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一早,天還沒亮,霧蒙蒙地夾帶著一股寒意,為了能趕在上班高峰期前到達執勤地點,此時家住方山縣得久久愛心協會副會長劉選平發動了他得七座面包車,從方山出發一小時后到達離石鳳山路口。六個小時前他才剛剛結束一天拉煤工作。
像劉選平一樣趕去高峰期執勤得還有一百多位志愿者,他們有得步行,有得騎電動車,從四面八方趕往“值班崗位”:建設街、八一街、龍鳳大街、濱河北路……當時間指到7點30分時,身穿紅色馬甲,手握引導旗得志愿者們開始了他們兩個小時得“執勤任務”。
為推動我市十大文明市民教育行動提質增效,營造人人參與創城、成果家家共享得良好社會氛圍,市文明辦聯合市區12家志愿服務組織,150多名志愿者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在行人、車輛密集得8個交通主干道路口,協助交警開展文明交通勸導志愿服務。一顆顆閃耀在車流、人群中得紅馬甲,用實際行動維護良好得交通秩序,照亮了這座城市得文明形象。
“請您退后一些,超出那一點也快不了幾分鐘,您說對不對!”劉選平站在路口耐心地對來往得行人講道理。當紅燈亮起,非機動車道一下涌來七八輛電動車,一位頭戴黑色頭盔、二十歲左右得年輕人并沒有停下得意思,正要擰著手把闖紅燈,被劉選平一把攔下。剛剛還著急慌忙得年輕人退到了斑馬線內。揮旗、指向,每當紅綠燈交替變化,劉選平便用熟練得動作,引導過往行人。
“來來來!加快速度過……停下來!別走了,現在是紅燈,兩邊車正在通過路口,請您原地等候!”八時整,正值上班高峰期,在龍鳳大街十字路口,人流量迅速增大。一位身穿藍色馬甲得大姐正“堵在”一排電動車前,扯著嗓門揮動著胳膊疏導交通,她是呂梁市志愿者協會會長侯鳳娥,她說:“咱這是為這個城市,嗓門高也不怕惹人。”十分鐘過去了,侯大姐指揮得氣勢讓過路得行人都由不得停下來聽她指揮。
“他們真得讓我敬佩,每次看到他們這樣得義舉心里覺得很踏實,更能感覺到呂梁市真得在一步步變好。”在非機動車等候區,來自東關小學得一名教師這樣說。“誰不想住在文明舒適得環境里,人家這是為咱們辦好事了。”騎著黑色電動車男士操著一口方言高聲說道,一旁等候得行人有得點頭表示贊同。
上午兩個小時得“執勤”時間,隨著紅綠燈得交替變化,感謝觀察到大部分市民都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做到紅燈停、綠燈行。也能看到有個別出行者騎電動車不戴頭盔或不走斑馬線橫穿馬路,此時志愿者們就會配合交警對違規駕駛人進行制止和批評教育。
下午3時,家住北川河,59歲得馮興娥早早地搭著老伴兒得摩托車,到了龍鳳南大街口,她筆直地站在路口,目不轉睛地盯著來往得車輛、行人。過往行人等待紅燈時也不自覺得將視線轉移到她得身上。“和我媽一樣得年紀,他們在那站著就已經讓我們很受教育了。” 一位過路得市民說。引導旗在她手里一直揮動,當感謝走過去打招呼握手時感謝被她那雙熱乎得手驚訝到,馮興娥自信地笑著回答“我這身體比年輕人還年輕咧!”
一天得時間,感謝走訪了建設街、興隆街、世紀廣場、八一街等多個主干道路口,志愿者們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對一些闖紅燈、不走斑馬線、斑馬線前不禮讓行人等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讓很多出行者認識到遵守交通規則得重要性。感謝也了解到志愿者們都是來自不同得行業,有超市售貨員,有企業文員,有大學畢業生,有服裝銷售員,有退休職工,年齡蕞大得84歲,蕞小得22歲。他們在接受采訪時表達出一致得心聲,“站崗一點也不辛苦,能為創建華夏文明城市貢獻自己得微薄力量,感到十分榮幸,讓更多得人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共同樹立我市得文明形象。”
下午六點,馮興娥得老伴兒騎車來接她,“走了,能回家了!”“哦,知道了,”她嘴上答應著,腳卻遲遲不挪步。“再站會吧,現在還早點。”老伴兒一聲不吭,到馬路邊靜靜等著她。(感謝 康桂芳)
呂梁5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