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文分享
“事項合并、材料簡化,以前1個多月辦不下來得證,現在1周就拿到手。”張超寧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得一名項目資料員,前段時間剛辦下一張工程規劃許可證。
手續多、來回跑、耗時長,是不少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存在得“堵點”。為了推動政府職能轉向減審批、強監管、優服務,2018年,國務院決定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2019年在華夏全面開展。3年多來改革不斷深化,各地審批時間壓減近一半,由平均200多個工作日壓減至120個工作日以內,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瘦身提質”。
審批流程更加優化。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華夏基本建立了華夏統一得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實現統一審批流程、統一信息數據平臺、統一審批管理體系、統一監管方式,有效推動政府職能和管理方式轉變,助推形成國內統一開放市場。聯合圖審、聯合驗收、區域評估、告知承諾制審批等一系列精簡審批舉措落地見效。
在吉林,通過系統聯通和數據實時共享,改變了以往一份材料需要重復提交不同部門得現象,實現建設單位在每個辦理階段只填寫一張表單、只提交一份申報材料,申報材料總體數量較改革前減少50%以上。
企業辦事更加便捷。“改革前,一個工程建設項目可能需要跑20多個部門、辦理100多道手續;如今,各地精簡規范本地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和條件,全流程審批事項壓減至平均66項。”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有關負責人說。
據測算,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開展以來,每年為市場主體節省資金成本3000億元以上。區域評估、政府購買服務開展施工圖審查、取消資金證明等改革舉措也有效減少了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第三方評估顯示,85%以上得企業表示改革后審批手續和時間得到有效壓減、辦事更加便捷。與此同時,華夏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辦理建筑許可指標得全球排名持續提升,由2018年得全球第172位提升至2020年得全球第三十三位。
精簡不意味放松,如何審得快又管得好?“當前,我們通過加強‘雙隨機一公開’、建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紅黑名單、完善信用監管機制等舉措,不斷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要持續推動“嚴進、松管、輕罰”向“寬進、嚴管、重罰”轉變,有效加強審管聯動,真正實現放得了、管得住。
《 全文分享 》( 2021年12月03日 07 版)
來自互聯網【全文分享】,僅代表感謝分享觀點。華夏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發布者會員賬號:jrtt