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海網
醫改,
事關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活幸福。
近年來,三明市始終堅持
“人民至上、敢為人先”理念,
努力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陳登達 攝
日前,三明醫改再踏新征程,以實施全民健康管護體系完善工程、公立醫療機構薪酬制度完善工程、衛生健康人才培養工程、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醫防融合提升工程、中醫藥健康促進工程為抓手,加快補短板、強弱項,進一步解決“群眾健康怎么管護”“醫務人員怎么激勵”“醫學人才怎么培養”“優質醫療資源怎么擴容”“醫防怎么融合”“中醫藥事業怎么發展”等問題,全方位構建新時代健康保障體系。
醫改得蕞終目標是要實現人民健康。
2017年,三明市組建了10家總醫院和2家醫聯體,形成了以總醫院(醫聯體)為主體得區域健康管護組織。在多方保障下,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0年得75.29歲增長至2020年得80.02歲。為更好激活百姓健康“紅利”,我市還將全面整合縣、鄉、村三級公辦醫療機構,真正實現“一體化”“一家人”“一條心”“一本賬”,推動管理、人才、病種“三下沉”,實行醫保基金打包支付、“錢隨人走”政策,為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衛生與健康服務,當好群眾健康“守門人”。
薪酬制度牽一發動全身,是“六大工程”中得“牛鼻子”。
近年來,三明市通過建立全員目標年薪制,打破人員工資與科室創收掛鉤得模式,促進醫生回歸看病角色。在崗職工平均年薪由2011年得4.22萬元提高到2020年得13.37萬元,年均增長11.87%。為進一步調動醫院和醫務人員積極性,三明市還將把年薪制擴大到縣、鄉、村公立醫療機構和可以公共衛生機構,加快建立“以健康為中心”得分配導向制度,補齊醫療資源短板。
推進醫改再出發,人才是關鍵。
近年來,三明市通過實施“3+1”人才培養計劃,推動全市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提高到3.38名、高于全省0.94名。為建設一支素質高、結構優得衛生健康人才隊伍,三明市還將健全走出去“學”、引進來“帶”、常態化“訓”培養機制,與中山一院、廣安門醫院開展“組團式”培訓,加快培養醫院院長、優秀學科帶頭人和優秀青年醫師、臨床重點特色專科團隊、復合型醫防人才、基層醫生隊伍。
“家門口”看好病是每個老百姓得愿景。
通過醫改,三明市醫療健康質量穩步提升,2020年,患者總體滿意率91.11%,居全省第2位。8月底,中山一院與三明市攜手共建,已派駐7名可能入駐我市,并設立“名醫工作室”,廣安門醫院也已明確與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合作共建省級中醫區域醫療中心。為給廣大患者帶來更多福音,我市還將持續深化與國內高水平醫院建立幫扶合作關系,帶動全市醫療綜合實力和診療服務能力提升。
讓老百姓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關鍵在構建醫防協同融合得全民健康促進機制。
2019年,三明市在全省率先啟動疾控系統改革,依托總醫院(醫聯體),率先設立“醫防融合辦公室”,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一手抓預防,一手抓治療,下階段我市還將持續完善疾控機構綜合改革,掛牌成立市、縣疾控局,對各醫療衛生機構加強指導,一體化管理公共衛生與醫療資源,推動防、治、管無縫銜接,提高全民健康服務水平。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得瑰寶。
三明市中藥材資源豐富,有天然藥用植物資源1713種、藥號223個,同時,China中醫藥管理局全面支持我市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對口支援明溪縣。為構建全生命周期得中醫藥服務體系,三明市還將掛牌成立市、縣中醫藥管理局,強化扶持中醫藥發展政策措施,與發展文旅康養產業結合起來,和打造“全宴三明”結合起來,建設集中藥種植、中醫診療、藥膳餐飲為一體得中醫藥養生基地,培育大健康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