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天津市在糧食生產方面實現水稻機收率接近百分百,良器、良法推動了全年糧食生產任務超額完成。天津秋糧生產面積、總產量均比去年增加。今年,天津共投入各類農業機械1.9萬臺,玉米機收率超過90%,水稻機收率接近百分百。其中100萬畝小站稻在抗災基礎上實現百分百使用機收,奪取了豐收,總產量預計達到60萬噸左右,比去年增加10萬噸。
“沒有漏割、轉彎抹角也不碾軋水稻、稻茬還很低,今年機收作業水平太高了。減少了我們種植戶得糧食損失,就是促進了增收,我很滿意。”天津得種糧大戶安振北欣喜地介紹,今年他帶領合作社社員在寧河區東棘坨鎮種植了7000畝小站稻。秋收時節,蕞多時6臺大型聯合收割機一字排開,機聲隆隆搶收水稻。經過可能指導調整后得收割機,適應今秋寧河區東棘坨鎮田間墑情。當地充分發揮農機合作社、機耕服務隊得作用,使得在多降雨得秋天,機收進度不減,機收質量仍有保證,進而減少機收損失。
大企業給農機“加腦”,天津引入得智能農機,充分依靠科技完成收割。地況、工況、產況,顆粒歸倉得信念,隨著智能農機上跳動得數據而不斷增強。針對今年農田瀝澇嚴重,普通機具無法入地得情況,天津聯絡大型農機產銷企業、周邊省份農機管理部門,發布供求消息,聯系協調80臺履帶式收獲機,493臺輪式玉米收割機來津作業。“顯示作業地塊情況,根據衛星導航系統實現收割得精準化;實時顯示工況,根據田間情況調整設備作業角度、速度實現收割得精細化。”天津市農業農村委農機管理處王全興介紹,這些大型智能收割機高效綠色。收割機能夠根據稻田情況,完成自動定位,調整各項參數適應田間濕度實現高質量收割和田間不漏割。
土可能給農機“換鞋”,下地干活不誤事。今年天津降雨量大,田間濕度較高,機收作業面臨難題。“在玉米收割期,田間濕度大導致傳統機械容易旋入無法正常工作。我們推行‘可能指導生產設計、合作社帶動推廣’得方式,快速實現農機改造,對玉米進行了機械化搶收。”王全興介紹,收糧季農機作業爭分奪秒,快速制定農機改造方案、迅速推廣成為搶收關鍵。“我們8天決戰農機改造,2萬畝玉米全部機收。”天津益民農機服務可以合作社負責人竇華軍是農機“土可能”,他帶領合作社成員對社內農機得田間“下旋”制定改造方案。“更換了主動輪,改為三角履帶,針對不同機型選用不同滑道,以達到適應墑情可靠些效果。”竇華軍針對濱海新區土地墑情進行設計,25名合作社成員將社內60%得玉米收割機進行了改造,8天內完成全部改造并成功完成試收割。在天津市農業農村委指導下,在竇華軍等“土可能”推廣中,帶動示范很多農戶將自己手中得農機及時改造,確保搶收。
大學堂給農機手“加油”,良器配良法,面對面、手把手地指導農民落實關鍵措施。天津按照農業農村部要求,提前組織全市農機手開展“機收減損”培訓和實戰演練,從多方面進行嚴格要求。天津組織開展糧食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等賽事,以“提高駕駛技能水平 保障農機安全生產”“狠抓機收作業質量 降低機收糧食損耗”為主題,全市7個涉農區得代表隊選手在比賽中,強化拖拉機障礙行車、場地移庫、機具維修、掛接農具等關鍵操作。通過開展技能比武提升了駕駛操作人員應對復雜作業環境得實操技能。“培訓參加太多了,農機手機收作業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竇華軍介紹,目前社內所有農機手都能掌握收割時割刀角度精準,稻茬盡量低矮,確保稻穗全部吞進機腔。對倒伏得水稻經過可能指導能夠耐心作業,進一步減少稻谷損失。
針對今年土壤濕度大,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和各涉農區組成7個指導隊,深入稻田摸底數、看長勢、測墑情,做好技術指導、機具檢修和調度、信息收集、數據報送、跨區作業等相關準備工作和管理服務措施。幫助機手正確調整機具,根據天氣情況、品種特性和栽培條件,合理安排收獲順序。實現田里成熟一塊,農機手立即“量身定制”調整農機設備收割一塊。目前,天津全市機收小站稻進入尾聲,小站稻平均機收損失率遠低于China標準,平均每畝可減少稻谷損失6.5公斤左右。
農民5分鐘前·華夏農網感謝 林單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