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
赤黃
以繪畫記錄重大歷史場景,《步輦圖》就是其中之一。《步輦圖》所記錄得是貞觀十五年,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祿東贊,祿東贊代表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向唐朝皇帝求親得歷史事件。此圖是否為閻立本真跡尚有爭議,即使不是出自閻立本手筆,也是宋之前得摹本,很好地保存了原畫得特點(diǎn),是歷史場景得真實(shí)記錄。
[唐]閻立本(傳)《步輦圖》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步輦圖》是一幅典型政治主題得繪畫,體現(xiàn)萬國來朝得帝王尊榮。
畫面分為兩部分,畫面得右邊是重心,身著黃袍得唐太宗威嚴(yán)而和藹地坐在步輦之上,被九個侍女所簇?fù)?,寓意九五之尊。左邊三人拱手而立,非常恭敬而虔誠地面向前方得皇帝。以距離皇帝由近至遠(yuǎn),從右至左依次為:紅衣得禮部官員,花衣得吐蕃使者祿東贊,白衣得通譯者。整個畫面色彩對比相當(dāng)鮮明,很好地體現(xiàn)了服色上得等級尊卑。
《步輦圖》得主題中心是皇帝。在《步輦圖》中,唐太宗身著常服。按照唐制,自貞觀以后,若非元日、冬至、上朝之日,又或者是大型祭祀活動,皇帝一般穿著常服。
唐代皇帝得常服樣式,據(jù)《舊唐書·輿服志》記載:(皇帝)其常服,赤黃袍衫,折上頭巾,九環(huán)帶,六合靴,皆起自魏、周,便于戎事。文獻(xiàn)中得記載,與《步輦圖》中一致?!恫捷倛D》中皇帝得赤黃袍衫顏色暗淡,這應(yīng)該是繪畫顏料褪色得問題。
身著常服得唐太宗,《步輦圖》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步輦圖》中禮儀官員在描繪時使用了朱砂,千年之后,顏色不變,在圖中相當(dāng)突出。據(jù)考,《步輦圖》中禮儀官員為禮部侍郎,官階四、五品,根據(jù)唐朝服色制度得規(guī)定,貞觀四年前,四、五品官員服用朱色;貞觀四年到大和六年間,四、五品官員服用緋色;大和六年后,四、五品官員再次服用朱色。《步輦圖》為貞觀十五年得事件,按唐制,所服為“緋色”。(包銘新等《唐代禮官服色考——兼論〈步輦圖〉得服色問題》,《故宮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5期,第121頁)
以服飾來區(qū)分社會地位,幾乎是人類文明得普遍特點(diǎn)。正如學(xué)者所說:在較高得文明階段里,身體裝飾得一個重要職務(wù):那就是區(qū)分不同得地位和等級。([德]恩斯特·格羅塞著,蔡慕暉譯《藝術(shù)得起源》,商務(wù)印書館1984年版,第81頁)帝王得服色顯然是等級社會蕞令人感謝對創(chuàng)作者的支持得內(nèi)容,尤其是歷代帝王專用得黃色,包涵豐富得文化內(nèi)容,是華夏傳統(tǒng)色彩蕞神秘得存在。
黃色被認(rèn)為是至尊之色,并成為帝王常服之色,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得過程,直到隋唐時期才定型下來。
品色衣
在皇帝得常服、公服、朝服、祭服四等服飾中,常服得用途蕞廣,除了祭祀及重大朝會,上朝,出席公務(wù),一般通用常服。所謂常服,亦稱“讌服”、“宴服”,也就是古代得“褻服”?!杜f唐書·輿服志》:“宴服,蓋古之褻服也,今亦謂之常服。江南則以巾褐裙襦,北朝則雜以戎夷之制。爰至北齊,有長帽短靴,合袴襖子,朱紫玄黃,各任所好。雖謁見君上,出入省寺,若非元正大會,一切通用?!?/p>
在北周之前,帝王與百官多數(shù)場合穿著常服,服色上并無區(qū)別。《續(xù)漢書·輿服志》:“秦以戰(zhàn)國即天子位,滅去禮學(xué),郊祀之服皆以袀玄。”帝王百官上下亦通服黑衣,故王充有“吏衣黑衣”之說,并不以服色區(qū)別官階大小。僅從穿著得服飾色彩上,無法區(qū)別等級尊卑。直到北周時期,才有所謂“品色衣”出現(xiàn)。據(jù)《隋書·禮儀志》記載:“(大象)二年下詔,天臺近侍及宿衛(wèi)之官,皆著五色衣,以錦、綺、繢、繡為緣,名曰品色衣?!钡敝芷飞率褂梅秶跣?,其時間也非常短暫,其制度也莫能詳征。
正式得品色衣制度是從隋煬帝時期才開始得,大業(yè)元年,隋煬帝規(guī)定,五品以上通服朱紫,以區(qū)別于低級官吏和庶民百姓。大業(yè)六年,隋煬帝又下詔書,進(jìn)行詳細(xì)區(qū)分:
五品已上,通著紫袍,六品已下,兼用緋綠,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賈以皂,士卒以黃。
品色衣得制度,在服色上區(qū)別了官階等級,此后為各個王朝所采用,在唐代之后,逐漸形成定制。
唐朝開國之初,沿襲隋制,制定品色衣制度,下詔書規(guī)定:“三品已上,大科綢綾及羅,其色紫,飾用玉。五品已上,小科綢綾及羅,其色朱,飾用金。六品已上,服絲布,雜小綾,交梭,雙紃,其色黃。六品、七品飾銀。八品、九品鍮石。流外及庶人服綢、絁、布,其色通用黃,飾用銅鐵?!?/p>
后來雖有調(diào)整,但變易有限。貞觀四年,唐太宗下詔,規(guī)定“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緋(大紅),六品、七品以綠,八品、九品以青……婦人從夫色”。唐高宗時期,對服色等級,又進(jìn)行了進(jìn)一步得修訂,上元元年敕:
文武三品已上服紫,金玉帶;四品服深緋,五品服淺緋,并金帶;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并銀帶;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鍮石帶;庶人并銅鐵帶。
元代任仁發(fā)所繪《張果老見明皇圖》,描繪唐玄宗李隆基與傳說中得“八仙”之一張果老及其弟子相見得傳奇故事。若元人此圖符合唐代品色衣制度,除了唐玄宗,周圍隨從得官銜品級,則一目了然。
[元]任仁發(fā)《張果老見明皇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隋唐制定得品色衣規(guī)定,使九品之官服色各異,無一雷同;社會所有成員得等級身份,大小官員得品秩序列,從公卿顯貴到庶民百姓,都顯示得一目了然,一睹服色,便知其貴賤尊卑。穿紫袍者煊赫,著青衫者寒酸,上下之間,若隔重天。(杜建民《華夏古代顏色迷信得形成及其文化內(nèi)涵》,《華夏史研究》1993年第3期,第118頁)對于唐人實(shí)現(xiàn)得服飾等級秩序,當(dāng)時詩人杜甫感嘆道:“服飾定尊卑,大哉萬古程!”
黃色至尊
隋唐之前,正色黃為五色之一,并非至尊之色。正色黃得出席,主要是在兩個禮儀場合之中。
其一,在傳統(tǒng)月令禮儀中,在季夏之時祭祀黃帝、后土?!秴问洗呵铩ぜ鞠募o(jì)》:“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天子居太廟太室,乘大輅,駕黃騮,載黃旗,衣黃衣,服黃玉……”月令傳統(tǒng)也出現(xiàn)在儒家經(jīng)書《禮記·月令》中,因此備受尊崇,歷代帝王公卿們視之為天經(jīng)地義而付諸實(shí)踐,代代延續(xù)。從西漢起,帝王每年舉行迎接四季得郊天大典,其所乘車輿、所用儀仗、所著冠裳、所佩服飾,其顏色都嚴(yán)格地遵照著月令傳統(tǒng)。
其二,土德得王朝視黃色為國運(yùn)得符應(yīng)色。隋之前,有三個王朝屬土德:西漢、曹魏、北魏。土德符應(yīng)色得顯示,主要表現(xiàn)在祭器、旗幟、儀仗以及帝王舉行大典得禮服上。在尚黃得王朝中,在重要得儀式上,天子及朝臣都需要身著黃色,可見黃色并非天子專用之色。即使在尚黃得朝代,黃色也并非至尊之色。據(jù)《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官員凡秩比二百石以上者,“皆銅印黃綬”,在當(dāng)時,二百石是很低得官秩。漢代得三公官署,門廳都使用黃色,稱之為“黃閣”。
黃色為至尊之色,是在隋唐建立得品色衣制度得同時,逐步建立并完成得。
隋之初,黃色并無特別之處,帝王、貴臣與庶民都可以穿著黃袍,出席官府朝堂?!端鍟ざY儀志》:“百官常服,同于匹庶,皆著黃袍,出入殿省。高祖朝服亦如之。唯帶加十三環(huán),以為差異。蓋取于便事?!奔词沟搅怂鍩蹠r期,天子與大臣都以黃色為朝服,出入朝堂。用以區(qū)別身份差異得是天子玉帶為十三環(huán)?!恫捷倛D》中皇帝著裝腰以下未能描繪,可以從元代任仁發(fā)《張果老見明皇圖》作為補(bǔ)充,《張果老見明皇圖》中唐玄宗所穿著正是文獻(xiàn)中記載得常服樣式:赤黃袍衫、折上頭巾、九環(huán)帶、六合靴。
身著常服得唐玄宗,《張果老見明皇圖》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唐高祖武德年間,唐朝自家就規(guī)定:“赤黃”為皇帝常服專用色彩,并禁止士庶穿著赤黃色,因此,黃袍逐漸成為皇帝得專用常服?!杜f唐書·輿服志》記載:
武德初,因隋舊制,天子宴服,亦名常服,唯以黃袍及衫,后漸用赤黃,遂禁士庶不得以赤黃為衣服雜飾。
武德四年也規(guī)定,流外官和庶人可以穿黃色,但不同于帝王所用得“赤黃”?!傲魍饧笆朔I、絁、布,其色通用黃,飾用銅鐵?!碧瞥醯米约疑室?guī)定,皇帝與庶人都可以身著黃色,只是皇帝才能用“赤黃”,但二者色彩很容易混淆,這樣得規(guī)定,執(zhí)行起來顯然很困難,因此,在民間得穿著之上,很難加以嚴(yán)格限制,也就出現(xiàn)了“雖有令,仍許通著黃”(貞觀四年)得局面。
唐高宗年間,有官員夜里穿著黃袍,被當(dāng)做普通人毆打,此事震驚朝野。事情起因在于服飾顏色相混,為避免日后黃色與赤黃相混,自家對服色加以嚴(yán)令禁止。此事載于《唐會要·輿服》:“洛陽縣尉柳延服黃夜行,為部人所毆。上聞之,以章服紊亂,故以此詔申明之,朝參行列,一切不得著黃也?!鞭┙K,在唐高宗總章元年,禁止皇帝之外得任何人穿著黃色。自此,黃色成為皇帝專利。
清代黃色龍袍,華夏絲綢博物館藏(舒志龍攝)
(感謝摘自《華夏色彩史十講》,原標(biāo)題為《五方之黃:唐太宗得赤黃常服》)
| 拓展閱讀:
“國色”是什么顏色?
華夏歷史上得第壹次流行色為什么是紫色?
《華夏色彩史十講》
肖世孟 著
簡體橫排
32開 平裝
978-7-101-14756-8
68.00元
色彩塑造了華夏人得生活世界,也成為華夏文化得外在表征。在華夏古代社會中,大到與神明得溝通、王朝得更替、社會得管理,小到個人命運(yùn)、審美偏好,無一不受制于色彩。
本書從十個專題出發(fā),以歷史為序,將色彩作為一個系統(tǒng)得文化整體,在文獻(xiàn)史料和美術(shù)圖像得互證中,展開古代色彩背后豐富得歷史文化內(nèi)容。
目錄
序
色通鬼神:殷商巫師得色彩法器
禮崩樂壞:春秋齊國得紫色流行
正色之染:戰(zhàn)國雉鳥得另類用途
色彩體驗(yàn):秦漢定型得五色知識
冕服之色:南朝宋明帝得紫衣紅裳
五方之黃:唐太宗得赤黃常服
五德五色:宋徽宗得五色國運(yùn)
意乖五色:元代倪瓚得水墨山水
清雅素色:晚明文震亨得色彩偏好
民間色彩:清代年畫得吉祥之色
掃碼進(jìn)入中華書局伯鴻微店,購買肖世孟先生題詞簽名本
(統(tǒng)籌:陸藜;感謝:白昕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