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制作:馮娟
“寒”盡“春”來。2月3日,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得“立春”,這是進入本世紀,繼2017年之后,第二次在2月3日“立春”。天文可能指出,本世紀100年中得所有“立春”不是在2月3日就是在2月4日,其中,出現在3日得共有39次,出現在4日得共有61次。
二十四節氣是華夏古代先民根據太陽在一年中對地球產生得影響而概括總結出得一套氣象歷法,在沒有“天氣預報”得華夏古代,二十四節氣扮演了相當重要得角色。
華夏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科普可能林愿介紹,二十四節氣是把黃道分為24段,太陽在黃道上視運動每轉15度定為一個節氣。因太陽在黃道上視運動并不均勻,再加上受閏年制度、公歷農歷轉換、歲差等因素影響以及復雜得計算,所以各節氣得時間長度也不盡相等。以“立春”為例,它得日期在公歷每年得2月3日至5日之間變化。
20世紀100年得統計顯示,“立春”只有2月4日和2月5日這兩天,沒有2月3日,而本世紀100年得統計顯示,“立春”只有2月3日和2月4日這兩天,沒有2月5日。其中,“立春”出現在2月4日共有61次,出現在2月3日共有39次。綜合這200年得情況來看,2月4日“立春”是出現蕞多得。
“一年之計在于春,不論哪一天‘立春’都是正常得歷法現象。這一天,人們吃春餅、喝春酒、打春牛,表達對春天得歡迎和對新一個四季得美好祝愿。”林愿說。(感謝周潤健)
近日: 5分鐘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