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城4年完成30處文物建筑騰退,部分用于彌補民生短板
京報館、云南新館等7個文物修繕工程已經啟動。
新京報快訊(記者 戴軒)作為反映北京都城歷史變遷的代表性地區,西城區擁有大量文物建筑資源。1月6日,記者從今年西城區“兩會”了解到,西城區4年完成30個項目騰退,泰安里、護國觀音寺、福州新館文物修繕工程已完工。
?
西城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劉冀介紹,西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工作,率先制定并啟動實施了《北京市西城區“十三五”期間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行動計劃》,提出了騰退一批、修繕一批、合理使用一批、新增認定一批不可移動文物,以及建設一批主題博物館(展覽館)的“五個一批”工程。
?
自2016年以來,西城開展文物建筑集中騰退工作,四年來已啟動實施52個項目,目前已有30個項目完成騰退,使得一批塵封已久、長期被不合理使用的文物建筑解放出來。
?
隨著文物騰退工作深入推進,騰退后文物修繕工作全面展開,2019年新市區泰安里、護國觀音寺、福州新館文物修繕工程已完工,其中福州新館已作為北京市林則徐禁毒教育基地實現對社會公眾開放,京報館、云南新館等7個文物修繕工程已經啟動。
文物修繕后如何利用?西城區文化和旅游局調研員賈文靜介紹,大概分為兩個方向。一部分結合社會力量,對文物進行活化利用并開放,如磚塔胡同萬松老人塔院落變身閱讀空間、郭守敬紀念館引入社會單位委托運營等;另一部分則作為政府補充民生短板的場所,用于增加學位、社區公共文化等民生資源。
新京報記者 戴軒
編輯 白爽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