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補壹刀:危機中“被忘卻的”伊拉克,這種悲哀中國人懂!
執筆/李小飛刀
美國和伊朗因無人機“暗殺”事件點燃的火焰仍沒有熄滅的跡象。在輿論焦點集中于美伊兩家時,昨晚,這起事件真正的“當事國” ——伊拉克的議會突然通過決議,敦促包括美軍在內的所有外國軍隊撤出伊拉克。
然而,這項經過議會民主程序通過的決議,遭到西方民主的中心美國無情嘲諷。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對福克斯新聞說,“我們相信伊拉克人民會希望美軍繼續留在伊拉克。”而特朗普的回應則更加赤裸。他威脅對伊拉克實行“前所未見的制裁” ,伊拉克還需要償付美軍基地建設費用和軍隊維護費用。
一個世界大國與一個地區性大國在自己國家的土地上燃起火焰,自己卻連維護基本的國家主權都做不到,多少國際組織、國際法、NGO仿佛都緘默了,國際秩序撕下了它最后的面具,里面一層寫著: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刀哥的伊拉克朋友歐瑪告訴刀哥,伊拉克普通民眾心里有一種感覺:他們不想誰都來干涉伊拉克,大國不應該來伊拉克的土地上處理他們之間的事。 但是伊拉克人也很分裂,一部分人在慶祝,一部人很悲哀。
這味道,中國人曾經很熟悉。
何日醒
“遼東半島風云緊,強俄未撤兵。
嗚呼東三省,第二波蘭錯鑄成。
哥薩克隊肆蹂躪,戶無雞犬寧。
日東三島,頓起雄心,新愁舊恨并。
艦隊連檣進,黃金山外砲聲聲。
俄敗何喜,日勝何欣,吾黨何日醒”。
這首名為《何日醒》的歌,是清末民初的時候,由愛國人士夏頌萊作詞,收集于1904年出版的《學校唱歌集》 一書中。歌詞描寫近代中國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甲午戰爭等重大國恥事件,而所謂“俄敗何喜,日勝何欣”,講的是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爆發前,中國已然經歷多少屈辱敗仗,而日俄的屈辱味道卻分外不同。 如果以前還是戰與敗的話,在日俄戰爭中,由于清政府在自己的土地上嚴守“中立”,中國人已經連拿起槍來抵抗的機會都不存在了。 這種滋味,成為影響很多中國近代志士一生的轉折點。
比如魯迅,這個我們課本里都學過。魯迅當時正在日本仙臺醫專求學。作為一個中國人 ,他感受到了歧視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
更讓魯迅難受的是在課間放映的日俄戰爭的記錄片,當時畫面中出現了一個給俄國做偵探的中國人被日本兵抓住后要槍斃的情形。圍觀的也是一群中國人。課堂上傳來歡呼聲。“這種歡呼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
再比如周恩來,這個知道的人相對少一些。1911年,當時正在奉天讀官立東關模范學校的周恩來到同學何履禎、何天章的家鄉奉天南郊沙河南岸的魏家樓子度暑假,日俄戰爭時期,魏家樓子是俄軍指揮部所在地。何履禎的爺爺何殿甲帶他們到戰爭故地,告訴他們,當時俄軍司令——也是沙皇的駙馬在戰爭中陣亡,沙俄為此修了一座高大的紀念碑,故意修成佩劍形狀插在沙河南岸的山頭上。而日本人也針鋒相對,在對面山上修了一座更高大的佩刀形狀紀念塔,也插在沙河南岸。
戰爭期間,何家有4人遭殺害,2人受重傷,真是國恥家仇。兩大國卻在此樹立紀念碑,顯然根本沒有把中國人放在眼里,而清政府連一個屁也不敢放,一個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國家哪里還有主權,中國人哪里還有一點尊嚴。
時年12歲的周恩來作了個比喻,“張家和王家打仗, 打到我們李家, 在我們李家殺人放火,毀壞財物,真是欺人太甚了。 ”
他當場唱起了《何日醒》:
“俄敗何喜? 日勝何欣? 吾黨何日醒? ! ”
有學者認為,1955 年蘇聯和中國商談從旅順撤軍時,蘇聯提出要在旅順建立日俄戰爭時戰死的俄軍馬卡洛夫中將紀念碑和其他陣亡者的方尖碑,遭周恩來拒絕,恐怕這一決定也有當年目睹戰爭故地的影響。
瓜分
“瓜分” ,這是日俄戰爭開始前,中國國內有識之士對國際國內形勢的主要判斷。
“現在俄羅斯已搶了東三省 , 各國都要學他的樣 , 瓜分我中國。瓜分的圖已經印出來了。我們十八省的地方都已經派定,那幾省歸那幾國,不出幾個月,我中國就沒有了。我國四萬萬同胞 , 無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都要做各國的奴隸牛馬了。”
“俄國奪了我們東三省,我們不去要回來,各國也都要奪我們的地方,我們中國的地方都要歸外國人了。”“河山割據誰恢復,漢族何曾嗜作奴。寄語同胞四萬萬,不鋤異種便非夫。”
怎么“恢復”呢?
有一部分人認為,一旦中國對俄開戰,日英美等國肯定不能作壁上觀,而中國應當聯日抗俄。
而吃過甲午敗仗的清政府一開始認為,俄國人比日本人好,應該聯俄抗日,后來沙俄漸漸暴露本性,又寄希望于英美,左支右絀,戰爭一爆發,更沒能力干預,只能宣布“中立”,為此還劃定了熊岳城至安東縣界街一線以南為“指定戰地”。
大象打架,螞蟻遭殃。
大象不會理睬螞蟻給他劃出的界限。而“蟻民”們是怎樣的遭遇呢?
歷史資料中記述,東三省民眾“受禍之慘,較庚子年北京實倍蓰焉。 ”
“自旅順迤北,直至邊墻內外,凡屬俄日大軍經過處,大都因糧于民。菽黍高粱,均被芟割,以作馬料。縱橫千里,幾同赤地。”
“蓋州海城各屬被擾者有300 村,計遭難者 8400 家,約共男女5萬多名。”
遼陽戰場“難民之避入奉天省城者不下3萬余人”。“烽燧所至,村舍為墟,小民轉徙流離哭號于路者,以數十萬計。”
東北人民“陷于槍煙彈雨之中,死于炮林雷陣之上者數萬生靈,血飛肉濺,產破家傾,父子兄弟哭于途,夫婦親朋呼于路,痛心疾首,慘不忍聞。”
整個日俄戰爭使 2 萬中國人死于戰火,財產損失折銀 6900 萬兩。
戰爭結束后,清政府曾提出過參加日俄談判的要求,被無情拒之門外。
日俄戰爭雖然不是中國與侵略國之間的戰爭,它帶給中國人的切膚之痛卻不在侵略戰爭之下,某種程度上有過之。中國人更深切的認識到,挽救民族危機靠不了別人,要團結起來自救,要把民族命運握在自己手里。
當時由蔡元培、陳競全、劉師培等人創辦的刊物《俄事警聞》刊登的一篇評論寫道:歐洲自 19 世紀以來,民族主義一變而為帝國主義,平權之說一變而為強權之說。于弱小之邦 , 莫不托保護之名而蔭以干涉其內政。如美人之于古巴,法人之于越南,俄人之于西比利,皆實行帝國主義者也。”
現在列強對中國,也是實行“帝國主義 ”,但是普通民眾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從而“不能防禍于未然,談笑漏舟之中,坐臥積薪之上 ”。如果再這樣不肯爭口志氣,我們偌大的中國就要被列強“一塊塊割下去,好個偌大的四萬萬英雄好漢,也要給人家做奴才,婦女給外國人奸淫,財產給外國人受用,自己的田園自己也做不得主了,自己的房屋自己也不能夠居住了 ”。
因此“不拘什么地方人,要是各顧各的,眼看著別地方人受這個苦,由他去受外國人虐待,不曉得幫幫他,各國看我們中國人容易欺侮,沒有人打抱不平,瓜分之后,各處的人還都要像東三省哩!”因此,在國難當頭之時,所有中國人應該“趕緊預備預備,預備把自己的中國救回來 ”,“愛中國,中國覆了我們復,中國亡了我們撐 ”。
免費午餐
中國曾經深陷大國瓜分命運的泥潭,中國人走出來了。
如今伊拉克同樣深陷泥潭,伊拉克民眾又作何打算?
歐瑪告訴刀哥,2003年時,伊拉克老百姓本來生活得好好的,一些伊拉克的社會精英,像教授、律師這些人,通過國外媒體接受了西方的思想,他們告訴年輕人要爭取民主、爭取自由,說美國人會幫助伊拉克人重建,把伊拉克的未來搞得很漂亮,大家當時聽信了這一套。
伊拉克戰爭后,美國人的承諾根本沒有兌現,參與伊拉克重建的早期是日韓的公司,現在主要是中國公司,還有一些德國公司,在伊拉克的美國公司是零,一家都沒有,都是謊言。
2003年之前,伊拉克社會治安很好,房子不用買,只要你好好工作,國家免費分配。而現在伊拉克的年輕人是買不起房子的。
現在伊拉克物價很貴,1公斤牛肉折合人民幣大概要180塊,大家的工資都很低,大部分人一個月不到4000塊錢。教師、醫生、警察和國家公務人員生活不如往年。
因為政府沒有考慮到老百姓,一天一個政府,政治非常混亂。伊拉克國家電網一天只能保證供電3~5個小時,人們只能自己買柴油發電機發電,社會基礎設施越來越差,失業率越來越高,導致犯罪率也越來越高,年輕人想找個工作非常非常難。他認識一個朋友以前是牙科醫生,現在在一個工地里面做電工。
伊拉克有6個主要民族,50多個大小黨派,在對美伊這件事上,伊國內也很分裂,有人不喜歡伊朗,也有人希望伊朗能把美國人打跑。
“但是你知道,伊朗人來伊拉克也不是免費的”。
過去,英國人曾經說要幫助伊拉克人把奧斯曼帝國打跑,結果奧斯曼帝國跑了,英國人卻不走了。
“現在,誰知道呢?”
這句話意味深長。
歐瑪說,其實伊拉克人最大的遺憾,是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黨來執政,伊拉克人是希望能有這么一個“正能量”的黨,能把伊拉克管起來。伊拉克是一個很好的國家,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如果有這么一個黨把大家團結起來,相信伊拉克五年之內會非常輝煌。
當然,西方是不會允許這樣的黨在伊拉克做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