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許晟:為什么說宋瓷是中國美學的頂峰?
宋瓷到底美在哪里,如何去欣賞宋瓷的美,這是大多數人難以回答的問題。為什么馬未都說宋瓷是中國美學的頂峰?為什么日本歷史學家認為“宋瓷是貫通古今東西、人類所能得到的最美器物”?在新近出版的《遇見宋瓷》一書中,許晟從文化與美學的角度,給出了答案。
為什么馬未都說宋瓷是中國美學的頂峰?為什么日本歷史學家認為“宋瓷是貫通古今東西、人類所能得到的最美器物”?
名窯蜂起、名瓷迭出的宋代是傳統制瓷工藝發展史上一個非常繁榮昌盛的時期,它上承唐代瓷器發展開端,下啟元、明、清時代瓷器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聞名世界的著名窯口,這些著名窯口生產了大量傳世的名瓷,也成為后世收藏學家們趨之若鶩的重要收藏品。
在學者、藝術評論家許晟看來,宋瓷是以最苛刻的標準,追求最美的色彩與質感,經歷數萬次失敗才能成功一件的頂級前衛的藝術品,是宋代人窮極人力而后敬畏天意的藝術表達。而在宋朝之后,瓷器再沒有如此不惜工本、不顧一切地追求前所未見的美感。而且,宋瓷之美,不僅僅是其器物本身,還展現在對周邊國家文化上的影響,像高麗青瓷里的不少工藝紋飾就和磁州窯有關。
許晟針對80余片頂尖瓷片,拍攝并精選了兩百余幅高清照片,并逐一對宋瓷的藝術特色與美學成就進行賞析,將自己對頂尖宋瓷片的獨到的審美洞見與審美直覺做成一份“審美報告”,形成了《遇見宋瓷》一書。在他眼中,宋瓷不是塵灰密布的出土文物,而是“人類所能制造的最美器物”,是“天上的光海里的鹽”,是“枕邊的充電器或洋娃娃”。宋瓷到底美在哪里,如何去欣賞宋瓷的美,這是大多數人難以回答的問題。
以下內容節選自許晟所著的《遇見宋瓷》一書,已獲出版社授權刊發。
摘編丨何安安
《遇見宋瓷》,許晟著,上海三聯書店2020年1月。
為何宋瓷是最美的人造器物?
頂尖的宋瓷所追求的,便是用自身可見的色彩與質感,去包容這個世界帶給人的、各種難以形容的經驗和感受。有時候,它們就像天上的光,海里的鹽;另一些時候,它們又像是枕邊的充電器和洋娃娃……我想,這就是它足以讓最挑剔的人也被感動的原因。對每個人來說,宋瓷的美都是陌生的,但又是可以感同身受的。它們就像是一首首從未聽過卻被期待已久的歌,可以讓素不相識的人分享某個一閃而過的念頭,或者生活中某些難以說清的部分。它們就像是宋人站在人類的角度,對著這個創造了人類的世界,寫了一首詩,或者發出了一聲感嘆。
擁有傳奇色彩的“秘色瓷”殘片。所謂“秘色”,除了工藝更加精致外,更強調簡潔的釉色與質感,這是對唐代以華麗風格為主的美學的巨大突破。
頂尖的宋瓷有一個共同點:它們沒有任何具體的紋飾,也沒有任何華麗的造型,看上去都十分簡潔。它們所有的美集中在兩處:一個是色彩,一個是質感。在瓷器發展的歷史中,只有宋代的高檔瓷器,對簡潔的美學有著深入的理解和執著的追求;也只有宋代的高檔瓷器,是以不計成本的方式,以最苛刻的標準,追求最好的色彩與質感。它們不是作為工藝品被制作的,而是作為當時最前衛的藝術品被創造的。
審美是非常個人化的行為,對美的判斷也是如此。但是,“美”仍然有自身的尺度。“尺度”不能決定個人的好惡,也不能判斷作品的“好壞”;但是,它可以展現被衡量的對象所揭示的內涵,以及所跨越的時空。每個事物都可以用不同的尺度去看待,而宋瓷的特別之處在于,它可以存在于追問最深、跨度最廣的尺度當中。因此,即便對今天的當代藝術研究而言,宋瓷仍然是一個無法取代的參照。
越窯粉盒蓋的殘片,擁有溫潤內斂的翠綠釉色以及克制的印花紋飾,是越窯釉色與質感的代表。
宋瓷與宋朝的聯系
宋代藝術之所以成為更為廣闊的、世界文明與文化之流變中的一部分,就在于它為人類提供了審視自身與世界的契機。它不是基于任何既有的、封閉的文化線索或者審美趣味的一時之作,而是植根于宋代社會和文明形態的變革。它們的美感源于文明形態在變革時產生的活力。這種活力可以脫離自身的時代背景,讓人發現存在于自我與世界之間的,更為基礎、更為深刻的聯系,并由此為后世提供取之不盡的靈感。因此,宋代藝術雖然理所當然是“典型”的中國藝術,卻不是任何“規范”的中國藝術。
它們所展示的,并不是任何定型的“傳統”,而是新思想誕生之時所獨有的,文明與文化的無限生機。它們來自爆發式出現的無盡靈感,充滿力量的創造,以及爭先恐后的、個人英雄式的思想和藝術探險。
工藝水平較高的純黑釉面,雖然沒有使用“細白胎”工藝,但胎質潔白緊實,釉面平整潤澤。
“中華文明”作為一個整體被梳理和書寫,正是在宋代。可以說,當一個文明具備了自覺意識的時刻,也就是將自己“文而明之”的時刻,才算是迎來了屬于自己的世界和真正的開端。這樣的時刻是藝術與文化的黃金時刻。
宋瓷就誕生于這一時刻。它們的美不屬于任何既有的傳統。它們存在于令一個偉大的“傳統”得以形成的時空與活力的流轉中。它存在于這樣的尺度里。
為何要欣賞宋瓷?
宋瓷所代表的不是“東方”,也不是“古代”,它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優雅文明所留下的物證。這些瓷片在破碎之后更加純粹的狀態,以及它們所重現的細節,都提示著人類對美的追求所能達到的極致,以及背后驅動這一切的精神世界。它們是如此美好,以至于無法讓今天的人們停留在對往昔的追憶里,而是從廣闊的時空圖景中重拾信心,并意識到今天的一切與天地宇宙之間的永恒聯系。一切當代的焦慮和挑戰,無論它們看起來如何,都來自人對美好事物的天生熱愛。
更淺的“灰藍色”釉面。官窯釉面在灰度上的變化極其豐富細膩,這一片的美感由微妙色感而來。
欣賞宋瓷不是為了停留在過去,而是為了在連接古今的色彩與質感里,尋找人在現代社會中常常丟失的東西。那是一種單純的愛美之心;或者,一種人與自然之間天然存在的、精神性的聯系;一種人在自然的寵愛之中所獲得的溫暖與驕傲。宋瓷的美是基于這種聯系 而誕生的,在今天,又成了人們找回這種聯系的線索和依據。
為什么要欣賞瓷片?
因為色彩與質感的緣故,宋瓷之美最純粹的時候,就是它們成為碎片的時候。越是破碎,它們的色與質就越是奪目。于是,就像所有的碎片一樣,宋瓷的碎片脫離了所有的實用性,用殘缺的形體換取到靈魂的綻放。這本書所展示的,就是最好的宋瓷的碎片。讀者甚至不用把它們看作宋瓷,而是看作一塊顏色,一束光,一個音符,一陣風,或者風里飄散的花瓣……在造物的韻律里,它們都是一樣的。
十分典型且飽滿的“銀油滴”窯變。
本文選自《遇見宋瓷》一書,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
原文作者丨許晟
摘編丨何安安
編輯丨羅東
校對丨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