來,這些投資對智利來說都是“大手筆”,為智利帶來了更多商業合作、經濟發展機會。
施密特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將成為未來智中務實合作的主軸。隨著兩國共建“一帶一路”的順利推進,包括基建、貿易、投資等各領域的合作將開創新局面。
很多智利人喜歡莫言的書
經貿領域的深度交融,促進兩國人民心靈不斷走近。施密特表示,智利政府正準備大力推動更多智利人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
“為了和中國商人更順暢交流,很多智利農民都在積極學習中文。”施密特表示,目前智利有不少機構提供中文教育。在首都圣地亞哥,一所以中國地名命名的小學“長江學校”率先開設中文課程,此后智利不少學校也引入中文課程。施密特說,孔子學院在智利廣受歡迎,他的女兒此前就在孔子學院學習中文,而且為了保持對語言的敏感度,現在還常常回孔子學院練習中文。
談到他本人學習中文的情況,施密特笑言:“我現在的中文詞匯量只有四五十個,漢語拼音的四聲實在太難了。”不過,語言壁壘并沒有阻擋施密特對中國文化的熱情,“我喜歡中國戲劇和音樂,無論風格是古典還是現代。同樣是芭蕾,中國芭蕾就有不同于西方芭蕾的獨特美感。”
對中國文化了解得越多,施密特對中國文化獨特之處的體會就越深。在施密特看來,悠久燦爛的中國歷史文化,至今依然躍動于普通中國人的生活之中。“每次讀孔子、老子,我都會加深對中國人思想行為模式的理解。”
2020年,中國與智利迎來建交50周年,施密特希望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活躍兩國人文交流,讓兩國人民走得更近。施密特表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智利詩人聶魯達多次訪華,他把中國人民稱作“兄弟”。為紀念聶魯達對兩國友誼所作的貢獻,2014年北京朝陽公園立了一座聶魯達雕塑。
施密特說,如同聶魯達讓智利文化在中國廣為流傳一樣,中國文學作品也讓更多智利人走近中國文化。中國作家莫言與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性人物馬爾克斯相似的風格,讓智利人感覺十分親切,很多智利人喜歡看莫言的小說。“我就很喜歡莫言的《紅高粱》,從中能夠了解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社會圖景。”施密特希望在智中建交50周年之際,通過舉辦兩國作家對話會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動,進一步拉近兩國人民的文化心理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